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舌尖上的中国》捧红了一口章丘铁锅。一时间,风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舌尖上的中国》捧红了一口章丘铁锅。一时间,风起云蒸,一口传统铁锅抢去了新年后消费市场的首个热潮,难以理解却饶有意味。传统商品和手艺对工艺标准和流程的坚守,乃至产品本身的有限产量,恰恰满足了现代人日趋      的需求,满足了内心返璞归真的渴望。(    )。更进一步,传统商品和手艺真正宝贵的则是      于其中的工匠精神。对传统商品和手艺的推崇是要把精益求精、      的精气神提取出来,注入今天的商品生产和服务中去。纵观全球,苹果手机、瑞士手表,它们      是工业化成果的典型代表,却无不沿袭着精耕细作、注重品质的工匠精神。章丘铁锅走红的经历,对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启发意义。一口章丘铁锅告诉我们:消费者真正被打动的,不仅有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更是传统商品的品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个性化  蕴藏  止于至善  固然

B.私人化  蕴藏  择善而从  虽然

C.私人化  隐藏  止于至善  固然

D.个性化  隐藏  择善而从  虽然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口铁锅也就这样烧出了难以理解的热潮

B.一口铁锅烧出了热潮,也就不难理解

C.难以理解的热潮,就被这口铁锅烧出来了

D.不难理解,一口铁锅也能烧出热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费者真正被打动,不仅是传统商品的品质,更有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

B.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不仅是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更是传统商品的品质。

C.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不仅是传统商品的品质,更是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

D.消费者真正打动的,不仅是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更是传统商品的品质。

 

1.A 2.B 3.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个性化: 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私人化:对公家而言,自己的,个人的。结合“有限产量”分析,修饰“需求”,选用“个性化”。 蕴藏:蓄积,深藏未露。隐藏: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结合“于其中的工匠精神”分析,选用“蕴藏”。 止于至善: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结合“精益求精”分析,修饰“精气神”,选用“止于至善”。 固然:本来就如此,当然,理应如此等。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结合“苹果手机、瑞士手表”“是工业化成果的典型代表”“却”分析,选用“固然”。 故选A。 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传统商品和手艺对工艺标准和流程的坚守,乃至产品本身的有限产量,恰恰满足了现代人日趋……满足了内心返璞归真的渴望”“更进一步,传统商品和手艺真正宝贵的则是 于其中的工匠精神”分析,此处主要讲一口铁锅带来的热潮,是可以理解的,是满足人们的心理,对工匠精神的追求等,A项、C项,“难以理解的热潮”错误。 比较B项、D项,“理解”的是“一口铁锅烧出了热潮”,B项衔接更恰当的。 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前面主语为“消费者”,后面变成“传统商品”了。应该改为“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排除A项、D项。 语序不当,“不仅是……更是……”后面的内容需要换一下位置。排除B项。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一句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遭到嫉妒,而“_________”一句则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自己长期贬谪在外的辛酸经历,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苏轼等人乘船时如脱离世俗,超然独立,飘飘欲仙的感受形象地表达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别将之安西

高适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

风尘惊跋涉,摇落怨暌携。

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西。

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

[注]暌携:聚散,离合。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紧扣题意,直陈安西位于渺远之地,路途艰险,难以到达,离愁别绪溢于言表。

B.“风尘”意指战乱,“惊”字突出了征程之险;“摇落”写出秋日萧瑟,烘托远离之苦。

C.颈联写安西远在流沙之外,是对“绝域”渺远的照应,将送别愁绪表达得更为浓烈。

D.这首诗真实再现安西边塞的自然景物,从中可窥见盛唐边塞诗雄浑悲壮的特点。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黎士弘,字媿曾。少读书山中二十年,笃于孝友。顺治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授江西广信府推官。锄强纠贪,奸宄敛戢。理谳牍,脱无罪数百人,时为语曰:“遇黎则生。”署玉山县事,兵后城中草三尺,不辨街巷,居民才三十二家。士弘立学建治,招集流亡,垦田定赋,民复旧业。裁缺,改授永新知县。政清狱简,与民休息。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县吏左梅伯有叔富而无子,梅伯纠贼劫杀之,获贼而梅伯逃。士弘抵任,叔妻哭诉,阴迹梅伯匿安福势宦家,故缓词曰:“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按之?”数月,梅伯归,叔妻复诉,置不问。梅伯且出收叔遗产,叔妻号于庭曰:“公号廉明,今宽杀人者罪,且占寡妇田,何得为廉明!”阳怒,批其牍曰:“止问田土,不问人命。”梅伯益自得,赴县诉理,乃笑谓曰:“候汝三载矣!”梅伯遂伏法。其善断狱多类此。考最,擢陕西甘州同知。复考最,擢江南常州知府。王辅臣叛,河东失守。士弘以兵集当谋帅,言于巡抚,谓:“恢复河东,非用河西兵不可;用河西兵,非提督张勇不可。”疏入,授勇靖逆将军,节制诸镇。复兰州,士弘赞画功为多。署甘肃按察使,按失守官吏罪,务平允。调宁夏道。严守御,安反侧,免卫所逋粮七万五千石。康熙十六年,寇平,以功进布政使参议。母老乞归,家居几三十年。卒,年八十。士弘备兵甘山时,取晋辛宪英语:“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与恕。”因以名其堂。

(节选自《清史稿·黎士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B.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C.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D.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考最,指官吏考核政绩上等。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以上等为最,跟“殿”相对。

C.河东,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境,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为河东。

D.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先秦至汉朝初年没有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为建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士弘治民有术,注重民生。他在玉山县建立学校,并召集流亡百姓,开垦田地以恢复旧业,也注重让民众休养生息。

B.黎士弘明辨是非,善于断案。他入仕之后细查案卷,让许多无辜者免于罪罚;后来又巧施妙计,最终诛杀罪吏左梅伯。

C.黎士弘为官公允,施政宽缓。他在甘肃任上能公正允当地查办失守官吏的罪行,调任宁夏道后又免去卫所拖欠的粮食。

D.黎士弘荐人惟贤,追求仁恕。他曾向巡抚建言任用张勇来统帅军队,平定叛乱;他认为在军队中推行仁与恕十分重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署玉山县事,兵后城中草三尺,不辨街巷,居民才三十二家。

(2)阴迹梅伯匿安福势宦家,故缓词曰:“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按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部队和群众是间隔开来的,好像是特为女孩留出的一条通道,她一溜儿小跑来到了台前。她很有自信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同时他认出了,女孩抱在胸前的是一张古琴,用锦缎琴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要报考边区政府开办的太行第二中学,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女学生自告奋勇,由她来演奏一曲古琴,让“一号”首长颇费斟酌。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齐竞已经下令部队解散,并且也已经在队前宣布,要用一段时间来整顿纪律,否则这个部队今后可怎么带?“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考虑到古代兵法有这句格言,齐竞实难接受这位古琴姑娘的提议。

可是,他又不能不暗自警告自己,一个似懂事又不懂事的女学生,心里怎么想的?立即付诸行动,并无任何顾忌。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待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惊呼。

夜老虎团团长,带兵打仗的一位老总,凭什么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一张宋琴呢?愈加令北平女孩惊奇不已的是,团长一边爱不释手地鉴赏这张千年老琴,一边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作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齐竞忽然意识到,自顾和北平女学生吟诗论琴,把部队扔在那里不管了,他连忙示意让部队坐下。现场指挥立即发出口令:“请注意!全体——坐下!”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姑娘席地坐在台口,盘起双腿,将古琴平平架在大腿上。自古便是这样盘腿抚琴的,她取的是最为标准的一种弹奏姿势。

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他这才想起,不曾问过北平女学生姓名。

“我姓汪,叫汪可逾。三点水的汪,可不可以的可,逾越的逾。”

“下面安静!下面安静!现在,让我来介绍这位古琴艺术家汪可逾女士。大家看到了吗?古琴,也叫‘七弦琴’,又称‘瑶琴’‘玉琴’。是中国一种最早的弹拨乐器,有文字可考,不会晚于尧舜时期。好了,我不能再多口多舌招人讨厌了,就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来自山区的农民士兵们,祖祖辈辈不知古琴为何物,台下虽有反应,但不甚热烈。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团长看出,北平女学生从不曾在这样的野台子上表演过,不知道先要大喊大叫报出自己的演奏曲目来。

他问:“小汪同学,你第一个弹什么曲子?”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齐竞也略知一二。唐代化为《高山》《流水》两支乐曲,后经清人蜀派琴家张孔山改编,以大量滚、拂、绰、注等手法,作洋洋之水声,人称“七十二滚拂”。至今更一统天下,诸多名家几乎无一人不是尊张氏传谱《流水》来演奏的。齐竞心存疑惑,难道这个小小年纪的女琴童与众不同吗?

他问:“请问小汪同学,你弹《高山》,还是《流水》?”

汪可逾加重语气回答:“不是《高山》,也不是《流水》,是《高山流水》!”

“这么说,你从来不弹《高山》,也不弹《流水》,是吗?”

“是的,我只弹《高山流水》。”

“是老师要求你这样,还是家长规定下来的?”

“不是老师,也不是家长,纯粹是我自作主张。”

齐竞以探讨的语气说:“好多人讲,‘七十二滚拂’汹涌起伏,大气磅礴,构成了全曲最华丽最坚实的高潮,为什么不可以一试呢?”

古琴女孩从容回答说:“不做过多缓急变化,任其一路流淌下去,让人领略到‘不舍昼夜’的意味,不是更有内在神韵吗?”

齐竞深深点头,转身报出了第一首曲名:《高山流水》。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掷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可逾在夜老虎团晚会上毛遂自荐要演奏古琴曲,这给已经下令部队解散、准备整顿纪律的齐竞出了难题,小说细致地刻画了齐竞矛盾的心理。

B.宋琴与唐诗、《高山》与《流水》,恍若腥风血雨中飘来的一缕清风,小说不吝笔墨呈现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使全文浸润一种深沉典雅的韵律。

C.虽然汪可逾的演奏很精彩,但由于晚会观众基本是来自山区的农民士兵,祖祖辈辈不知古琴为何物,所以听完演奏反应不甚热烈,也在情理之中。

D.齐竞希望欣赏到“七十二滚拂”的华丽坚实,汪可逾希望让人领略到“不舍昼夜”的意境,这既符合两人不同的身份,也见出两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2.请以汪可逾为例,简要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表现手法。

3.小说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对其研究的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主体一一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秦志光等《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分析技术》)

材料二:

 

试点城市

地理位置分布

城市GDP

技术资源

5G城市试点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贵阳、兰州等18个城市

胡焕庸线以西只有兰州

省会城市在相应地区占比高

当地存在大量通信高科技企业且形成产业链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试点城市已经达到290个

胡焕庸线以西仅有兰州、拉萨、鸟鲁木齐等少数城市

省会城市在相应地区占比高

物联网发达、高科技数据中心服务企业众多

 

(摘编自曾凌霄《从5G试点城市看我国智慧城市布局》)

[注]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胡焕庸线”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不同部门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可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原则: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既不能落入资本驱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要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吴晓林《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

1.下列对“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需要以多种新兴的热点技术作为依托。

B.可主导信息技术内部要素的优化配置。

C.让多方受益并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D.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难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变化。

B.5G城市试点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须同时展开,影响二者布局的因素具有共性。

C.“胡焕庸线”可以大体反映我国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国家智慧城市的分布特点。

D.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原则,善于运用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

3.作为“胡焕庸线”以东的省会城市,合肥市如何更好地建设智慧城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