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题目一:
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远古时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星斗命名为“北斗系统”;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和太阳监测计划,以古代神话人物命名为“嫦娥工程”“夸父计划”;中国南海深海科考发现的古热液区,以《庄子》寓言中的典故命名为“南溟”;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超音速反舰导弹,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命名为“鹰击”……
我们用艰辛的努力和辉煌的成就将先辈们的想象与预言化为现实,我们用这些地地道道中国味儿的名字与先辈们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是中国人才能理解的“中国式浪漫”。
请以“中国式浪漫”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题目二:
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头部的绿叶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是一只穿着超能量冰晶外壳的大熊猫,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将成为世界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如果福娃晶晶遇到了冰墩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展开想象,以“福娃晶晶与冰墩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细节,有描写。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是高中必读书。有的同学不爱读书,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部作品,写一段话来为它“代言”,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要求:符合原著,有感染力。150-200字。
②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2020年5月1日全面施行,届时全市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请你参照下面的分类标准,写一则顺口溜,向居民宣传相关的分类知识。要求:朗朗上口,易记诵。不超过100字。
可回收物:报纸、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等
厨余垃圾:菜叶菜帮,剩饭剩菜,果皮树叶等
有害垃圾: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油漆等
其他垃圾:如保鲜膜、塑料袋、纸巾等不属于上述三类的
③语文课上有“你来描写,我来猜诗”的互动环节,请你从下列诗句中选择其一,写一段文字描绘画面,让其他同学能猜出你描述的诗句。要求:描写生动具体,不出现诗句中的字。不少于100字。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c)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春节在古代称为正旦、元日、元旦等,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才开始的。(乙)从本质意义上说,春节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丙)古人以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动等作为时间变化的重要参照,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应该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经为人们所掌握。(丁)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春节处在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新旧交替时间关口,其节俗丰富、生动,充满了人性伦理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与智慧之美。春节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
①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节的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A.(甲) B.(乙) C.(丙) D.(丁)
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哪一种修改是正确的?为什么?
修改一:春节不仅是一宗巨大的中国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改二:春节不仅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宗巨大的中国文化遗产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林黛玉曾用贾宝玉的名字开玩笑地诘问他:“宝玉,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请依据原著,谈谈你对宝玉的“贵”与“坚”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寻声楚吟缓缓归
①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这句话猛然唤醒了我: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将将抵达。路上,我一直在深究的,正是“秭归”这个地名。“秭”,《广韵》中称“千亿”。“归”,即返回,扩展为反观、反思。所谓“秭归”,便是万千人生的返回、反观与反思。
②屈原必深谙于此,他的一生是对“返回”最好的注释,而导引这一切的就是诗。屈原本质上先是个诗人,以文辞与辩才名世,“诗”与“策”,是他生命的两翼。他曾极力以他的“策”去报效他的国,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诗”,也无视他的“策”。当“策”的翅膀被折断,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诗人。
③我要赶回去过秭归的端午节,参加乐平里的三闾骚坛诗会,向屈原故里、中国文脉源头致意。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我不敢确认,迁址重建的秭归新城,屈原和无数归人是否找得到。这些年,我在异域他乡身心俱疲,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归去。如果“返回”“归”是秭归的一大属性,漂泊与流浪,则是秭归的又一大属性。没有远离、漂泊与流浪,何来“返回”与“归”?
④多年前的一个端午,我去过老秭归。那年的端午诗会是在一个幽暗的礼堂进行。轮到我上台时,浑身都在哆嗦。“近乡情更怯”,紧张,突然意识到了那个时刻的庄严。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地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在他身后,世界迷失了方向,至今还在迷失着,我们都在流浪。汉唐以降,诗早成了仕途进阶攀附的云梯,诗的价值断崖式跌落。人沦为徒具肉身的躯壳,灵魂无家可归。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深切的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屈原一样,一直处于无尽的流放与漂泊之中……
⑤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乐平里盘山小道爬上去,来到屈原庙前奉上三炷香。转身一望,唯见云山苍茫。只有在乐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整整走过一部中国文明史。说屈原只知忠君报国的论者,他们忘了屈原终其一生都是个追寻真善美的诗人。在他那里,美政与美人同为一体,二者不过是“美”的不同形态。他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美”为终极目标的歌者。以为他只是为自己被黜而痛苦,透露的只是论者自身的狭隘与浅薄。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与日月同光。
⑥祭奠屈子的招魂仪式即将开始。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幛。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两边“清烈千秋师”“忠贞万古存”两行小字,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烛灯、香炉、酒盅、点心一溜排开,轻烟缭绕,人世静穆。纸扎的引魂幡以它素雅的清白,在屈原庙前陡峭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时而低垂,时而轻飏。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钹组成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上天入地,忧而不伤。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
⑦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为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们,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
⑧坐在身边的朋友悄悄问我,能不能也朗诵一首自己的诗作。久不为诗,我只在去乐平里的路上,用手机记下过一些思绪。头天在县城吃过的粽子状若小喇叭,凝视良久,总以为它在吹奏什么,讲诉什么。解开紧紧缠裹着粽子的道道绳索,一如解开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见屈原作为一个大地诗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献他几经煎煮早已熟透的糍糯之心,顿时诗意汹涌,蜜汁涟漪流溢,九州为之庆幸。不如此,我们将痛失《九歌》《天问》,失去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乐平里的乡亲、农人,则在千年之后,继续为大地招魂,为诗意招魂,为生命招魂。
⑨骚坛诗会朗诵间隙,我与从台上走下来的乡亲悄声聊天,问他们的写作,他们的吟唱。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
⑩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看见过、思索过的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
(取材于汤世杰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 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探寻
B.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
C.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 淋漓:饱含深情的
D.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 粗砺:未经打磨的质朴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秭归”地名含义的阐释,既有文化意味,又为后文做了铺垫。
B.第③段结尾说,正是有了漂泊和远离,才有了“返回”与“归”,颇富哲理。
C.第④段“近乡情更怯”写出作者久别家乡,回来时已无家可归的复杂心情。
D.第⑧段用“粽子”作比喻,表达了对还原屈原诗人本真的思索,耐人寻味。
3.本文题目“寻声楚吟缓缓归”意蕴丰富。“楚吟”包含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
4.作者参加祭奠屈原的“三闾骚坛诗会”,在庄重的仪式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举行仪式的特殊时间地点、具有象征意义的会场布置细节、震撼人心的仪式流程,给作者带来强烈的触动和深刻的思考。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通过郑重的仪式来寄托情感、昭示意义、宣扬理念、洗礼心灵的例子。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仪式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仪式场景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洞庭湖畔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多少文人墨客在诗文中吟咏:杜甫低诵“戎马关山北,_________”;范仲淹高唱“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后人到此,也不禁诵读古人诗句“_________,_________”,赞叹洞庭湖的无边无际、烟波浩渺。
②北宋词人范仲淹和周邦彦都填过“苏幕遮”。范词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_________”直抒胸臆,周词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___________”间接抒情。
③《前赤壁赋》中,苏子与客问答之间,由眼前的明月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英雄已逝,引发了人生短暂的悲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