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79 年的经济改革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79 年的经济改革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个发展阶段的开启。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化改革和所有制改革促使中国加入了世界市场。最初,中国经历了一段处于边缘的依附期,当时中国的出口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欧洲的后社会主义国家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也进行了较小规模的市场改革,这导致了其经济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转向。伴随着高度的私有化和市场化,他们转向资本主义,放弃了党对经济的领导和调控。他们要么投身于处于核心区域的欧盟,要么像俄罗斯一样,与核心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依存。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在关贸总协定的框架内存在,后来又与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的世界贸易组织共存。这是后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边缘国家依附于核心国家的时期。值得关注的是,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世界贸易开放上的成功,使得中国靠着核心国家的投资及市场而跻身“新兴力量”。不过,自 1993 年以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越来越少,固定资本构成的国内比例越来越高。人们曾普遍认为,中国会因为与西方主要经济强国的竞争而衰退。到 2015 年,中国几乎不再依赖外国直接投资。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9 年第 2 期 作者 大卫·莱恩)

材料二

中国与美国在贸易、服务及投资领域往来示意图

(选编自《求是》杂志2019第12期曾琪制图)

材料三

2019 年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于 7 月 1-3 日在大连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领导力 4.0:全球化新时代的成功之道”。在论坛第一天,各界人士围绕多个主题进行了讨论。新京报记者梳理达沃斯论坛第一天发现,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对外开放、金融科技等成为论坛的关键词。

在谈到中国经济时,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过去三十年,尝试预测中国经济表现不好的人都错了。中国经济的大趋势,还是非常强的”。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中国今天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体量、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这是中国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面临的挑战是把制造业的质量提高往产业链上游走。

(选自新京报网 2019-07-02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材料四

央视网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9 年 7 月 17 日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外部再平衡继续取得进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天发布了《2019 年外部风险报告》,对全球经济体外部头寸进行评估,主要指标包括经常账户余额、实际汇率、外部资产负债表、资本流动和国际储备。《报告》指出,中国外部头寸已基本符合中期经济基本面,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经济再平衡取得显著进展。

而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也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其中内需驱动成为经济常态。在不少国外专家及业界人士看来,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十分积极。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可以看到部分高频指标出现稳定迹象,特别是在工业生产领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大幅增长,国内需求在经济数据中的重要作用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再平衡。

(选自央视网 2019-07-19 14:20)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莱恩把新中国第一个发展阶段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化改革和所有制改革时期,称之为一段处于“边缘的依附期”。

B.大卫·莱恩等人认为,中国会因为与西方主要经济强国的竞争而衰退。所以到了 2015 年,中国几乎无法使用外国的直接投资。

C.中国经济等成为 2019 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的关键词,与中国今天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体量、最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有关。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 年外部风险报告》与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都表明内需驱动成为中国经济常态。

2.请就材料二,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美之间经贸等方面的往来的?

3.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被中外普遍看好的原因。

 

1.B 2.改革开放以来,中美经济相互融合,在货物、服务、投资等多领域有巨大的合作增长,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现了中美经贸互惠互利的关系(给分点:互相促进发展等相同意思的表达)。 3.(1)党对经济的领导和调控。 (2)中国不再依赖外国直接投资、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 (3)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体量、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这是中国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注意审题,别误选“正确”的,导致白费功夫。 B项,“大卫·莱恩等人认为,中国会因为与西方主要经济强国的竞争而衰退。所以到了 2015 年,中国几乎无法使用外国的直接投资”表述不当。问题有三。其一为混淆了主体对象,原文信息是“人们曾普遍认为,中国会因为与西方主要经济强国的竞争而衰退。到 2015 年,中国几乎不再依赖外国直接投资”,可见“中国会因为与西方主要经济强国的竞争而衰退”,是人们曾经的普遍认识,并非“大卫·莱恩等人认为”,张冠李戴;其二,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关系,文本中人们的认识后边结束后用的是句号。 故选B。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把图转换成文字后再提取、筛选、整合信息。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具体做答案时还要审清题干要求,“请就材料二,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美之间经贸等方面的往来的?”题干里面可以解读出两层信息,其一为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包含哪些方面,其二谈谈你的认识,即这样的往来好不好,对中国的经贸发展有利吗?利益是什么?有了以上的思维过程答案不言而喻。 从图片中的时间看,涉及1979年到2018年,恰好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题目“中国与美国在贸易、服务及投资领域往来示意图”中可以了解到中美贸易之间涉及的方面有“贸易、服务及投资领域往来”。这段时间里中国在政策方面鼓励中美合作提倡贸易往来。从图中列举的数字看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之间经济发展一片向好,可谓是团结协作、相互融合,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合作双赢,促进了中美经济发展,带动了各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了中美经贸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良好关系和局面,可谓和谐向荣美美与共。 3.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要做好此题除了仔细阅读文本,还要概括学会宏观把握、整体感知,不能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具体做答案时还要审清题干要求,“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被中外普遍看好的原因”,这是一道原因分析题。 从材料一开头部分“1979 年的经济改革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个发展阶段的开启。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化改革和所有制改革促使中国加入了世界市场。放弃了党对经济的领导和调控。他们要么投身于处于核心区域的欧盟,要么像俄罗斯一样,与核心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依存。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在关贸总协定的框架内存在,后来又与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的世界贸易组织共存。这是后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边缘国家依附于核心国家的时期。值得关注的是,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世界贸易开放上的成功,使得中国靠着核心国家的投资及市场而跻身‘新兴力量’。”提炼出答案(1)党对经济的领导和调控。 从材料一结尾部分“到 2015 年,中国几乎不再依赖外国直接投资”提炼出答案(2)“中国不再依赖外国直接投资”。 再结合材料四的第2自然段“《报告》指出,中国外部头寸已基本符合中期经济基本面,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经济再平衡取得显著进展”提炼出答案(2)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 最后参考材料三结尾部分“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中国今天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体量、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这是中国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面临的挑战是把制造业的质量提高往产业链上游走”,提炼出答案(3)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体量、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这是中国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可以共生共荣。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曾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强调一般性、普遍性当中广泛且必然存在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东西方哲学同声相应,揭示出世界的多样性。

人类文明也不是只有一个色调、一种模式,可以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主张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

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同样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华文化发展出“明德慎刑”“礼法合一”的中华法系,并在规范国家运行方面形成完备制度,蔚为大观的《唐六典》等历代王朝大典即是明证;古代地中海地区广泛的贸易活动,催生出商品交换规则十分发达尤以民法见长的罗马法。今天,法治已从传统和古典发展到现代,然而世界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法治现代化道路,法治模式不可能定于一尊。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法律制度的生成和运作模式具有显著区别。人类法治文明并没有因走向现代化而失去丰富多彩、流于千篇一律,反而在体现世界性的同时保持本土性,呈现出一幅各美其美的图景。

就拿基本的司法制度来说,人类法治文明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模式。英美等国的法官可以找出若干年前的判例去确定某一行为是否违法,欧洲大陆的法官则主要依照体系庞大、逻辑严密的刑法典定罪量刑。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国情特点、历史发展道路存在差异,究竟通过哪种途径来实现法治、法治的具体制度如何安排等,并没有统一的建构模式、实现机制和评价标准。可见,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虽有一定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归根结底源于各国法治“土壤”的不同。不同的国情必然使不同国家走上各具特色的法治发展道路。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思想,所以中国人民追求大一统的政治发展格局,形成国家法制统一的文明传统。

法治文明要持续发展,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这既符合人类文明多样性这一客观现实,也是法治文明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通过照搬照抄别国的法治模式构建起自己的法治文明。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践中走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意愿。这一法治道路既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能够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中国在探索自己法治道路的同时,也为不同法治文明提供交流互鉴的平台。比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众多国家参与,这些国家分属于不同法律体系。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努力促进不同法治文明交流合作,倡导各国共同为建立更加公平的多边合作机制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仅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也以实际行动促进人类法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2019-06-12 作者 步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引用东西方哲学家的言语,意在说明在多样性问题上,东西方自古以来都是同声相应的。

B.《唐六典》的出现,表明古代法系建设中的中国,在规范国家运行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备制度。

C.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规律表明,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法治的生成和运作模式会有明显不同。

D.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现实,法治文明的发展规律,这些决定了法治文明的可持续性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 1—2 自然节,虽然并没有涉及法治文明这个中心话题,但是却起到了引出论点的作用。

B.第 5 节承上启下,总结了上文提出的问题,并引出下文对我国有关法治文明建设方面的介绍。

C.第 4 节中,以英美、欧洲大陆法官判案为例,意在说明法治文明的形成没有统一的建构模式。

D.本文属于卒章显志式的论述结构,末段提出中心论点:人类法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光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则与其相互解释。

B.中国努力促进不同法治文明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使得“一带一路”的倡议吸引众多国家参与。

C.法治文明的现代性与丰富多彩化、世界性与本土性共生共存,才会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法治文明和谐图景。

D.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坚持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中国人民提供给世界的一份“中国方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要求作文。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请从材料列举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中选择一至两个关键词,联系时代与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胡春华指出,第一季度是猪肉消费较为集中的时期,必须多措并举保障肉食品市场供应,防止脱销断档。要引导养殖企业及时出栏,鼓励社会储备投向市场,扩大牛羊肉、禽肉等替代品供给,做好冻猪肉储备投放。要_______,强化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要_______,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串通涨价、操控市场等干扰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严禁区域封锁、市场分割等做法。针对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李营村,一排排民房,红顶白墙,________,村在林中,好一幅美丽乡村画卷。30年前这个村子还是个“烂摊子”,转变始于李志刚的“临危________”。他上任后,动员村民搞“旱改稻”。但没水没电,又没钱,于是,李志刚天天往乡里县里跑,硬是跑来了3万多元无息贷款。(          )那年秋后,水稻大丰收!第二年,全村一鼓作气把旱地都改成了种水稻。

李志刚并不满足。从“旱改稻”到“稻菜双茬”,再到“三位一体”生态棚,再到生态观光园……32年过去了,村民的人均收入已提高到了去年的6万元,远远超过了过去的300元,增长了200倍,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好光景还要好________。李志刚给村干部“约法五章”,村民出义务工“四明确、四清楚、四不准”,房屋地基、院墙、高度“三统一”,环境卫生“门前三包”……人人遵纪守法,李营村营造出________的政治生态环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星罗棋布    受命        风气        春风和气

B.星罗棋布    授命        风尚        风清气正

C.鳞次栉比    授命        风尚        春风和气

D.鳞次栉比    受命        风气        风清气正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心扎进工作的他,没日没夜地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挖沟修渠,驾线引电,日夜奋战。

B.他一头扎进工作,没日没夜地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挖沟修渠,驾线引电,日夜奋战。

C.他一头扎进工作里,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挖沟修渠,架线引电,日夜奋战。

D.一头扎进工作里的他,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挖沟修渠,架线引电,日夜奋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32年来,村民年人均收入从过去的300元到去年的6万元,增长了200倍,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B.32年间,村民年人均收入从过去的300元增长到去年的6万元,是过去的200倍,李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C.32年间,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00倍,从过去的300元到现在的6万元,李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D.32年来,村民人均收入从过去的300元增长到去年的6万元,是过去的200倍,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你唱首歌

张诗青

娘走的那天,雪大如席。

村外,狭窄崎岖的羊肠山道,刷得白茫茫,没有一个人。除了娘和我。

娘的胳膊上挽个包袱,塞着几件旧衣服,一边哭一边走。我跟在后边,也一边哭一边走。不知走了多久,娘停下来,摸着我的头说:“娃,好好念书,长大后有点儿出息。别像你爹,除了喝酒,就会打女人。”

话没说完,泪水就淹没了我的腮帮子。

我咬着有些冻僵的嘴唇,点点头,记住了娘的话。没一会儿,娘的背影,也刷得白茫茫,模糊不清了。

娘走后,家里只剩下爹和我。

爹还是喝酒,喝完酒就去山上鼓捣苹果树,鼓捣完苹果树就去地里整庄稼,整完庄稼再回家喂牛劈柴。总之,娘走了后,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一个人干。

我一点都不心疼他。相反,甚至觉得活该。谁让他打走了娘,让我七岁成了没娘的孩子。娘走的前夜,他打在娘脸上的那记响亮的耳光,我真想给他还回去。

有时候,我会故意惹他生气,想让他狠狠打我一顿,那样我就可以去找娘告状,以后跟着娘,哪怕喊另一个人爹。

爹让我往东,我偏往西,让我撵鸡,我偏打狗。我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从小学升初中,从初中升高中,很顺利。能看得出爹心里也高兴,但父子之间还是很少说话。我好好念书,绝不是为了让他感到骄傲,而是记住了娘的话。

县中念书那会儿,我住校,平均一个月回家一次。为了尽量避免那个看一眼就心烦的家。有时我也会去娘那里。

有一次,一连两个月,我都没回过家。

那天,爹竟然找到了学校。

见到我的那刻,他嘴唇抖得厉害,想说什么,但又像咽吐沫般咽了回去。

那深陷的眼眶,似乎有些湿润。我没说话。

倒是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路跟我到了宿舍。从肩上卸下一个花布包袱,那包袱上还坏了个小洞,一扣一扣解开。从里面掏出一把煮熟的鸡蛋,接着又掏出几个苹果,一叠煎饼……

最后掏出一袋烧鸡。几个同宿舍的伙伴,有些目瞪口呆。

这也正常,城里长大的孩子,没见过这么土的人和这么土的货。

破旧的深色裤子,屁股上还打着块补丁,一双粗糙的手,像树皮般退去光泽。显然,与给他们递牛奶的那些柔软的手,没法相提并论。

走的时候,爹又从腰间取下,一个旧得发黄的钱夹子,从里面掏出一叠钱,一张一张的数着,却没有一张大的。

几个同宿舍的伙伴,更是张大了嘴。

这也正常,他们都习惯从爸妈手里拿整张的钱,一张就足够爹手里的一叠。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他们哪里会知道,这是爹从地里,一滴滴汗水换来的钱。

看着爹,我不知该说什么。

我把爹送到校门外。当他骑着那辆大金鹿自行车,慢吞吞消失在拱桥上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那样子,像彩虹那样美。

转身瞬间,不争气的眼泪,簌簌而下。竟是为曾经恨过的人。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参加了工作。娘对我说:“其实你爹这人不坏,就是脾气臭,不让人说一个不字,喝了酒更起劲。那时我性子也倔。”

我咬着有些颤抖的嘴唇,点点头,记住了娘的话。

再后来,在老家结婚那天,不大的小山村,炸了锅,所有的人都送来了祝福。

我知道有个人比我还幸福。

当婚礼进行到一半时,我接过主婚人手里的麦克风,把筷子兄弟的那首歌,当着父老乡亲的面,缓缓开口:“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

唱着唱着,我哽咽了。一生要强,现在已满头银发的爹,忍不住转过脸去,抹着眼泪。娘哭了,台下所有的人都哭了。

(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事有详有略,语言朴实无华,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真实立体的父亲形象。

B.开头写雪大如席,以及刷得白茫茫的狭窄崎岖的羊肠山道,是为了营造氛围,烘托出母子分别时心情的沉重。

C.母亲临走时摸着我的头说的那些话,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也为后文“我”学有所成等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D.母亲走后,父亲不停地劳动,说明父亲已经很后悔打母亲的行为了。他希望通过劳动来弥补,求得内心的宽恕。

2.小说结尾写“我”为父亲唱歌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请简析文中“我”的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