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成长,应该从不断走出舒适区开始。人在学本事、长见识的过程中,_________。有的孩子没少做题,成绩却不见进步,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其实是在不断重复会做的题,在自己驾轻就熟的领域呆着,不愿意费劲解决难题。只有勇于走出舒适区,向艰难区循序渐进地进发,_____。其实,舒适区像一个圆。你越不怕吃苦,向外开拓,这个圆的圆周就越大;越畏手畏脚,不愿努力,_____。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什么也不愿干,以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为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区就只有桶那么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动漫产业目前正处于从幼稚期向成长期转变的阶段,行业发展__________,它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暑期,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成为了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它将__________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其实,多年前,《花木兰》的故事早已被好莱坞改编加工成动画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由此可见,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是国产动漫__________的巨大素材库。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动漫人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将影响我国文化产业能否蓬勃发展。
另外,《哪吒》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 )。中国动漫或许可以不需要___________,而是面对中华历史文化资源,学会“拿来”,还要学会创造性转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甚嚣尘上 耳濡目染 取之无禁 另辟蹊径
B.风起云涌 耳熟能详 取之不尽 另起炉灶
C.甚嚣尘上 耳熟能详 取之无禁 另起炉灶
D.风起云涌 耳濡目染 取之不尽 另辟蹊径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动漫人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将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B.通过动漫人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C.动漫人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D.动漫人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将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的能否蓬勃发展。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动漫不但要有孜孜不倦的创新性“再造”,而且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
B.中国动漫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孜孜不倦的创新性“再造”
C.中国动漫不但要有孜孜不倦的“再造创新性”,而且要对有原著的情怀式“守护”
D.中国动漫不是要有对原著的“守护”式情怀,而是要有孜孜不倦的创新性“再造”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写什么事物有一定的限制,以此反衬男子变化无常。
(2)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烘托箫声悲凉、幽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借用典故写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全诗作者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表达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痛苦,以及自己“复得返自然”的惬意欢欣。
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这是他最终辞官归田的主观原因。
C.“三十年”有人认为应是“十三年”,作者从做官到归隐共十三年,平实的叙述中暗含对官场的态度,颇有深意。
D.全诗语言委婉含蓄,作者极力描绘田园风光的宁静美好,表达自己置身农田劳动生活的真切体验及舒心愉悦的心情。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田园风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忠毅公逸事①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里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明朝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弹劾宦官魏忠贤,受酷刑死在狱中。弘光时平反,谥号为忠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叩之寺僧 叩:敲
B.闻左公被炮烙 被:受
C.吾上恐负朝廷 负:辜负
D.与先君子善 善:交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虽家仆不得近 ②虽一毫而莫取
B.①旦夕且死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则席地倚墙而坐 ②顺流而东也
D.①乃奋臂以指拨眦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B.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C.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D.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畿”在古代一般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B.“厂狱”是明朝东厂的监狱,一般是由吏部掌管。
C.“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公文。
D.“漏”是古代用滴水以计时间的器具,名铜壶滴漏。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忠毅公善于发现人才,爱惜人才。他偶遇年轻书生史法,阅读了史可法的文章,为其披衣掩门,并当即收为弟子。
B.左忠毅公刚强坚毅,忠心为国。在狱中受尽酷刑,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怒斥一番,并激励他以天下为己任,报效国家。
C.史可法忠于职守、身先士卒。得益于老师的言传身教,每有警报,他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一连几个月不就寝。
D.史可法尊师重情、不忘师恩。他带兵期间,凡到桐城,必定亲自到左公府第,问候太公、太母安好,到堂上拜见夫人。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2)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渐渐沥沥,天潮潮地湿湿。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穿过金门街①到厦门街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下着雨的。不过大陆的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②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他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③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④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气空潭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也许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
⑤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⑥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来,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
⑦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里。
⑧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前尘隔海。听听那冷雨。
1974年春分之夜(有删减)
注:金门街与下文的厦门街都是台北的街道。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作者由凄风冷雨中产生的单调感引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喟叹,表达出一种见景生情的悠远的思索。
B.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由“雨”联想到写“雨”的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题。
C.第六自然段末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听雨的感受比作听到母亲哼唱催眠童谣,形象生动地表现雨声柔婉亲切。
D.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行文,从台北的春雨写到秋雨,创造了一个既朦胧又绚丽,既雄浑又旷远的独特意境。
2.(1)文中划线句使用了叠词,请赏析其妙处。
(2)写出《荷塘月色》中使用叠词的一个句子,结合内容理解、品味。
3.结合全文,分析题目“听听那冷雨”的内涵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