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上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结构、形象的使用、体类的传统中,从它的价值、作用等各方面去品评和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情,说是昨天晚上秋风把我楼前树上的树叶吹得凋零了,今天我登上高楼远望天涯,却看不见我所怀念的人。但是王国维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宝贵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不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D.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作品的理解越是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从表面理解作品,第一层次的读者就是这样,而第二第三层次读者不会这样。

C.陆游的《钗头风》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1.B 2.C 3.C 【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范围扩大。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结合文本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分析可知,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对比论证”错。结合文本内容“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等内容分析可知,东西方文学理论是并列关系,没有形成对比。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说法错。结合文本内容“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对作品的理解越……感悟能力”错误。 B项,“从表面理解作品……而第二第三层次读者不会这样”分析有错。原文是说“只从表面上去理解”,第一层的读者是这样。而第二第三层次的读者也是需要“从表面上去理解”,然后再深入理解,但他们不是“只从表面理解”。 D项,“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分析可知,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人数众多。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作一篇作文。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正真的家醅呢?

时光流逝,事实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题;(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二难推理,也称假言选言推理,它是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作前提来推出结论。人们常常运用这种推理使对方陷入两难的困境之中,进而解决自己的难题。请阅读下面一则故事,在横线上补全二难推理的推断过程。

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

如果______,那么按照协议约定,______

如果______,那么____________

总之,无论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___

 

查看答案

将下面一段话压缩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主张。(不超过22个字)

我绝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和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的争夺也许是当今最为激烈的一类文化资源的争夺了。比如赤壁,比如隆中,比如女娲故里、伏羲故里、黄帝故里,都有若干地方互相争抢、各不退让,但参与争夺的毕竟还是少数,毕竟只是关联密切的地方才有争夺的资格。桃源则不同,她本来就是陶翁的想象,陶翁的梦,大江南北,相似于桃源景致的所在不知有多少,(   )陶翁足迹停留的地方     当仁不让,就是陶渊明做梦也未曾梦到的所在,照样可以“传说”、可以有“民间故事”证明其“正宗”地位。不要说早已目迷五色、心陷物欲的现代人,即便起陶翁于地下,怕也是难以辨识真伪的。

凭心而论,这些      难以计数的“桃源”,与陶翁笔下实在是极为相似,一样的林,一样的水,一样的洞,一样的别有洞天。无林的栽上了林,缺水的引来了水,不是洞天深处别有天的,可以开一段曲里拐弯的洞、布一出豁然开朗的景,现代的仿真术,还有什么不能造出来呢?但造得了“形”,“神”却是造不出来的,那深层的     是造不出来的。

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寻觅桃源的所有人,都像那个武陵渔人,注定再也不得而入桃源之门。渔人是这样,陶渊明也是这样,真正的桃源是永远找不到的,正因为找不到,才会有《桃花源记》那样的     正因为找不到,桃源才会有那无尽的永恒的魅力。对于每个寻觅桃源的人来说,桃源只在心中,只在梦里。何必苦苦追寻呢?当静夜来临的时节,当晨曦初吐的时候,请安顿好你的心,静静咀嚼桃源的滋味。转过身,离开仿真的茅舍、土屋、田畴,离开作秀的“农夫”、“黄发”、“垂髫”,重新走入曲曲弯弯的山洞、走向回程。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谁不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呢?

B.谁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呢?

C.谁都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

D.谁不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固然    形形色色    内容    神来之笔

B.固然    林林总总    内涵    神来之笔

C.纵然    林林总总    内容    生花妙笔

D.纵然    形形色色    内涵    生花妙笔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所有寻觅桃源的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渔人,再也不得桃源之门而入。

B.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所有寻觅桃源的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渔人,再也不得门而入桃源。

C.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寻觅桃源的所有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渔人,再也不得而入桃源之门。

D.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寻觅桃源的所有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渔人,再也不得桃源而入之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

(2)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种情况可以用《出师表》中 “_________”来形容。

(3)《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