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两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两句以形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感叹。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追述了前朝冒然出兵,战败而归的史实。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滁人老少相扶、相随游山的热闹场景。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寄”“蜉蝣”“渺”“沧”“粟”“狼居胥”“赢”“仓皇”“伛偻”“提携”,理解字义去记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近

柳永

景阑昼永,渐入清和气序。榆钱飘满闲阶,莲叶嫩生翠沼。遥望水边幽径,山崦孤村,是处园林好。

闲情悄。绮陌游人渐少。少年风韵,自觉随春老。追前好。帝城信阻,天涯目断,暮云芳草。伫立空残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即以简练笔墨写出时令特征:春意阑珊,白昼渐长,正是清和四月天。

B.榆钱飘落,嫩荷初生,有忧伤,有欣喜,两相对举,特点鲜明,意蕴丰富。

C.上阕末句赞叹眼前处处好风光,既总结了景物特征,又引出了下阙的抒情。

D.词人在残阳夕照里仁立,这一形象直接表现出词人情感,留下回味的空间。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抒发了哪些“闲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善心,字务本。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通涉。太子詹事江总举秀才对策高第。祯明二年,聘于隋。遇高祖伐陈,礼成而不获反命,累表请辞。上不许,留絷宾馆。及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明日,有诏就馆,拜通直散骑常侍,赐衣一袭。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十六年有神雀降于含章闼,高祖召百官赐宴,告以此瑞。善心于座请纸笔,制《神雀颂》。颂成,奏之,高祖甚悦。高祖于仁寿宫,炀帝秘丧不发,先易留守官人,出除岩州刺史。大业元年,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奸状分明,苏威、杨汪等二十馀人,同善心之议。其馀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后数月,述谮善心,召问有实,自援古例,事得释,而帝甚恶之。又述讽御史劾之,左迁给事郎,降品二等。十四年,化及杀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因遂害之。及越王称制,赠左光禄大夫、高阳县公,谥曰文节。善心母范氏,梁太子中舍人孝才之女,博学有高节。及善心遇祸,范年九十有二,临丧不哭,抚柩曰:“能死国难,我有儿矣。”因卧不食,后十馀日亦终。

(节选自《隋书·许善心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遍通涉

B.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遍通涉

C.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遍通涉

D.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遍通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是汉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这一科目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所以院试中试者也称为秀才。

B.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为“对策”。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C.北面即面向北,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故“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D.崩,古人讳言死,帝王或王后的死可称作“崩”。此外,“宾天”、“山陵崩”亦可指帝王之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善心富有才学。书籍涉猎广泛,对策时成绩优异;高祖时期听到神雀降临的事情能够很快写作《神雀颂》,面对宇文述的陷害能够引用旧时的例子开解。

B.许善心刚直不阿。在宇文述私自役使本部士兵一事上,不顾炀帝心意,坚持认为宇文述有罪而被炀帝厌恶;不去拜谒宇文化及,被释放后也不对他行礼。

C.许善心为人忠诚。陈朝被高祖所灭,怀念旧日君主,悲痛不能自已;炀帝被杀,其他官员都称贺宇文化及,善心坚决不屈服,导致最终被害。

D.许善心官途多舛。先是被高祖拘禁,后因忠诚与才学被高祖赏识;炀帝时期因宇文述的报复被贬官降级,后因不臣服宇文化及被杀;死后才被越王封爵。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2)许弘仁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长

阎连科

道长有媳妇。她带着孩子和女人的意暖来看他。

道长和徒弟寒在观房里。溪平岭这地方,一年里的春夏秋,是游脚旺至的圣地儿,可时入冬季后风狂了,人就息歇了,路闲得寂出叽叽声。加之到了走雪天,庙观就闲得比路还要闲,十天半月一炷香火都没有,神座下的功德箱,也饿得前胸贴后背,箱腰上裂开的木板缝,像从饥饿里逃跳出的肋骨般。

道长摸出一把钥匙塞到媳妇手里边。

媳妇开了锁,将一大把的碎钱丢在桌央里,像牡丹花开样,五十的,二十的,还有十元、五元和一元、二元、毛角的纸币和硬币;也还有三张大额的百元钞票夹在那中间,如花冠中最大的几瓣花片儿。所有的钱都是折皱着,还有的被揉成污团儿。媳妇砌整着钱,把百元的展平砌成一沓儿,将五十元的展平砌在百元上,然后再去钱堆里挑拣二十元的票,让人想到秋后的乡媳在席上、筐里捡粮食。孩子五岁半,能识许多字,也从炕上跳下为钱作劳着,把一元的叠在一块儿,把二元的摆在一块儿。

媳妇不来时,香火旺季间,道长也常和徒弟玄明摆整功德箱里的钱。可后来,他成紫云观的正式道长了,整清钱的事儿就都由徒弟去做了。不是懒,是警觉——道长就应该圣一些,关于钱的事,应该让徒弟从他身上嗅出一股淡远味。

观门外的岭道上,正有一个老婆儿走过去,她是寒瘸膝,在雪地上一瘸一拐走,每一步都要倒下去,每一步也都没有倒下去。道长望那婆婆时,心里恻隐了,知道她是去观那边更小的只有一间房的庙里为菩萨上香去,追着她的寒影唤:

“三婶——你过来,我给你的病腿扎扎针。”

老婆儿立下了,回身望了道长一会儿,用脆干卑视的声音道:

“我信的是菩萨,不是吕洞宾!”

又走了,一瘸接一拐,像用力跳在雪路上的冬蚱蜢。

媳妇和儿子已经把那碎钱整好了,五十元和一百元的结成一户垒在一起。其余二十、十元、五元和更卑微的按身价结为一户垒在一块儿。码价大的在下面,码价小的在上面;最顶上的是角票和硬币。道长进来望着那两户钱,像望着一高一矮、一塌一立的两柱道塔样。

“一共六百多。”

“接济一点给三婶吧,她到隔壁菩萨那里了。”

“给多少?”

道长想了想:“零的都给她。堆儿大,好看些。”

一顿饭工夫,出了一点节外的事,小桌上放的两沓钱少了一沓儿,丢的那一沓,是矮矮塌塌的五十和百元票。留着的,是那一柱高的多的二十元、十元、五元和二元、一元及角票、硬币塔,且道长的儿子还把那十几个硬币由大到小,齐高高地竖起来。他为能把这币塔竖起来而高兴,一脸笑地指着币塔说:

“看看,看看——我摆的!”

母亲问:“那钱哪?”

“给了三奶啦。”儿子兴奋着,“刚儿看见三奶从门口过,我就拿去给了三奶啦。”母亲起身一耳光打在儿子后脑上,“谁让你給!谁让你给!”呵斥着,又一连声地抱怨道,“给也给这少的啊,谁让你把那五百给人家,把这一百多块留下来!”孩子就哭了。“哇”的一声如天顶炸了洞,一屋子泄满五岁孩子的委屈和枉冤。“不是给的少的吗?”他哭着辩申着,“那一摞钱那么低,这一摞钱这么高,我不是把那低的、少的给了吗?”

道长媳妇无语了,盯着留下的一摞多的、高的碎票儿。纸币上的银塔倒下了,满地滚的都是一分分的钱,在透窗的日色里,如夜穹空顶闪的光。孩子的哭,也如星夜生的风,一野都是呜呜声。在那呜声里,有人觉到凉爽有人觉到冷。

道长忽然就笑了,摸抚摸抚孩子的头。“你做得对,做得好!”

媳妇就怒了,闭着嘴在地上跺了一下脚,不说话,冷着目光道长。

道长不笑了,也用半冷的目光回冰媳妇一会儿,忽然转身将炕边柜的抽屉拉开来,数出十张百元票塞到媳妇怀里去,用风清韵寒的声音问:

“这是一千,够了吧?”

媳妇没有答,只是用耳光样的目光在道长的举止上。孩子也不再哭闹了,异惊讶讶地看着父亲和母亲。孩子好像明白钱的大小多少了,把母亲怀里的十张百元票子拿起来,笑着朝母亲脸上伸,像他送出去了五百收回了一千样。

母亲把那一千接夺了。

她前走几步,和道长面对面,逼着问了一句话:

“你今夜回家吗?”

“不。”

“为啥?”

“神不让。”

媳妇又盯着道长冰寒一会儿,将舌头在嘴里裹一下,突然把一口痰吐在道长脸上就走了。道长直站在那儿没有动,也没有去脸上擦那挂着垂流的一口痰,只是在那痰要从眼角流到嘴角时,他用手坝着痰,对着门外唤:

“玄明啊——下山把你师娘和侄儿送回去。”

又过了吃顿饭的工夫,玄明回来了。他仰头自语似的对着师父说:

“师娘真奇怪,路过那异教三婶家里时,她拐进去把那一千块钱也送给三婶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对自然环境的交代和对功德箱的描写,为后文围绕功德钱展开的故事进行了合理铺垫。

B.小说中“冬蚱蜢”的比喻,体现了道长在与三婶发生冲突后内心的不愉快,及由此产生的蔑视眼光。

C.小说中加点词“冰”“回冰”“掴”使用传神,以简练的文字表现了处于对抗关系中的人物的心理活动。

D.孩子眼中金钱的多少与成人眼中金钱的多少形成了巨大差异,这种理解上的差异有助于深化小说主旨。

2.小说中的道长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以“师娘的奇怪行为”结尾,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产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单日3亿的成绩刷新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累计票房突破23亿,成为中国影史第17部突破20亿票房的电彩,并且连续10天稳居同档期评分笫一。《哪吒之魔童降世》再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个现象级影片。哪吒的记载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活跃于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多部文学作品中,电影的制作则既严谨接照原作,又完全颠覆原作。这场热潮向我们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巨大生命力。

近些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市场迎来一波又一波的繁荣景象,截至目前,中国电影历史票房排名前十中有8部是国产电影。电影是文化表达的渠道之一,而文化表达是文化自信的一个方面。对中国电影而言,要想在国内获得更快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以更加自觉的历史主体姿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富有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独特话语体系,并坚守自己已经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表达话语体系。

(摘编自李奔《国产电影崛起背后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

自2002年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我国电影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巨大成就,无论从电影生产数量,还是电影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大国。但在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影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电影市场秩序还要进一步规范,电影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等。

2017年开始实施的《电影促进法》有这样的表述:电影院应当合理安排由境内法人及其他组织所摄制电影的放映场次和时段,并且放映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同时,对国产电影规定: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德艺双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促进法》第四十条:国家鼓励金融机构为从事电影活动以及改善电影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服务。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电影产业的门槛,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加入到其中来,既能激发电影市场的活力,又能让更多人可以从电影产业这块还很少被涉足的大蛋糕上分一杯羹。

(摘编自荣成影视《〈电影促进法>——国产电影的崛起之路》)

材料三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当互联网与电影之间开始深度交融之后,IP转化成了广受瞩目的产业新现象。这使电影新人和跨界者有了敢于尝试的创作勇气和艺术基础。所以,IP热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中国电影创作群体的更新换代,使近年来青年导演集中涌现,带着风格各异的作品抢滩大银幕。他们对青年观众口味的理解和对当代电影媒介最新发展动向的追踪,反过来帮助电影行业完成了自身内容形态的更替革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电影市场化改革的驱动下,如何创造一种可以共享的美学体系和价值体系,才能既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又能实现社会效益、发挥文化职能,成为创作的新课题。《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片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同时,它们又鲜明地体现了爱国主义等主流价值理念,因此被业界冠以“新主流电影”之名。这类作品的出现,还代表着一种价值整合的方向——新主流电影正在努力建构一种既能满足中国观众精神需求、又能为全球观众带来价值共享的电影文化“通用体系”,从而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接下来,在全球化趋势下,国产主流电影乃至中国电影业若想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艺术感染力和精神影响力,创作者就应当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讲述中国的故事,表现中国普通人的身心状态和境遇,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导向的基础上,凝聚和弘扬中国特色的主流价值理念,和全球的观众共同探讨关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等话题。

(摘编自梁君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实现跨越式发展》,《光明日报》2019年1月30日)

1.下列对《电影促进法》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有助于解决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B.《电影促进法》规定了影院应该安排由境内人员及其组织摄制的电影的放映场次、时段和保证国产电影放映时长。

C.《电影促进法》对国产电影演员、导演等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艺术水平等作出了相关规定。

D.《电影促进法》中有关允许金融机构为电影活动等提供融资服务的规定对电影产业相关各方都有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和该影片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制作上又有创新有关。

B.国产电影要想更快地发展,应在坚守自己的电影表达话语体系基础上,树立更加自觉的历史主体姿态。

C.互联网和电影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电影创作群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了电影行业自身内容的革新。

D.“新主流电影”是指表达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获得大众认可,并且取得市场成功的电影。

3.国产电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期以来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影响,我国美学研究对中华民族的审美理论缺乏必要的自信,常常以“审美智慧”称之,没有足够勇气将其称为中国的美学理论。其实,审美是一种生活样式,是一种艺术的生存方式。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引以自傲的民族艺术。因此,中国拥有本民族美学的观念,这种美学就是“生生美学”。

“生生美学”的“生生”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长期以来,许多晢学界与美学界的前辈学者就“生生”作了自己的探索。我国哲学家方东美将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为“生生”即“生命的创生”,而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贴生命的伟大。这种阐释形成“生生美学”的雏形。此外,宗白华、刘纲纪等诸多学者还论述过中国传統美学的“生命美学”特征。“生生美学”是一种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它们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过去,我们没有勇气说“天人相和”是中国的生态美学,只说是生态审美智慧。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天人合一”文化形态,决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这种原生性的生态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且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这种生态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之中,例如年画“瑞雪兆丰年”与“大丰收”等。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不仅是万物生长之道,而且是艺术创造之道。中国艺术大都是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形成特有的艺术生命体。阴阳之道还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像齐白石的虾图,以其“为百鸟传神,为万虫写照”的精神,仅寥寥几笔,以大片的空白将几只小虾在水中活泼泼的生命力表现无遗。

“生生美学”化育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无数民间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无尽的情思,需要我们好好体悟。

(摘编自曾繁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过去常常以“审美智慧”称审美理论,原因之一是长期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的影响。

B.方东美对中国哲学精神的阐释形成了“生生美学”的雏形,由此推出艺术来源于体贴生命伟大的结论。

C.“瑞雪兆丰年”“大丰收”等年画,显示出我国有些民间艺术能体现“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

D.“生生美学”不仅包含了万物化生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华民族审美理论研究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拥有本民族美学的观念。

B.文章在阐释“生生”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之美和生命之美两个角度论述“生生美学”。

C.第三段将“中和之美”和“和谐之美”做比较,论证“天人相和”的内涵是“生命创生”。

D.第四段以对比形成艺术生命力的国画为事例,论证了《周易》一书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生美学”成为中国的美学理论,取决于诸多学者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民族艺术的不断研究。

B.体现了“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会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在当代乃至未来也能发挥功效。

C.尊重、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所以“生生美学”是“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

D.“生生美学”的理论曾决定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能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构建美好的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