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媒体编者按的初稿,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回首新中国的70年,奋斗的果实丰硕喜人, ,奋斗的史诗恢弘壮丽。为展现奋斗者的精神风貌,凝聚老百姓的民心,砥砺后继者的斗志,市媒体中心打算推出“壮丽70年,最美奋斗者”栏目,生动展示我市各行业涌现出的30个最美奋斗者的感人事迹,要求全市人民以最美奋斗者为榜祥,立足工作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福民强市”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请仿照横线前的句子写一句话,使之与横线前后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__________
(2)为使表达简明,文段中必须进行删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和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叶子的蒸腾作用保障着树木的水分循环和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但蒸腾作用要挥发大量的水分和热量,当秋天来临时气温降低,树根的吸水能力大大下降,① ,树木就会受到伤害。于是,此时叶柄和叶茎的连接处就会生成一个隔离层,② ,树叶便慢慢干枯脱落。这样一来,可以保障树木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减少热量的散失,还能增肥土壤。可见,③ ,也是树木为来年的正常生长做准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本茶道是完美的终结,而中国人饮茶的方法是一种途径。中国人饮茶不落实到具体的点上,总是在实践着天人合一的过程——过程本身,就代表着终结。
也因此,中国茶是随着不同的时代精神而变的。煎茶,点茶,泡茶,分别代表着茶的古典派、浪漫派和自然派,也牵扯着唐、宋、明三个朝代的情感。在明朝以来,冲泡的散茶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而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真味和形美的绿茶,更成为文人的心头好。( )。他们对于茶叶的品评鉴赏、制茶泡茶的技巧、茶具的设计制作等,无不精益求精。而且这些文人雅士本身的素养使得茶从“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升为“琴棋书画诗酒茶”,变成一种生活品位的象征,一种恬淡情调的组成部分。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上面文段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C.他纳闷了一一究竟是计算方法的失误,还是自己粗心错过了什么。
D.“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嚎啕大哭起来。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代特设江南六府,士大大在其中均为闲职,茶中逸趣被这一阶层推向了极致。
B.明代待设江南六府,其中的士大夫均为闲职,这一阶层将茶中逸趣推向了极致。
C.这一阶层将茶中逸趣推向了极致。其中的士大夫均为闲职,明代特设江南六府。
D.这一阶层将茶中逸趣推向了极致。明代特设江南六府,其中的上大夫均为闲职。
3.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明朝以来,做茶冲泡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B.明朝以来,冲泡的散茶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C.散茶在明朝以来,冲泡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D.明朝以来,散茶冲泡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俗话说,“聪明人借力打力不费力”;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的意思与之相近。
(2)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自己沉迷于壮观的景观,也抒发由此而激荡的心情。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失落中又蕴含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朱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思南郑军中①
陆游
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②?
眼昏不奈陈编③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注]①此诗作于陆游81岁致仕家居时,当时韩伲胄主政,南宋朝廷正积极准备北伐。南郑临近宋金交界线,是当时西北军事重镇,防游46岁时曾在此度过一段军旅生涯。②西平:唐代将领李晟因平定朱批叛乱,收复长安,被封为西平郡王。③陈编:指古籍、古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丈原、亚夫营既从地理上点出南郑,又借历史典故表达对当年军中戎马生涯的追怀。
B.遥想当年,虽常有“埋剑”之憾,但作者盼望能有像南郑从军时那样破土而出的机会。
C.如今致仕家居,只能如闲云漂浮。无所事事,在今昔对比中,郁愤不平之意自然流露。
D.作者欣喜有生之年终于盼到北伐盛事,慨然以西平郡王事勉励白已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2.诗的尾联似与题目中的“思南郑军中”没有直接联系,那么它在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避汉祖讳,还以字称。上交身长七尺,黑色,美风仪,善谈论,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后唐同光中,尝诣中山干王都①。有和少微②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上交不得志,因南游洛阳。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以上交充六军诸卫推官。李瀚、张沆皆白衣在秦府,悉与上交友善。从荣素豪迈。不遵礼法,好昵群小。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晋初,召为左司郎中,迁刑部侍郎。尝上言:“伏睹长兴中诏书:‘州县官在任详谳刑狱、昭雪人命者,不限岁月赴选,许令超资注官。诸道州府躬赴行部投状,随给优牒,庶绝欺同,以存激劝。’载详元诏,止言州县,未该内外职司。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官,并加旌赏。”诏从之。俄迁户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弹举无所阿避。周祖监国,命太师冯道迎湘阴公于徐州,以上交副之。广顺初,拜礼部侍郎。会将试贡士,上交中明条制,颇为精密,始复糊名考校。擢扈载甲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时称得士。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贬商州司马,朝议以为太重,会峻贬乃止,但坐所取士李观、侯璨赋落韵,改太子詹事。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宋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世宗怒,免其官。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辅器。
(节选自《宋史.赵上交传》)
[注]①②王都、和少微:都是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B.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平/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C.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D.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汉祖讳”指赵上交和汉祖名字中都有“远”字,为表示尊重,赵上交名字不能用此字。
B.文中李、张二人只是在秦王手下当差,没有功名或官职,所以称他们叫“白衣”。
C.“监国"是中国古化的--种政治制度,通常是由德高望重的大臣监管朝政的实施。
D.“糊名”就是考试结束后,将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等信息密封或裁去再行阅卷的方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上交敢于直言进谏,为人守正不阿。他看不惯秦王恣意妄为,劝谏秦王做事要符合百姓的愿望,秦王气得恼怒离去;任御史中丞时,行使职权,正直无私。
B.赵上交才能表现卓著,赢得广泛推重。他年轻时就擅长言谈论事;为官后主持科举考试时制定的考试制度十分精密;无论任职何处都精明干练,人谓堪当大任。
C.赵上交直谏制度缺漏,力促施政公平。他认为只要是德才兼备的官员。所受待遇就应该一致,不能只限于州、县官,也要惠及朝官,这应该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D.赵上交历经数代更替,历职多个官署。他仕宦于五代时期,做过后唐杂王的僚属,后晋中任职刑部和户部,后周间供职礼部。吏部,大宋立国后又做尚书右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
(2)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