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

 

1.B 2.①本诗的“愤”,主要是指对自己被贬山城,被朝廷遗忘的不满。首联运用双关的手法。“愤”而委婉。“春风疑不到天涯”表面写春风难到山城,实际上是说皇恩难以恩泽到自己,委婉传达出不满之情。着一“疑”字,而非“恨”字,愤而节制,②作者以“橘” “笋”自比,“愤”而乐观。颔联“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表达自己即使被贬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对未来充满信心。③尾联今昔对比,用“野芳虽晚不须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豁达乐观。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B项,“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错误,是以风雪摧残万物反衬橘能力抗风霜。 故选B。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诗的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破“早春”之题:夷陵小城,地处偏远,山重水满,虽然已是二月,却依然春风难到,百花未开。 “春风不到天涯”之语,暗喻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情绪,大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旨。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此诗之妙,就妙在它既以小孕大,又怨而不怒。它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在他的内心中,他是深信明君不会抛弃智臣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祖吕皇后,父吕公,单父人也,好相人。高祖微时,吕公见而异之,乃以女妻高祖,生惠帝、鲁元公主。后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而立如意。戚姬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及叔孙通谏,用留侯之策,得无易。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兄二人皆为列将,从征伐。

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乃召赵王诛之。使者三反,赵相周昌不遣。太后召赵相,相征至长安。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入宫,挟与起居饮食。数月,帝晨出,赵王不能蚤起,太后伺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迟帝还,赵王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居数月,乃召惠帝视“人彘”。帝视而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复治天下!”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七年而崩。

太后发丧,哭而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陈平曰:“太后独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陈平曰:“何解?”辟强曰:“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今请拜吕台、吕产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军,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脱祸矣!”丞相如辟强计请之,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立孝惠后宫子为帝,太后临朝称制

太后持天下八年,病犬祸而崩。病困,以赵王禄为上将军居北军,梁王产为相国居南军,戒产、禄曰:“高祖与大臣约,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大臣不平。我即崩,恐其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太后崩,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产、禄、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而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

(节选自《汉书·外戚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

B.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

C.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

D.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髡钳是古代刑罚的一种,即剃去罪犯头发,用铁圈束颈。

B.射是古代六艺的一种,其他的五种分别是:礼、乐、御、书、数。

C.用事指古代统治者执掌政权,与此同义的还有视事。

D.临朝称制指封建社金特殊时期,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治者代理皇帝行使权力的现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太后是汉高贫贱时候的妻子,曾朝佐高祖平定天下,她的两个哥哥也跟随高祖作战,立下汗马功。

B.吕太后为人残忍,高祖驾崩之后,她将威夫人囚禁在水巷,又断其手足,将其变成既聋又哑又盲的“人彘”,后来又毒死威夫人之子赵王。

C.惠帝得知吕太后欲加害赵王,和赵王同吃同住,却无力保护赵王;在得知吕太后将戚夫人变成“人彘”后,惠帝大哭,从此不理朝政,纵酒纵欲面死。

D.惠帝驾所后,吕太后把持朝政,吕氏家族管军政大权,权倾一时;吕太后死后,诸吕遭到高祖旧臣清洗,吕氏被灭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召赵王诛之,使者三反,赵相周昌不遣。

(2)我即崩,恐其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唱

谢应龙

一季的雨水足,晒够了秋阳,地里有个好收成。

田边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蹲着,站着的抽着旱烟卷儿的是四爷,蹲着的头上罩着素边皂布头巾的是四奶。

田是村里的好田。村里的现有的田都好。稍差的这些年都种上了大豆、花生和红薯,行里都疯长着青草儿——种的人不愁收,播了种完事。甭管它大豆比白米细、花生赛黄豆大、红薯藤遮不住黄土。

站在田边,可以看清整个村院。村子里没有狗了,行路的人走得静心清闲。蹲着的四奶对抽着旱烟、眼睛直望着村子黄土大道的四爷说:“老头子,甭等了,开镰吧!”

甭等了?这几天四爷等的就是他的儿子!大儿子在恢复高考后那年上了大学,工作在城里,秋收时总要请假回来帮衬爹,原是不要等的。直到三年前,儿子升了职,开镰时就再也未见他的影子。春节小车回来,劝爹:这几亩田,就别在它上面想主意,穷折腾了。四爷眼一瞪,那年春节就过得没滋没味的。

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

二儿子、三儿子,一个专科、一个本科,让村里人眼红。四爷听了消息,好久未做声。半晌才说:谁让他们全走了呢?说的是实话。

半个也不会回来了。四爷的眼又朝村子逡巡了一阵后,他叹了口气才回过头来对四奶说:“开镰吧。”

开镰了,熟透的水稻沉沉地朝着镰刀挥去的方向倒下。沉沉倒下的水稻在四爷的眼中闪过一道道无比绚丽的弧线,一股丰收无言的稻香痒痒甜甜地悬浮在秋日的风中了,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四爷才惊喜地发现,四爷说:“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奶接言:“我也割了好大一蔸呢!”

四爷一愣,随即就笑了:“割吧。”

“割吧。”

日近当午,四爷抬头看了一下天,天穹里尽是薄薄的青云,没有一丝儿的彩色,天底下的飞鸟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不远处的塬上是几柱冲天的浓烟在飘……四爷的心就猛地紧缩了一下,他一下子就怀念那时大集体大生产火火热热的情景来:男人挑禾挥汗如雨,女人割禾弯腰如弓,机声鸣鸣,镰光闪闪,最顽皮的娃儿们也跟在挑桶后边泥着脸蛋抢拾着稻穗……

四奶说:“我又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爷看了看已汗流浃背的四奶,她满头的白发和金黄的稻色非常美丽。四爷很痴迷地看了一阵,说:“老婆子,我总觉得这地里怪冷清的。”

四奶抬起满是汗渍的脸,她撩起青布衬衣的下襟在脸上撸了一下,便笑了,说:“冷清就冷清吧,难道让人一边唱戏不成?”

四爷说:“今日里我才真觉得自己老了。”

四奶听了,一愣,随后就豁开牙床笑。

“笑啥呢?”四爷见状,问。

“笑你七十还不服老呢,想想,人若不老下去,这黄土地上的人又一茬连着一茬疯长,到今日恐怕连挤都挤不下呢。更何况人要吃要喝,堆成这么多,会弄成啥样呢?”

“那种田的把式都老了又去了,田地里冷冷清清了,你说又会成啥样呢?”

四奶听了,又一愣。她看见四爷的眼空洞而又迷失般地在空荡荡的塬上呆望了——路上有几个人正远远地朝这里走来。四奶跟着望,过了一阵,四奶说:“不是咱家的儿,割吧。”

“割吧,割起才热闹点。”

镰刀又动作起来,稻子在轻吟的阵痛声中成功地倒下。忽然,四爷嘶哑着粗犷的嗓门吼叫了起来,接着,唱:

锄禾日当午,挣钱儿读书。谁知读书儿,进城不沾土。说读书,说读书……

空旷的田野里,一段如泣如诉的歌谣,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撒向了天地的四方。不远处一棵苦楝树上一群打盹的鸟儿惊醒了,扇动着惊恐的翅膀箭一般地逃去。

四奶没来由地竟浑身战栗起来,低头看,一层殷红的血液已浸过了她的指尖,无声地点滴在稻田里,她回过头想看,却不见了血痕,血早已溶浸在尘土之中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中可以看出,儿子们虽事业有成,但对土地上的劳作已彻底淡漠,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今乡村社会只剩老人与小孩留守的空心化现状。

B.文中“四爷说:“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兜呢!”这句话体现了老人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满足之情。

C.文中写四爷对“过去那火火热热的情景”的回忆与眼前的冷清形成对比,表现四爷心中的失落,也反村了老人的孤单。

D.这篇小说叙述从容,作者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对热爱土地的勤劳老人。他们对田地丰收感到喜悦,也对“开镰”冷清无人感到失落,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隐忧,令人深思。

2.小说中间部分描写一片丰收样和的秋日图景:天高云淡,飞鸟成群……一有何作用?

3.小说题目“秋唱”能否改为“秋收”,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5用14目主持召开国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工作,要求11月底前在全国全面实施携号转网,严查擅自增加办理条件行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此前在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试点的携号转网,即将在年底迎来“全国大考”。2019年底前,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全面实施携号网业务。

(摘编自新华社《我国将进一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2019年5月15日,有删改)

材料二:

携号转网大事记

2010年11月22日,第一批携号转网(号码携带)试点在天津、海南启动。

2014年5月17日,海南向用户提供双向携转服务。

2014年9月20日,第二批携号转网(号码携带)试点在江西、湖北、云南落地。

2018年12月1日,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正式启用新的携号转网流程。

2019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

2019年5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11月底前在全国全面实施携号转网。

携号转网人数:

2012年2月,天津、海南试点携号转网不到两年、共有15.86万用户提出了中请,5.8万用户成功办理。两地共有超过1800万手机用户,申请携号转网用户不到1%,申请后办理的只有36.7%.

新流程推出后受到用户青睐,携号转网网用户量大幅上开,2018年新增63万人次,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国累计携号转网167万人次。

全球部分国家(地区)携号转网实施时间

1997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新加坡

英国、中国香港

西班牙、瑞士

澳大利亚、瑞典

意大利、葡萄牙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美国、法国

韩国、奥地利

中国台湾

日本、南非

加拿大、新西兰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埃及、墨西哥

巴西、厄瓜多尔

泰国、约旦

印度、肯尼亚

智利、巴拉圭

 

摘编自《一图看懂携号转网》,《新京报》2019年5月16日,有删改)

材料三: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落实优惠新政,试点地区已暴露出诸多问题,一些运营商在“携号转网”的各个环节“立关设卡”:转网前,有用户发现在网协议冗长,无法获取转网资格;转网中,有用户被以赠送套餐的名义,延长合约期限;转网后,有用户被莫名“降级”,难以享受部分通话业务和优惠活动。

运营商之所以使出诸多“套路”,究其根本,是放开转网限制后,担心用户流失。一方面,是持续走高的获客成本。截至去年底,我国移动电话渗透率达112部/百人,这意味着想要赢得用户增量需要付出更多成本。另一方面,携号转网全面推行后,将会加剧运营商之间的行业竞争,努力挽留存量用户对稳定营收意义重大。

与其堵,不如疏。面对行业发展趋势,运营商需要主动转变经营思维,化堵为疏。近年来,我国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服务品质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参考因素,而“携号转网”恰恰突显了用户导向和提升服务的重要性,不妨以此为契机,梳理套餐设置,疏通“积石”,清理不合理的畸形套餐,拓展有竞争力的优质套餐,从而让用户能够顺畅地流入。

化堵为疏,运营商要打破原有的套餐藩篱,相关部门更要织密监管网。日前,工信部已印发《关于2019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暨纠风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深化“携号转网”业务规范办理,不得擅自增设办理条件、人为设置障碍,不得利用“携号转网”实施恶性竞争行为。

(摘编自《携号转网,化堵为疏》,《人民日报》2019年4月24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携号转网起步晚,问题多,推行进展缓慢,随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台,终会有新的进展。

B.2019年以前,我国天律、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之外的手机用户携号转网很不方便,常常遭遇到人为设置的障得。

C.用户携号转网的自由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到了我们前面,我国全面实施携号转网已经不容再拖。

D.到2012年2月止,全国试点地区成功办理携号转网的手机用户仅三5.8万人,占试点地区手机用户数量的0.3%左右,这与运营商在携号转网各个环节设立关卡不无关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可携号转网,中国的试点启动,标志着运营商对手机号码的垄断被打破,国内电信市场逐步迈人“市场经济时代”。

B.李克强总理强调严查擅自增加携号转网办理条件等行为,工信部也印发了相关文件范业务行为这给用户扫清携号转网提供了保障。

C.2018年启用新的携号转网流程,转网用户量大幅上升,这说明用户最终金流向资费低的电信运营商,电信市场将会得到重新洗牌和平衡。

D.携号转网全面推行后,势必会加剧运营商之间的行业竞争,拓展优质套餐吸引新用户,努力挽留存量用户,老用户更多优惠成为必然。

3.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施行携号转网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9月10目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教师节的意义在于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教师时学生的约束力是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盾量的意见》,其中第14条指出,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这一意见从国家层面维护了尊师重道的传统。那么,值得探讨的是,我国应当如何明确和保障教师享有合理合法的教育惩戒权?

发达国家在教育惩戒权上做出了细致规定,比美国规定中小学教师享有搜查扣押权、预防干预权、校内训导权、离校停学权等;日本对严令禁止的体罚行为、被许可的惩戒行为以及合法的正当防卫行为进行了清晰界定: 韩国通过《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规定教师能够给予违纪学生一定程度的体罚,并对体罚的对象、方式、程度做了细致的限制性规定。

我国在教师惩戒权立法上尚存在不足,《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未成年人,但忽视了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惩戒缺乏法律保障。因此,有必要尽快将确定教师惩戒权提上法律议程,使处理惩戒纠纷有法可依。

学校是国家的教育机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如果学校和教师缺乏权威性,那么教育的知识传输就会出现问题。在出现惩戒纠纷时,有关部门一定要明辨是非、厘清责任,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做公正的裁决者,不偏袒教师,但同样也不偏袒学生及其家长,避免“不出事”逻辑挫伤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

有关部门应建立惩戒纠错机制和事后追责机制,在教师使用惩戒权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纠偏,避免以偏概全。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正面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少数极端个体。有关部门应当就事论事地处理惩戒纠纷,避免为了预防而限制其他教师正常使用教育惩戒权,从而束缚教师手脚。

学校是教育第一线,管理事务既简单也复杂,简单之处在于目标单一,复杂之处在于主体多元,管理工作复杂。教育惩戒矛盾往往不只是因惩戒问题而起,有的与教育质量有关,有的与利益有关,有的与教育竞争有关。有些家长有其他的教育诉求,但是缺乏表达诉求的合法性或合理性,故而以教育惩戒作为借口来达到自身的目的。在应对复杂情况时,学校应有自主解决和回应学校内部问题的空间和权力。一方面为教师合理合法惩戒和引导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严格学生管理,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教师的惩戒界限,预防滥用惩戒权。对于出现严重后果的惩戒事件,学校应严肃处理,追究相关教师的责任,同时做好其他教师的预防教育和学生的疏导工作,确保其他教师继续积极管理和教育学生。

摘编自雷望红《赋权教育惩戒,强化醇重道),《环球日)2019年0月11日,有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国务院特地于今年6月出台了(关于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B.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忽视了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问题,是导致惩戒纠纷时有发生的根本原因。

C.教师在使用惩戒权出现问题时,相关部门应当启动惩戒纠错机制和事后追责机制,就事论事地处理纷,也是对教师正常使用教育惩戒权的保护。

D.如果教师能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家长能合理合法地表达教育诉求,家长就不会借口教育过度惩戒而闹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教师节谈起,有利于强化人们对尊师重道的认知,有利于引出教育惩戒权话题。

B.文章由国务院出台的教育文件入手,重点并不是阐述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意义,而是侧重于怎么办的问题。

C.文章引用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教育惩戒权上做出的细致规定,就是为了反衬我国在教楚戒权立法上尚存在不足。

D.文章在论证时,兼顾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师生、家长等几个层面,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出台,有利于确立学校和教师的权威性,强化尊师重道的风尚,保障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B.有关部门在调解惩戒纠纷时,只有多站在教师角度考虑,保护好教师利益,才能提升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

C.提升教育质量,处理好各方利益,妥善处理教育竞争关系,也是化解教育惩戒矛盾的重要途径。

D.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老师学习领会《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精神,有利于防范过度惩戒事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38年来,中国女排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对于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

郎平还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规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

②请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给郎平教练或者中国女排队员写一封信。

③假如某报“青年调查”栏目正在就“学习女排精神,圆梦中华复兴”话题征稿,请你为此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