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时代,老师常提醒我们:“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意在强调标题的重要性,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一些文章的标题却很没“节操”。比如“震惊体”——《震惊了!菜市场女小贩上演偷天换日!》;绑架体——《为了你爱的人,请转发!》、《不转不是XX人!》;神秘体——《快看!再不看就删了!》等等,这类博人眼球的标题,我们统称它们为“标题党”。而实际上,这些“标题党”的文章常常内容枯燥,或者内容根本就名不刮实,有的甚至就是谣言。
对此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某报请人撰写的“庆祝改革开放40年·数说”系列报道开栏语,在标点、逻辑、语言得体等方面存在五处问题,请找出并作修改。
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以从“引领时代”到“赶上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说明“改革开放为世界造就了一个‘中国奇迹’。”这也告诉我们,只要拥有敢想敢干的勇气,我们就能创造新的辉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敝报从今天起推出“教说”系列报道,全面反应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励人们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务必关注。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一般来说,科学解决理论问题,________。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________。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________,技术上的创新则叫发明。总之,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了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它将________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流传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________,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 )。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________的创新性“再造”。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不信命是哪吒的命”,也是中国动漫人的命。中国动漫能否以中国的故事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让我们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耳熟能详 另起炉灶 孜孜不倦 拭目以待
B.耳熟能详 另辟蹊径 谆谆不倦 拭目以待
C.耳濡目染 另起炉灶 谆谆不倦 翘足而待
D.耳濡目染 另辟蹊径 孜孜不倦 翘足而待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B.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C.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D.可以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它不只是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更是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B.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还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C.它既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还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D.它不是免费“拿来”,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________”,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________”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①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②眉头髯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元丰二年,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副使,本词写于元丰三年。②看取:犹看,“取”作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两句,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B.“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写出诗人身遭贬谪,受人冷遇,无人拜访。中秋月明,而明月却被乌云遮住光芒,暗喻自己被小人暗算,远赴黄州。
C.本词结句是说,中秋之夜,无人与词人共赏清冷月光,词人只好独自饮酒,遥望北方。“北望”一词,表达了苏轼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重新被朝廷重用的渴望。
D.本词写了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词风豪放,流露出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
2.你认为本词上片最精妙的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