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叶子的蒸腾作用保障着树木的水分循环和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但蒸腾作用要挥发大量的水分和热量,当秋天来临时气温降低,树根的吸水能力大大下降,①   ,树木就会受到伤害。于是,此时叶柄和叶茎的连接处就会生成一个隔离层,②    ,树叶便慢慢干枯脱落。这样一来,可以保障树木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减少热量的散失,还能增肥土壤。可见,③    ,也是树木为来年的正常生长做准备。

 

①如果叶子的蒸腾作用仍在进行的话;②阻断树叶的水分供应;③叶落是树木进行自我保护。 【解析】 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蒸腾作用要挥发大量的水分和热量”“树根的吸水能力大大下降”“树木就会受到伤害”等分析,此处主要讲如果叶子的蒸腾作用仍在进行的话。 第二处,结合“生成一个隔离层”“树叶便慢慢干枯脱落”分析,主要是为了阻断树叶的水分供应的。 第三处,结合“可以保障树木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减少热量的散失,还能增肥土壤”“树木为来年的正常生长做准备”等分析,叶落是树木进行自我保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本茶道是完美的终结,而中国人饮茶的方法是一种途径。中国人饮茶不落实到具体的点上,总是在实践着天人合一的过程——过程本身,就代表着终结。

也因此,中国茶是随着不同的时代精神而变的。煎茶,点茶,泡茶,分别代表着茶的古典派、浪漫派和自然派,也牵扯着唐、宋、明三个朝代的情感。在明朝以来,冲泡的散茶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而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真味和形美的绿茶,更成为文人的心头好。(    )。他们对于茶叶的品评鉴赏、制茶泡茶的技巧、茶具的设计制作等,无不精益求精。而且这些文人雅士本身的素养使得茶从“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升为“琴棋书画诗酒茶”,变成一种生活品位的象征,一种恬淡情调的组成部分。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上面文段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C.他纳闷了一一究竟是计算方法的失误,还是自己粗心错过了什么。

D.“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嚎啕大哭起来。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代特设江南六府,士大大在其中均为闲职,茶中逸趣被这一阶层推向了极致。

B.明代待设江南六府,其中的士大夫均为闲职,这一阶层将茶中逸趣推向了极致。

C.这一阶层将茶中逸趣推向了极致。其中的士大夫均为闲职,明代特设江南六府。

D.这一阶层将茶中逸趣推向了极致。明代特设江南六府,其中的上大夫均为闲职。

3.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明朝以来,做茶冲泡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B.明朝以来,冲泡的散茶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C.散茶在明朝以来,冲泡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D.明朝以来,散茶冲泡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俗话说,“聪明人借力打力不费力”;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的意思与之相近。

(2)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自己沉迷于壮观的景观,也抒发由此而激荡的心情。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失落中又蕴含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朱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思南郑军中①

陆游

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②?

眼昏不奈陈编③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注]①此诗作于陆游81岁致仕家居时,当时韩伲胄主政,南宋朝廷正积极准备北伐。南郑临近宋金交界线,是当时西北军事重镇,防游46岁时曾在此度过一段军旅生涯。②西平:唐代将领李晟因平定朱批叛乱,收复长安,被封为西平郡王。③陈编:指古籍、古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丈原、亚夫营既从地理上点出南郑,又借历史典故表达对当年军中戎马生涯的追怀。

B.遥想当年,虽常有“埋剑”之憾,但作者盼望能有像南郑从军时那样破土而出的机会。

C.如今致仕家居,只能如闲云漂浮。无所事事,在今昔对比中,郁愤不平之意自然流露。

D.作者欣喜有生之年终于盼到北伐盛事,慨然以西平郡王事勉励白已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2.诗的尾联似与题目中的“思南郑军中”没有直接联系,那么它在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避汉祖讳,还以字称。上交身长七尺,黑色,美风仪,善谈论,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后唐同光中,尝诣中山干王都①。有和少微②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上交不得志,因南游洛阳。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以上交充六军诸卫推官。李瀚、张沆皆白衣在秦府,悉与上交友善。从荣素豪迈。不遵礼法,好昵群小。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晋初,召为左司郎中,迁刑部侍郎。尝上言:“伏睹长兴中诏书:‘州县官在任详谳刑狱、昭雪人命者,不限岁月赴选,许令超资注官。诸道州府躬赴行部投状,随给优牒,庶绝欺同,以存激劝。’载详元诏,止言州县,未该内外职司。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官,并加旌赏。”诏从之。俄迁户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弹举无所阿避。周祖监国,命太师冯道迎湘阴公于徐州,以上交副之。广顺初,拜礼部侍郎。会将试贡士,上交中明条制,颇为精密,始复糊名考校。擢扈载甲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时称得士。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贬商州司马,朝议以为太重,会峻贬乃止,但坐所取士李观、侯璨赋落韵,改太子詹事。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宋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世宗怒,免其官。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辅器。

(节选自《宋史.赵上交传》)

[注]①②王都、和少微:都是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B.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平/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C.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D.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汉祖讳”指赵上交和汉祖名字中都有“远”字,为表示尊重,赵上交名字不能用此字。

B.文中李、张二人只是在秦王手下当差,没有功名或官职,所以称他们叫“白衣”。

C.“监国"是中国古化的--种政治制度,通常是由德高望重的大臣监管朝政的实施。

D.“糊名”就是考试结束后,将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等信息密封或裁去再行阅卷的方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上交敢于直言进谏,为人守正不阿。他看不惯秦王恣意妄为,劝谏秦王做事要符合百姓的愿望,秦王气得恼怒离去;任御史中丞时,行使职权,正直无私。

B.赵上交才能表现卓著,赢得广泛推重。他年轻时就擅长言谈论事;为官后主持科举考试时制定的考试制度十分精密;无论任职何处都精明干练,人谓堪当大任。

C.赵上交直谏制度缺漏,力促施政公平。他认为只要是德才兼备的官员。所受待遇就应该一致,不能只限于州、县官,也要惠及朝官,这应该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D.赵上交历经数代更替,历职多个官署。他仕宦于五代时期,做过后唐杂王的僚属,后晋中任职刑部和户部,后周间供职礼部。吏部,大宋立国后又做尚书右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

(2)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物复苏的季节

冷清秋

站在北岭的麦田里四下看,经过一冬的沉睡,麦苗们此刻都苏醒过来了。

韭叶一样的叶子绿油油地透着勃勃生机,就像是每一裸麦苗里都暗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秋子姐洞悉这些,她懒洋洋地握着锄头的手在麦垅中间轻轻一划拉。就把那些杂草带走了。

秋子姐说,听——麦苗快要拔节了。我侧耳听听,什么也没听到。

但我信秋子姐的话。秋子姐那么美丽,那么美丽的秋子姐又对我那么好,她说的任何话我都该相信。哪怕她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我是我妈捡来的我也信。为什么不信呢?信秋子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件事。何况只要跟着我秋子姐,时不时的就有好吃的水果硬糖裹着透明印花的玻璃糖纸变戏法一样从秋子姐的手里安放在我的手心儿。

水果糖是穿白衬衣的小学教师带来的。人们都叫他白老师,我大娘叫他白蘸糖?哈,我才不信,一个大男人凭什么起这样叫人发笑的名字?尽管后来秋子姐说我馋猫,只记得吃我也不信。秋子姐是我大姐。不是亲大姐的亲大姐,虽然我真有个亲大姐,但她拧起我的耳朵一点都不惜力气,即便是为了我的耳朵着想,我也要想着从不拧我耳朵的秋子姐。

秋子姐是我本家大娘家的女儿。但我觉得秋子姐生错了家或者我投错了胎。不然,我就可以时时刻刻保护她。

三忙时的晚上秋子姐拿又杆在麦场上翻麦子,不知怎的她的脚下一滑,整个人就从打麦场飞到了麦场下面的窑洞院子里。躺了三个多月后秋子姐终于可以起来下地走路了。但是她走路的样子好奇怪。整个身子一瘸一拐又一抖,就像是她不是在走路而是在惹人发笑。

大娘早先给秋子姐瞅下的那家好人家自此再无照面。待冬月来时,听说好人家敲锣打鼓迎娶了邻村的赵家姑娘。

本家有嫂子气不过,撺掇着要和秋子姐去闹腾个不好看来看,秋子姐惨白着脸淡淡一笑,再无接腔,转过身儿她自己该忙啥照样忙着。

俗话说,有女不愁嫁。何况秋子姐正当芳华、眉服生得俊悄不说,家里地里地都能拿下,虽说是腿脚略有残疾也不怕。黄了那家有别家,那段时间大娘一趟趟赶着催,隔三差五就有媒人领着男的来相看。可相来相去,秋子姐只是咬着嘴唇冷着脸不说话。

望着越拐越厉害的我秋子姐,我大娘下了狠心。

她得闲就拎着一匣子点心一匣子点心一趟趟朝媒人家里去催,那架势摆明了急着把我秋子姐赶紧立马马上嫁出去。一匣子一匣子点心送过去,终是有了效果,媒人说家里穷倒插门的可行?就我秋子姐一个女儿的我大娘一下子转悲为喜,就像是原本想甩包袱不要呢,不料捡着一个大元宝。

于是,很快家里就多了自愿倒插门的我一贫如洗的白老师白姐夫。

白老师姓白,清清白白的白,白玉无瑕的白。他除了会教书居然还会吹笛子。星子洒满夜空的晚上,大娘家小院里嘈杂的人声渐渐会随着悠长辽阔清凉的笛音慢慢静下来,一颗一颗心追着笛音跑出去老远老远,到了小河边也徜徉着不愿回来。有时,甚至会随着笛音到了天上,软软附在云朵上不下来。

但令人惊奇的不止这些,最惊讶的是和白老师结婚后我秋子姐的瘸腿竟然不治而愈了。

秋子姐每天挎着篮子或扛着锄头跟着白老师下地或者赶集,一对儿人儿就那样默默无语地一前一后走在路上,谁也没有说更多的话,但即便是傻子也看出来俩人之间的脉脉情意。

春季天寒。清晨白衬衣姐夫拎着水桶去井边打水,多嘴的二嫂子亦步亦趋地追着问:哎,白蘸糖——白蘸糖,你俩是不是之前就认识?人家都说是你们使的是苦肉计?有人之前赶集见过你和秋子在后墙站。

打好水的白衬衣并不接话,只是叫声二嫂子说,你褂子穿反了。

二嫂子“哎呀”一声低头看.骂上一句就急勿匆地朝回走。待走几步再回头,白衬衣已经消失在拐角了。

那时,热辣辣的太阳升起来老高了,照耀着村东头的大槐树和大槐树新生的嫩叶,照耀着大槐树下面的辘轳和井台,以及井台上湿漉漉的水印子。村子的小道上偶有坦然漫步的黄狗懒洋洋地望你一眼望他一眼,即便是有扑棱翅膀的鸡子路过,彼此双方也相安无事。

春天是美丽的季节,注定会有许多美丽的事情发生。

譬如送葬队伍息鼓凝声避让到松树林里为一支迎亲队伍让出阳光大道;譬如炊烟袅袅的小院里响起娃嘹亮的啼哭;譬加一枝漫着红晕的西红柿正悄悄躲在叶子后面窥视着这个喧嚣的尘世;譬如厚厚的云朵后面藏着许多许多急于奔泻的雨。

当幸福来临时,不需要做任何准备。

就像苹果恰好从树上掉下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即描写春天来时麦苗生机勃勃的景象,既扣住了标题,又隐喻秋子姐生命里暗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为下文做铺垫。

B.白老师给秋子姐水果糖,说明他们早已彼此有感情,印证了二嫂子所说的他们使的是苦肉计,这揭示了好事多磨的道理。

C.白老师因穿白衬衣而被称为白衬衣,这样的称呼可以使他的形象特征鲜明凸显,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他内在的纯洁高雅。

D.有嫂子撺掇着要和秋子姐去找原对象家说事,可是秋子姐并不接腔,因为她看透了原对象的薄情,不屑与这样的人理论。

2.小说在塑造白老师的形象时,善于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3.小说是怎样叙述秋子姐和白老师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