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今天的网络热词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诸如黑客、闪客、维客之类的陌生称谓,不明就里的人往往一头雾水:_______?其实,以“客”为名的称谓古已有之,而且比现在还要多。常见的如门客、食客、剑客、刺客、侠容等。“客”字的本义就是外来者,它与“主”字相对应,表示宾从的一方,如客人、客座、客卿。延伸开来,_______,例如,中医疾病学原理中就有“客气”与“主气”之分。再如,在水利中把来自本地以外的水称为“客水”。_______ ,而当本地水量充沛时,客水入侵则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①哪里来的这许多“客” ②凡属外来或宾从的事物均可称“客” ③引进客水可缓解本地水源匮乏 【解析】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一空,依据前文“诸如黑客、闪客、维客之类的陌生称谓”,后文“以“客”为名的称谓古已有之,而且比现在还要多”,且此句的标点为“?”,所以可填“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客’”等类似意思的句子。 第二空,依据“‘客’字的本义就是外来者”“表示宾从的一方”“延伸开来”可知,此空可填“凡是外来、宾从的事物都可称‘客’”等类似意思的句子。 第三空,依据“当本地水量充沛时,客水入侵则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可知,此空要表达的意思应与之相反,即“引进‘客水’可缓解水源匮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分类应当成为生活时尚,但垃圾分类不会自动到来,也不会轻松到来。培养垃圾分类的________,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顺应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时代潮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习惯成自然。但是,(   )。分类只是“举手之劳”,可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明明是“举手之劳”,但就是没有人“举手”。可以说,需要________的接续努力,“举手之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具体到垃圾分类,人的习惯养成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社会准备各种硬件支撑。在垃圾的有效处理中,分类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这是一个协同过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各个层面,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影响“闭循环”。垃圾分类不分分内分外,从源头到终端,各环节都要________起责任,互相监督而不互相指责,互相补位而不能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好风尚         经年累月         担负         互相拆台

B.好习惯         经年累月         承担         互相拆台

C.好风尚         旷日持久         担负         互相扯皮

D.好习惯         旷日持久         承担         互相扯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成习惯的过程,一定是长期的,曲折的,不会一帆风顺

B.形成习惯的过程,因为是长期的,曲折的,不会一帆风顺

C.形成习惯的过程,可能是长期的,曲折的,不会一帆风顺

D.形成习惯的过程,既然是长期的,曲折的,不会一帆风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具体到垃圾分类,其习惯养成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社会提供各种硬件支撑。

B.具体到垃圾分类,其习惯养成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社会提供各种硬件支撑。

C.具体到垃圾分类,人的习惯养成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社会准备各种硬件支撑。

D.具体到垃圾分类,需要社会准备各种硬件支撑,人的习惯养成是一个渐进过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失意,孤独而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春望》“_________________”是说“家书”的珍贵,因为是在“_________________”的特殊时期,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思南郑军中

陆 游

五丈原头习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

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注)①此诗作于开禧元年(1205),诗人已八十多岁高龄,致仕家居,无所事事。当时朝中大将韩侂胄正积极准备北伐。南郑:陕西汉中。②五丈原: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侧,三国时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曾屯兵于此。③亚夫营:即细柳营,在长安不远处,汉将周亚夫曾驻兵细柳,军令整肃,汉文帝称之为“真将军”④西平:即唐将军李晟,曾因征服朱讹叛乱,收复长安,被封为西平郡王。⑤陈编:古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秋风”点“秋夜”,用“五丈原”“亚夫营”点“南郑军中”。一开始便强烈显示了作者同南郑的特殊关系。

B.颔联作者由昔时回到现实。在南郑军中,不失为“埋剑”,仍有破土而出的机会;今天却似“闲云”。“闲云”二字含有对朝廷的失望之意。

C.诗中多处使用典故,用“埋剑”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用西平郡王的典故,表达自己想继西平王之后,出师北伐为国效力的愿望。

D.尾联以年老反衬南郑生活可思不可得,流露悲凉之意。“不奈”二字,更表现诗人壮心难耐之状。

2.这首诗如何围绕题目中的“思”这个字展开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俞康直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民有清明日尽室出游者,盗乘间入其家。游者还,知盗未出,遂围之。盗计穷,纵火,幸火而逃。案具,将置极典。康直以为,尽室以出,非有人居止之室,幸火以逃,火非本心。具狱奏谳,执政者是之,得减死论。改秩,知舒之桐城,监广州市舶。代还,签书武家军节度判官所公事,通判睦州,所至皆有惠政。秩满,奉祠。丞相韩公缜宰钱唐日,与康直友善。缜既相,数以书招之。康直谢曰:“崇故旧以厚风俗,真宰相事。然吾志定矣,不可强也。”缜意不能夺。家世有田在钱唐,族人岁擅其利。康直置不问。会他族讼于官,归田于康直。不受,以与其弟,曰:“吾食粗给,以资汝。”弟曰:“吾父兄不之有,吾鸟乎有之?”亦不受,卒以予族人。初奉祠,时年五十七。暨祠禄(注)再满,遂请休致。即所居东西为退圃、逸堂、遯轩、远楼,终日啸傲其间。苏文忠轼尝为赋四诗,今见集中。其《远楼》诗有“地偏心远似陶潜”之句,盖以属康直也。居闲几三十年,年八十三乃终。其恬于名利,固人所难能。其寿考康宁,得退闲之乐,亦人所不及也。葬丹徒县大慈乡汝山之侧,曰京岘原。

(节选自《宋史·俞康直传》)

(注)祠禄: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

B.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

C.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

D.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别人往往称名,称自己往往称字。

B.“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C.“休致”,即将职位还给朝廷的意思。我国古代,在唐、宋、明朝基本都沿用周朝以来“大夫七十而致事”的传统,即官员通常在七十岁退休。

D.“文忠”是苏轼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所给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康直蒙受族荫,仕途顺达。因祖父官至太尉的恩惠,荫补做了太庙斋郎、潮阳县主簿,后又分别担任杭州观察推官,桐城知县等。

B.俞康直处事公正,仁政为民。为百姓请示设置官方买卖盐的场所;为被判极刑的纵火小偷据理力争,使其得以改判。

C.俞康直不求名利,淡泊钱财。钱唐时期的旧友韩缜担任丞相之后,几次邀请俞康直去任职,都被他拒绝。俞康直还将官府判定归还自己的田地送给了族人。

D.俞康直心“似陶潜”,健康长寿。退休后享受了近三十年自由自在的闲居生活,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都写诗赞扬他,可见其闲居的品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具狱奏谳,执政者是之,得减死论。

(2)康直谢曰:“崇故旧以厚风俗,真宰相事。然吾志定矣,不可强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年一叹读韩愈

从维熙

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何故?只因为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笔者应邀去潮州一所大学讲演时,在校园门前看见学校的门楣上,也刻着韩山师范学院的字样。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用生命写下使江河易色的杰作,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我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的咏叹,还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似乎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县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公元819年),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的潮州刺史的。

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官和流放的历史。但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句;但到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维艰。但生性执着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庆年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韩愈为此付出了比驱鳄之举更为艰辛的努力。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着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韩愈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禁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作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

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沿山而上的回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黑人文人对他的评说。我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文人风骨;愿那些文以进仕者,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句民俗谚语,用“仙”和“泉”烘托出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下文写韩愈的丰功伟绩以及表达对他的赞颂做铺垫。

B.韩愈的诗文和政绩都说明他是一个具有超人文采的浪漫文人。

C.文中引用碑文和当地文联友人的评价,烘托出韩愈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表达了人们对韩愈的无比敬仰和崇敬之情。

D.文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赞美了韩愈为文为官之道。

2.韩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

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