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________的创作风格。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他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________。毛泽东诗词中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勇气的警句________,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如《沁园春·长沙》,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刻画________、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抒发了一代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壮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出心裁        流芳千古        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B.独树一帜        流芳千古        比比皆是        惟妙惟肖

C.独树一帜        千古绝唱        比比皆是        栩栩如生

D.独出心裁        千古绝唱        俯拾即是        栩栩如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

B.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C.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

D.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在诗词中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读者还在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B.不仅毛泽东诗词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C.毛泽东诗词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D.毛泽东诗词不仅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而且还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

 

1.C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空,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出心裁: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多指科学精神。从语境来看,应是“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第二空,千古绝唱:指诗文或音乐创作的最高造诣,名传千古。流芳千古:美名永传于后世,作谓语、定语。“千古绝唱”合乎语境。 第三空,俯拾即是: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从前文的“毛泽东诗词中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勇气的警句”来看,此处选“比比皆是”合乎语境。 第四空,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 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强调的是神似。根据语境 “通过刻画________、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选“栩栩如生”更恰当。 故选C。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原句“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返歌革命理想,他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有两处语病:“他的诗词中”缺主语;“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的赞美和壮丽不搭配。 故选B。 3.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A项,从前文看陈述对象是“毛泽东诗词”,同时前后主语不一致,“读者”应修饰“心中”。 B项,“不仅毛泽东”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后。 D项,语序不当,同时“美的殿堂”与后文的“美”衔接。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写女子与氓小时候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田园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和浓厚的游兴。

B.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C.最后两句运用反问的手法,使前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D.全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2.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试举两种并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烛之武退秦师》中秦穆公和郑文公当时均为伯爵,故称“秦伯”“郑伯”。

B.邢人:指受刑之人,古代多以刑人充服劳役的奴隶;后来特指宦官。文中为前者的意思。

C.寡人:古代皇帝对自己的专称,意指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

D.刺客列传:传记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B.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就没有杀他。

C.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⑤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⑥年年如此。

⑦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⑧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⑨1982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么,这盏小油灯就是其中之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当笔中的墨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假如不曾有小油灯的陪伴照耀,我想在我们那个连老师都配不齐的学校,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考上大学的。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经常被我们男生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从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的东西。

⑩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们却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照耀我前行的路,给我以启迪。

⑪其实,“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由或写完这篇短文后的意外收获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9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写回忆,语言朴素自然;精选生活片段表达感情,真挚动人。

B.开头引用“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一句,既照应文章题目,又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C.第⑤段母亲没有抬头看“我”,反映出母亲为我们赶做新衣的忙碌和深沉的爱。

D.第⑧段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

2.如何理解文中“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这句话?请根据文意进行阐释。

3.本文以“灯如红豆”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以垃圾焚烧为例,垃圾分类能助力焚烧处理做得更好,可起到减量、减排、提质(改善燃烧工况)、提效(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依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等餐厨垃圾,电池、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废纸、食品袋等其他垃圾。其中,餐厨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40%-60%。

垃圾分类,国外发达国家施行得较早,形成了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在垃圾后期处理阶段,对于有机垃圾、纸类、玻璃类等生活垃圾,以及特种的有害垃圾,企业会通过不同车队进行分类收集、专项运输送往不同种类的处理厂处理。这是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提高垃圾处理科技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制造产业(垃圾分类设备、垃圾转运设备)的发展。企业专业处理垃圾后,可以将有生产价值的原材料提取出来,向各产业针对性销售。据统计,德国垃圾回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每年的营业额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5%。这种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摘编自孙小婧《垃圾分类,引领绿色生活》)

材料二:

图表1:2009—2017年中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及处理场数量变化情况

图表2:2014-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变化图

材料三:

做好垃圾分类是解决好垃圾问题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垃圾处理的全部,垃圾处理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环节同时发力。目前各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正加大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4个环节中后3个环节的投入,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车的购买等,实现从投放到运输再到处理的整体链条分类,避免“先分后混”等问题。

事实上,实施垃圾分类并形成完整产业链改变的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方式,这一举措也将改变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比如,餐饮外卖要不要配送许多餐具、网购商品包装能否尽量减少胶带和泡沫塑料、礼品包装能否更加环保……显然,从前端的人人分类投放到后续各个环节,垃圾分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创新城市垃圾管理不能只是一阵风,而需要各界同时发力,扎实推进。

(摘编自亢舒《垃圾处理,不只“分类”这点事儿》,《经济日报》2019年7月12日)

材料四:

初次到欧洲生活的人,往往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垃圾分类问题,因为一觉醒来你就会面临家里垃圾怎么倒的现实问题。不少人因不懂这个“规矩”而被当地人“教育”。

垃圾分类意识并不是天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磨砺,离不开教育宣传的引导。在欧洲,环保意识从幼儿因就抓起,在大众媒介和各种展览会上,推介垃圾分类是常见的主题。这些教育宣传的引导,为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美产业链奠定了基础,而伴随着完整的垃圾分美产业链的形成,久而久之,垃圾分类会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并进而会影响社会教育理念,让国民关注生活中每一个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提升国民环保理念。

(摘编自向长河《从“倒垃圾被教育”看国外垃圾分类》,2019年06月09日)

1.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可使垃圾处理更科学更有效,垃圾分类后可以改善垃圾品质,减少污染排放量,减少或避免有毒有害垃圾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B.2013-2017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提升,但全国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

C.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015年达到了10.39%的年度增长率,2016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下降趋势。

D.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是垃圾分类后续程序,和垃圾分类一样考量着垃圾处理的水平,可以说,做好垃圾分类只是做好垃圾处理的第一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可变废为宝,如把纸张、布料、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

B.厨余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占垃圾总量的40%-60%,容易污染周围环境,因此,相比对其他垃圾的处理,应更加重视对厨余垃圾的处理。

C.德国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早,垃圾处理的技术强,他们对垃圾进行了专业处理再利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D.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方式,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垃圾分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社会风貌得到更大改观。

3.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会对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