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成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认为,适度合理的学业压力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过重的学业负担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方案措施中有一项为“学校不得举行中考、高考誓师大会”,这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论。有人认为确实应该禁止,学习的动力更应该来自内在,集体发誓会让学生压力更大,迎考更需要气定神闲;有人则认为不必禁止,誓师大会是一种很有仪式感的活动,能鼓舞人心,增加学生的冲劲,年轻人就要热血沸腾。
目前,该方案正在面向全国征求意见。针对方案中的该项措施,请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提交一份意见书,阐述自已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很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媒体编者按的初稿,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回首新中国的70年,奋斗的果实丰硕喜人, ,奋斗的史诗恢弘壮丽。为展现奋斗者的精神风貌,凝聚老百姓的民心,砥砺后继者的斗志,市媒体中心打算推出“壮丽70年,最美奋斗者”栏目,生动展示我市各行业涌现出的30个最美奋斗者的感人事迹,要求全市人民以最美奋斗者为榜祥,立足工作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福民强市”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请仿照横线前的句子写一句话,使之与横线前后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__________
(2)为使表达简明,文段中必须进行删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和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叶子的蒸腾作用保障着树木的水分循环和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但蒸腾作用要挥发大量的水分和热量,当秋天来临时气温降低,树根的吸水能力大大下降,① ,树木就会受到伤害。于是,此时叶柄和叶茎的连接处就会生成一个隔离层,② ,树叶便慢慢干枯脱落。这样一来,可以保障树木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减少热量的散失,还能增肥土壤。可见,③ ,也是树木为来年的正常生长做准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本茶道是完美的终结,而中国人饮茶的方法是一种途径。中国人饮茶不落实到具体的点上,总是在实践着天人合一的过程——过程本身,就代表着终结。
也因此,中国茶是随着不同的时代精神而变的。煎茶,点茶,泡茶,分别代表着茶的古典派、浪漫派和自然派,也牵扯着唐、宋、明三个朝代的情感。在明朝以来,冲泡的散茶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而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真味和形美的绿茶,更成为文人的心头好。( )。他们对于茶叶的品评鉴赏、制茶泡茶的技巧、茶具的设计制作等,无不精益求精。而且这些文人雅士本身的素养使得茶从“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升为“琴棋书画诗酒茶”,变成一种生活品位的象征,一种恬淡情调的组成部分。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上面文段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C.他纳闷了一一究竟是计算方法的失误,还是自己粗心错过了什么。
D.“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嚎啕大哭起来。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代特设江南六府,士大大在其中均为闲职,茶中逸趣被这一阶层推向了极致。
B.明代待设江南六府,其中的士大夫均为闲职,这一阶层将茶中逸趣推向了极致。
C.这一阶层将茶中逸趣推向了极致。其中的士大夫均为闲职,明代特设江南六府。
D.这一阶层将茶中逸趣推向了极致。明代特设江南六府,其中的上大夫均为闲职。
3.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明朝以来,做茶冲泡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B.明朝以来,冲泡的散茶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C.散茶在明朝以来,冲泡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D.明朝以来,散茶冲泡成为主流,保留了叶片自然的形态、新鲜的香气,可以说是最自然主义的饮茶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俗话说,“聪明人借力打力不费力”;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的意思与之相近。
(2)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自己沉迷于壮观的景观,也抒发由此而激荡的心情。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失落中又蕴含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朱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思南郑军中①
陆游
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②?
眼昏不奈陈编③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注]①此诗作于陆游81岁致仕家居时,当时韩伲胄主政,南宋朝廷正积极准备北伐。南郑临近宋金交界线,是当时西北军事重镇,防游46岁时曾在此度过一段军旅生涯。②西平:唐代将领李晟因平定朱批叛乱,收复长安,被封为西平郡王。③陈编:指古籍、古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丈原、亚夫营既从地理上点出南郑,又借历史典故表达对当年军中戎马生涯的追怀。
B.遥想当年,虽常有“埋剑”之憾,但作者盼望能有像南郑从军时那样破土而出的机会。
C.如今致仕家居,只能如闲云漂浮。无所事事,在今昔对比中,郁愤不平之意自然流露。
D.作者欣喜有生之年终于盼到北伐盛事,慨然以西平郡王事勉励白已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2.诗的尾联似与题目中的“思南郑军中”没有直接联系,那么它在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