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要求:不脱离以上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压住贪欲,守住美德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伊索曾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是啊,贪婪就是无休止的索取,贪婪就是无穷无尽地想要拥有,而往往贪婪的人到头来却一无所获,甚至丢失了自己的美德…… 贪婪是杯毒酒,当你沉迷其中时,危险却在悄悄地逼近。那些因贪入狱的官们,并不是没有过美好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只是因为贪婪让他们迷失在金钱这片密林之中,他们也许享受到了一时的快乐,但是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法律的严惩、百姓的嗤之以鼻和他们自己内心无尽的悔恨。 法国画家安格尔曾说:“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只有压住贪欲,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住自己原本美好的品德。卫生部宣称,通过调查,有一些医药公司老总是偷工减料,用虚假成本的报告使售价飙升,通过生产销售等环节,层层加价,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等增加销售量,把原本用来救人的药变成了个人谋求私利的工具,也让自己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俗话说,贪婪毒害了人的灵魂。只有那些压得住贪欲、守得住美德的人才可称之为高贵,也只有那些能压得住贪欲、守得住美德的人,才可以活成一种传奇。 还记得那个被称为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吗?宁愿被斩,也不愿为司马氏王朝所用;还记得那个国画界的泰斗齐白石吗?宁愿谢绝见客,也不答应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还记得那个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吗?宁愿蓄须,也不愿为日寇演戏;还记得那个月下的朱自清吗?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压得住贪欲、守得住美德的人就像一支破空而出的箭羽,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跌落的悲痛,却不会有折项的翻悔。战国时期,帮助越王勾践复仇成功的有功之臣范蠡没有贪图荣华富贵。果断放弃大好前程隐姓埋名转战商业,终成为一代商神,其他不愿放弃前程的大臣终被送上断头台。 朋友,贪婪是一剂慢性毒药,它会侵蚀你的情感、思想和前程。所以只有压得住贪欲,守得住美德,你才能战胜自我,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找到幸福与成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材料内容: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从中我们了解到,献玉者看重的是这块玉本身的价值,而子罕看重的是自己的清白和无功不受禄。这告诉我们:要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正直的君子,而不是一个被利益蒙住双眼的人。当财富不属于自己时,我们不能把它占为己有,不然会失去另一样宝物——美德。这则寓言说明培养自己高尚廉洁的品质比获得一块美玉要重要得多。 立意: (1)高尚的品质比玉石更宝贵。 (2)克服贪念才能保持美德。 (3)高尚的品德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4)克服贪念,洁身自爱。 素材: (1)贪婪就是魔鬼,人一旦萌发了这种欲望,它就会时刻围绕着你,逼迫你一步步走向深渊。 (2)那些因贪入狱的官们,不一定最初没有崇高的理想,美好的品德,而是因为贪婪迷失在金钱这片密林之中。他们也许享受到了一时的快感,但是最终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无尽的悔恨。 (3)今天,人类倚仗先进的武器颠覆大自然的平衡,然而罪犯一定要受到制裁,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不可以背叛,人类已经无数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和惩罚。也许,这些深刻的教训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冷静下来,真正认清自己,真正认识自然,收敛狂妄与嚣张,放弃残忍与贪婪,还大自然一个永恒的平衡,给这个世界一个宁静美丽的未来。 (4)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罗曼·罗兰 (5)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把灵魂的高尚与精神的明智结合起来。 ——爱尔维修 (6)都有七情六欲,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或大或小的欲望,如果让私欲膨胀,不讲道德,最终就会自食其果。古人云,人之于道,如鱼之在水;鱼失水则亡、人失道则丧。认识这个道理并不难,关键是做到自我约束,不越轨。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压住贪欲,守住美德”亮明观点,揭示主题;作文以伊索的名言指出贪婪的危害:贪婪就是无休止的索取,贪婪就是无穷无尽的想要拥有,而往往贪婪的人到头来却一无所获,甚至丢失了自己的品德。并以高官入狱、医药公司老总走上不归路加以佐证;之后亮明自己的观点:只有那些压得住贪欲、守得住美德的人才可称之为高贵,也只有那些能压得住贪欲、守得住美德的人,才可以活成一种传奇。并以嵇康、齐白石、梅兰芳、朱自清以及范蠡的例子加以佐证;最后再次点题,呼吁压住贪欲,守住美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简要描述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今天的网络热词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诸如黑客、闪客、维客之类的陌生称谓,不明就里的人往往一头雾水:_______?其实,以“客”为名的称谓古已有之,而且比现在还要多。常见的如门客、食客、剑客、刺客、侠容等。“客”字的本义就是外来者,它与“主”字相对应,表示宾从的一方,如客人、客座、客卿。延伸开来,_______,例如,中医疾病学原理中就有“客气”与“主气”之分。再如,在水利中把来自本地以外的水称为“客水”。_______ ,而当本地水量充沛时,客水入侵则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分类应当成为生活时尚,但垃圾分类不会自动到来,也不会轻松到来。培养垃圾分类的________,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顺应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时代潮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习惯成自然。但是,(   )。分类只是“举手之劳”,可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明明是“举手之劳”,但就是没有人“举手”。可以说,需要________的接续努力,“举手之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具体到垃圾分类,人的习惯养成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社会准备各种硬件支撑。在垃圾的有效处理中,分类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这是一个协同过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各个层面,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影响“闭循环”。垃圾分类不分分内分外,从源头到终端,各环节都要________起责任,互相监督而不互相指责,互相补位而不能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好风尚         经年累月         担负         互相拆台

B.好习惯         经年累月         承担         互相拆台

C.好风尚         旷日持久         担负         互相扯皮

D.好习惯         旷日持久         承担         互相扯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成习惯的过程,一定是长期的,曲折的,不会一帆风顺

B.形成习惯的过程,因为是长期的,曲折的,不会一帆风顺

C.形成习惯的过程,可能是长期的,曲折的,不会一帆风顺

D.形成习惯的过程,既然是长期的,曲折的,不会一帆风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具体到垃圾分类,其习惯养成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社会提供各种硬件支撑。

B.具体到垃圾分类,其习惯养成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社会提供各种硬件支撑。

C.具体到垃圾分类,人的习惯养成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社会准备各种硬件支撑。

D.具体到垃圾分类,需要社会准备各种硬件支撑,人的习惯养成是一个渐进过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失意,孤独而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春望》“_________________”是说“家书”的珍贵,因为是在“_________________”的特殊时期,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思南郑军中

陆 游

五丈原头习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

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注)①此诗作于开禧元年(1205),诗人已八十多岁高龄,致仕家居,无所事事。当时朝中大将韩侂胄正积极准备北伐。南郑:陕西汉中。②五丈原: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侧,三国时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曾屯兵于此。③亚夫营:即细柳营,在长安不远处,汉将周亚夫曾驻兵细柳,军令整肃,汉文帝称之为“真将军”④西平:即唐将军李晟,曾因征服朱讹叛乱,收复长安,被封为西平郡王。⑤陈编:古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秋风”点“秋夜”,用“五丈原”“亚夫营”点“南郑军中”。一开始便强烈显示了作者同南郑的特殊关系。

B.颔联作者由昔时回到现实。在南郑军中,不失为“埋剑”,仍有破土而出的机会;今天却似“闲云”。“闲云”二字含有对朝廷的失望之意。

C.诗中多处使用典故,用“埋剑”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用西平郡王的典故,表达自己想继西平王之后,出师北伐为国效力的愿望。

D.尾联以年老反衬南郑生活可思不可得,流露悲凉之意。“不奈”二字,更表现诗人壮心难耐之状。

2.这首诗如何围绕题目中的“思”这个字展开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