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

(二)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③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石,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

(注释)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②陂陁(pōtuò):不平坦。③幅巾:以幅巾束首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B.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C.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D.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汉代时分为“汉赋”、“文赋”,它们都要求句式工整,不太注重押韵,《赤壁赋》是文赋。

B.浮图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或佛塔。

C.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三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D.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也指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本文指第二种含义。

3.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以散句为主,整句较少;选文二写景语言简洁精炼,写人刻画细致,形象生动传神。

B.选文一以江水、明月引出对万物变异及人生哲理的议论;选文二写了苏辙和苏轼逍遥山水的美好回忆,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

C.两段选文都有点到景物,但选文一侧重议论说理,江和月是其议论的载体;选文二则是将江和山等美景与人的情趣融合为一。

D.两段选文都表达了作者乐观超脱的精神状态,但选文一将人放置于宇宙和历史中去思考,表现出作者超然于俗的态度;选文二则认为自己只要“无愧于中,无责于外”也能获得快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⑵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1.D 2.A 3.B 4.(1)这是大自然的无尽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2)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 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二三子”,指几个人;“好客而喜游”并列结构,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 “子瞻”人名;“徜徉”逍遥自在的样子;“穷”与“山之深”,意思衔接紧密;“扫叶”可看作一个词;“席草”,以草为席;“酌酒”,倒酒;“忘反”,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流连忘返”,可看作是一个词;“往往”“留宿”“山上”都可以看作是独立的词,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排除B项。 故选D。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汉代时分为‘汉赋’‘文赋’”错误。文赋是在中唐后产生的,不是汉代产生。文赋句式灵便,押韵相对自由。 故选A。 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错误。选文二通过写苏轼游山玩水,主要表达了苏轼超然洒脱的精神风貌,并没有体现深厚的兄弟情。 故选B。 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是……也”,这是……(判断句);“是”,代词,这;“造物者”,大自然;“之”,的;“共适”共同享受,共同享有。(2)“方”,当,正在;“其”,代词,他;“得意”,满意,感到满足,高兴,称心如意;“无以”,没有……;“易”,换取;“及”,等到;“既”,已经;“厌”,通“餍”,满足;“洒然”,惊异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渐见愁煎迫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何言复来还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不吾知其亦已兮  ⑥有碑仆道    ⑦窈窕艳城郭     ⑧固一世之雄也

A.①⑦/②⑧/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D.①②⑧/③⑤/④/⑥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幽壑之潜蛟    ②始于其址    ③常在于险远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少长咸集   ⑥ 心而抑志兮    ⑦黄泉共为友   ⑧謇谇而夕替   ⑨鱼虾而友麋鹿

A.①⑨/②④⑦/③⑤/⑥⑧ B.①⑥/②④/③⑤/⑦⑧/⑨

C.①⑥/②⑨/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④⑦/③⑤/⑧/⑨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君既若录                   而其愈奇

B.顺流东                     抱明月长终

C.思之                     举谓新妇

D.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

 

查看答案

下列“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高余冠岌岌兮     ②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③纵一苇所如       ④悟言一室内        ⑤月出于东山

⑥凌万顷茫然       ⑦倚歌而和          ⑧不知东方既白

A.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B.①⑧/③⑥/②④⑤/⑦

C.①④⑤/②/③⑥/⑦/⑧ D.①⑤/②⑧/③/④⑥/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示,中方愿与各方保持接触,通过广泛、民主协商,共同努力,改革朝有利于维护联合国整体利益和会员国团结的方向发展。

B.这些文章共同将中俄塑造成为了私利不择手段、不顾规范约束、率先对他国发动网络袭击的不负责任的国家形象;而将美国打扮成活像一个网络袭击的受害者和自卫者。

C.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D.为做好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派出了由880多人组成的报道团队,以及包括两辆4K/8K转播车在内的18辆重装车和一架直升机,并作了多次演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