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怀感激之心,这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境界。当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怀感激之心,这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境界。当你饥饿难耐,放学回家,一进门发现妈妈已经为你准备好一桌可口的饭菜;当你为一个学习问题挠耳抓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精妙的启发点拨,让你豁然开悟;当你跑得气喘吁吁追上一辆公交车、司机把已经关上的车门重新为你打开……面对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你在意过吗,动心过吗?

高中即将过去一个学期,请结合自己经历的人事,以“感激”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 让感激之情挂满生命的枝头 感激的雨,降落在风雨中的一把伞上,降落在寒风中的一杯热水里,亦降落在孤独的心田,将一切冲刷得纯洁美丽。 感激让我懂得生命的真谛,亦让我进人人生的另一种境界,不再自私,不再仿徨。 现已进人高中,但心不变,感激永存。 一把伞 我是一个自卑的人,所以感到十分孤独。 开学的第一天,独自仿徨在校园的小路上,那刻我感到自己成了角落里孤独的小鸟,想飞却找不到方向。正在惆怅中,本已阴沉的天空,忽然落下了泪,我赶紧往教室跑,却不曾想到,这时我的同学为我撑起了一把伞。顿时,风雨的侵袭我已经感觉不到,只觉心中有一种东西在慢慢蔓延。原来,是感激,是感激的一把伞降落,这把伞给了我温暖,同学亦使我拥有了一颗感激的心。 一把伞,让感激之情挂满我友情的枝头。 一杯水 风,已过;冬,已来;雪,已降。可是,感激的雨不会停,因为有她-我的同桌。那日,与同学们学操回来,全身已经冻得发抖,手甚至没了知觉。可是,我没有想到,就在我回到座位的那一刻,同桌递来一杯热水,让我暖暖手,温暖隔着一层玻璃传到了身体的每一个地方。我此刻心雨飞扬,飞到了热水里,融人了感激之心,更温暖,更幸福。她,就像一个天使,降临在我生活的大地上,我无形中为她降下的感激的雨,不再寒冷。 一杯水,让感激之情挂满我同学情的枝头。 一个微笑 风吹起我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她的笑容摇摆摇摆,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点缀。她就是我最伟大的妈妈。升人高中的第一次月考,我竟后退了几百名,悲与悔同时在心头流转,挥之不去。当我见到妈妈时,她没有怪我,而是给了我一个微笑。那一刻,我不再痛苦,重新振奋起来,努力拼搏。多么感激妈妈的微笑,多么感激妈妈的包容。一瞬间,感激的雨在我的心田降落。 一个微笑,让感激之情挂满我亲情的枝头。 萋萋芳草,我拾一棵最绿的;灼灼红叶,我摘一片最红的;漫漫人生,我将采撷人间最宝贵的感情——感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审读材料,明确材料的立意导向,然后理解话题,围绕话题构思。 审题: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首先分析材料主要内容,我们每天都会得到来自亲友、师长、同学和许许多多善良的人的关爱、帮助、温情,而且是不图回报的。也许由于事情太小、太不起眼,才使我们熟视无睹,甚至认为理所当然。如果我们常怀感激的情愫面对这些关爱,就会让你怦然心动,并以同样的爱心回报别人。 拓展写作内容,让我们常怀感激的不会仅仅是上面提到的内容。比如,社会、民族、国家应该让我们“常怀感激”。再来分析话题,“感激”是相对宽泛的话题,视角很宽,立意时,需要采用“化大为小”,也就是把“感激”具体为“感激什么、为什么感激,感激的方式方法”等,将自己的生活积累真实地再现于作文中,写真事,抒真情,虽不惊天动地,但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围绕个人、家庭、工作、学习、生活乃至国家来叙事、抒情。关于文体,本题要求写作记叙文,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笔墨: 1. 并列式结构。可选择自己感激的景、境、人、物、情,谈谈对自己的触动,内心涌动的真情,抒发一定的感慨,争取做到情因境生,情生于境,境与情合,境与情符,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采用并列结构成文,一句统领全篇。 2. 注重细节。人的情感的生发,可能仅仅是某个细节的引发,一句话,一种情,一个动作,一曲乐音往往会引发人的情感。抓住细节,在细微处生发,能以小见大,平凡中露真情,平淡中露峥嵘。 3. 运用记叙、描写、抒情。使用这一招式是记叙文成功的关键,首先要渲染氛围,然后叙事时一定要抓住最能反映生活本质和内心深情的人与事,事件选取宜典型、感人,那么情缘事而发,议由感而生,文章就会显得自然而真切。 参考立意: ①感激让生活更美好。 ②人间有爱,方显温暖。 ③学会感激,是门艺术。 参考素材: 1、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总是为我忙个不停:逢星期一至五每天早上,她都按时送我上学,为我收拾好一切;在我生病时又东奔西跑地带我抓药,打针……妈妈为我付出了许多许多,而我自己却从未孝顺过妈妈,还整天给她添麻烦,和她顶嘴,我该怎样在母亲节里弥补我以前的过失呢?帮妈妈做家务?不行,太老土;送贺卡?不行,没有新意。眼看着离母亲节越来越近了,我心里直发慌。有了,干脆就在母亲节这天早上为妈妈做一顿早餐吧。好,就这么办! 2、小时候,不服气别人说我是没妈的孩子,和别人吵架,吵得面红耳赤;和别人打架,弄得满脸是伤,这些无疑,都让我请了家长,而奶奶总是量幅笑容向对方的家长道歉,向老师说好话,赔不是。待别人都走后,看着我生气的对我说:“我要拿你怎么办?总是给我添麻烦!”我总是嘟着小嘴,不说话。偶尔偷偷瞅瞅您,您总是一幅倦容。现在想来,我让您多伤心,您总是尽心尽力地陪伴我,在某方面争取做得比妈妈都好,可是依旧无法阻挡我对妈妈的需求,也许,妈妈是无可代替的。 3、稍长大些为了不让别人看到我的懦弱的一面,我总是躲起来偷偷的哭,宣泄我对妈妈的思念和对母爱的需求。可每次奶奶您都能找到哭泣的我,走到我眼前,安慰我,抱住我,想给我温暖,可这些都让我的泪水更加肆虐。我哭得越来越凶,你越来越沉默,我知道,您的心一定在陪着我痛。最后,我总是熟睡在您的怀抱,泪水浸湿您的肩头。 4、长大些,我用仇恨武装自己,逼近停止自己的思念,因为我怕它泛滥成河。我的内心越来越黑暗,我总盘算着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使爸爸痛心。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倒在奶奶的怀里痛笑,,说着一些伤人伤心的混账话。您落泪了,这是第一次,我的心颤了颤,您耐心的劝导我,说爸爸妈妈的不易……您使我突然醒悟,我一直想要父爱母爱,以至忘失自我,却不曾发现,您一直在我身边,给我以最纯粹的爱! 5、感恩的心,就如一朵朵怒放的鲜花,娇艳动人;就如一条条常绿的藤蔓,经久不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的本色就应该如此,让感恩的藤蔓蔓延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让每朵感恩的花儿开遍人间! 结构示例:“让感激之情挂满生命的枝头”,记叙文文体。开篇以“感激的雨,降落在风雨中的一把伞上,降落在寒风中的一杯热水里,亦降落在孤独的心田,将一切冲刷得纯洁美丽”统领全篇。正文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选择三个生活细节:一把伞,让感激之情挂满我友情的枝头;一杯水,让感激之情挂满我同学情的枝头;一个微笑,让感激之情挂满我亲情的枝头。结尾扣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毛泽东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的疑问。这一问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

(3)《氓》开篇“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③ 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下列关于本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戍守的悲凉。

C.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D.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气象浑茫、含蓄丰富地展现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

2.“黄沙百战穿金甲”句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有   厌:讨厌 B.若不   阙:侵损、削减

C.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   与:结交,亲附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关于本文的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后来改称《春秋左氏传》。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榖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C.“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战国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泛指两家联姻。

D.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5.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书

琦君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

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B.母亲说起《本草纲目》来头头是道,很好地体现了她很有学问。

C.喜鹊樱桃是母亲绣花永久的样本,所以她常常端详,专心欣赏。

D.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来展现母亲形象,表达对母亲的赞美。

2.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3.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人喜欢汉字,想要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去。有人不喜欢汉字,想要对它进行改革,甚至要把它废除。为什么这两种相反的思想同时存在?客观的答案是:汉字本身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技术性,另一方面是艺术性。

文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成的。原始图画向两方面发展,一方面发展成为图画艺术,另一方面发展成为文字技术。图画艺术是欣赏的,文字技术是实用的。可是,文字从娘胎里也带来了艺术基因,因此文字本身也有技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文字要学习容易,书写方便,传输快速,便于打字,便于在电脑上进行文字处理,这些是技术性的要求。文字要写出来美观,要发展成为书法(书道)艺术,悬挂起来装饰厅堂,给人看了得到精神愉快,这些是艺术性的要求。

任何文字都有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两面性,可是拼音文字技术性强而艺术性弱,汉字技术性弱而艺术性强。什么道理呢?因为,文字离开原始图画越是近、就艺术性越强,离开原始图画越是远、就艺术性越弱。拼音文字离开原始图画很远了,艺术基因变弱了,所以拼音文字虽然也要求写得好看,可是拼音文字的书法艺术发达不了;在书写技术从手写进而为机械打字、又进而为电脑处理以后,依靠手工的书法艺术退化了。汉字不同,它离开原始图画不很远,比拼音文字至少要接近两千年,因此它的图画基因没有退化。汉字的书法艺术,在其他意音文字如丁头字、圣书字等都退出历史舞台以后,真是独步世界。

文字的图画性和文字的图腾性有密切关系。每一个民族都把自己的独特的文字作为民族图腾,把它作为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的标记,把它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于是,造出了文字是上帝恩赐的神话,造出了本民族的文字之神。丁头字是命运之神那勃所创造。圣书字是知识之神托特所创造。希伯来文是摩西所创造。希腊文是何莫斯所创造。婆罗米文是梵天大帝所创造。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仓颉四目,生而知书,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伊斯兰教认为,改变阿拉伯文一个字母就会天崩地裂。中国的传统认为,一点一画无不是地义天经。

旧时代各处都有敬惜字纸的劝告书;如果把字纸丢到茅厕里去,那是要雷打的!在这种文字图腾的传统下面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们,看到神圣的汉字被简化了,甚至要把汉字改写成洋鬼子的拉丁字母,心中怒火万丈,那是合情合理的。图腾主义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保护了文字的稳定性,保护了民族的存在和团结。

(节选自周有光《汉字的艺术性和技术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客观来说,汉字本身具有两面性,所以人们对汉字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态度。

B.文字都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相较而言,拼音文字技术性更强,汉字艺术性更强。

C.拼音文字的书法艺术不如汉字,是因为书写技术的不断进步。

D.文字的技术性对文字的实用性提出要求,艺术性则对文字的欣赏性提出要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字的图腾性表现在文字是民族自我认同、自我肯定的标记以及民族团结的象征。

B.文字之神是虚构的,仓颉是中华民族造出的文字之神。

C.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分别认为一个字母和一点一画都是不能变动的。

D.旧时代的人们认为不敬惜字纸是要遭雷打天谴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的艺术性是本身就存在的,而技术性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

B.在丁头字、圣书字等意音文字不再被使用后,汉字成了当今世界上唯一仍被使用的意音文字。

C.书法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增强汉字的技术性,促进汉字推广。

D.图腾主义保护着文字的稳定性和民族团结,因此汉字被简化是不利于中华民族团结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