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这种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付出换来的却是丈夫的粗暴与专横,其实两人商量婚嫁时,氓的坏脾气在“________”一句中已有所显露。
(2)《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毫无原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句写出他们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的丑态。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来比喻人生的短促,对此难免心中有所悲有所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寐”是睡的意思,一、二两句重在叙事,交待了时间,写主人公夜不能寐,便起身端坐弹琴。
B.有时出于声律等考虑,诗人会顒倒诗句内部词语的顺序,如第三句可理解为“明月鉴薄帷”。
C.三、四句写诗人所见,五、六句写诗人所闻,视听结合,以静衬动,为诗歌笼罩上一层凄婉色彩。
D.五、六句中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前之景,也可理解为诗人自我的象征。
2.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巴蜀,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鄼侯。功臣皆曰:“臣等被坚执锐,攻城略地。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B.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C.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D.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麻布制的衣服。古时平民百姓不能身着锦绣,而只能穿麻布衣服,可用来借指平民百姓。
B.太子,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指其他儿子,历代多以长子做太子。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D.侯,爵位名称。古时封建制度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一种封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慧眼识英。当刘邦还是贫民百姓时,萧何就利用职权保护他并送他五百钱当作路费;韩信得到萧何推荐成为大将军。
B.萧何重视文法。刘邦入咸阳,将领们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收藏秦朝的法律诏令及图册文献。
C.萧何忠君尽职。刘邦在外征战,萧何留守关中,制定法令制度,兴建土木,必先上奏;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先行办理。
D.萧何明哲保身。他听取鲍生意见,派亲人到军中效力;采纳门客意见,贱价强买平民田宅以示无政治野心,平安解除信任危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巴蜀,使给军食。
(2)为君计,莫若遗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鳞瓦
周华诚
开车去何田乡,一路越往深山里走,越觉得山清水幽。
白墙黑瓦,零星隐现于远处山林里。真是好风景。我忍不住在路边停车,远望河对面那林间的老屋,看那白墙与黑瓦,层层叠叠鱼鳞瓦构成的屋顶,斑驳的样子,真美。
我喜欢鱼鳞瓦。
在浙西南乡间,这样的瓦曾经随处可见。童年时候,我们坐在瓦下听风。风是从山巅松林吹起来的,经过山涧,掠过鸟的翅膀,遇到一座屋脊,顺势栖落,继而从瓦隙间钻进来。风钻进来的时候,打了一个长长的唿哨。
天井是风的大门,夏夜我们坐在天井里,仰头就是满天星斗,夜空湛蓝。月光如水,浸过天井,风在天井四面打着回旋,所有的燠热一下子被带走。
去年我到“五峰拱秀,六水回澜”的古老徽州,特意去看了好几座老民居。那些房子栉风沐雨,显出古朴雅致的样子,在时光里静默,并且静默如谜。我在天井拿把竹椅躺下来,不一会儿,居然睡着了。
天井里,有兰花开放,递出馨香。
这样的屋顶如今已不多见了。我在童年时经常遇到。杉木的檩子架在墙上,细密的椽条架在檩子上。一片片瓦排着队,肩并肩,手拉手,重叠着从屋脊一直排布到屋檐。单独的瓦片,本来最为简单的几何造型,因为群体的构成而造就了奇迹,仰放则为谷,反覆而成峰,峰谷相连,山意起伏。这样的屋顶,呼应着远处的山林,近处的树影,也呼应着鸟的翅膀,风的足迹。
风在瓦隙间掠过,有如带笛行走。
急雨敲瓦,更有激昂之声。壁如盛夏时的暴雨来临,风携带着雨,哗,一阵急,哗,一阵缓,可以听见雨的脚步,在瓦背上奔跑。一忽儿过来,一忽儿过去。声声切切,似万马千军。
这样的老屋顶下,宜弹一曲古琴听。
尤其是在下雪之后。雪落江南,不像落在东北那么恣意,那么狂野。雪在江南是克制的,下了一夜,就不下了。或者,在瓦上铺了半尺,最多不过一尺。于是太阳出来,雪水融化,雪水沿着瓦隙滑到檐边,滴答滴答,敲打在石阶上,冰凌也在屋檐下越挂越长。
雪铺在瓦上。黑瓦不见了,代之以一片素净。雪让屋顶变得温柔起来。雪让整座村庄变得像一个童话。
四季里,在鱼鳞瓦屋顶下可以看见:
青草、竹林,茶园、花朵、紫云英、银杏、板栗。
可以听见:
山歌、号子、鸟鸣、鸡叫、蛐蛐声声,月光如流水潺潺流淌。
有一年,我去高田坑村,看见那么多的完整的夯土墙与黄泥屋。黄泥屋的屋顶,就是成片的鱼鳞瓦。秋意真浓呀,在高田坑,村民们把秋天丰收的辣椒用竹匾盛起,搁在这样的瓦背上晾晒,秋天的阳光打下来,整座村庄都是温暖的颜色。
那样成片的鱼鳞瓦屋顶,真是珍贵呀。
只有在这样的大山深处。这些朴素的民宅才得以穿越时间保存下来。这些房子都凝聚着村民的生活智慧,也收集着每一户人家的悲喜日常。而今大多数人已经搬离,有的进了城,有的搬进了山下的楼房,但是这些房子还在,那些逝去的旧日时光也依然还在。
这样的瓦顶,早已被吴冠中画进他的江南中。青山老树,屋舍俨然。乌黑的瓦、洁白的墙,是吴冠中每一幅水墨江南中都有的元素。白墙是虚的,黑瓦是实的,这虚与实之间,已是一整个江南。
我在开化山野间行走,遇见那些白墙黑瓦的老房子时,真想去问一问,他们的瓦是哪里买的,还能买得到吗?我觉得是不容易买到了。
隔着一条河,我看见对岸的山林、炊烟、鱼鳞瓦.就觉得那才是故乡的屋顶。这春雨点点滴滴地落下来,敲打在瓦背上,或者又从屋檐渐渐沥沥成串地落下来,你也一定会觉得,整个江南的乡愁,都在这样的瓦隙间了。
在宁波博物馆,我被墙壁里的旧瓦所打动。设计这座博物馆的是获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王澍。他用了大量的残砖旧瓦,来建这面“瓦爿墙”。“瓦爿”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残砖碎瓦。这座博物馆,用了大约百万块以上的旧砖旧瓦,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等。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地在旧城改造时,到处可见的瓦砾碎片。
你说,为什么,在都市里,建筑师要用残砖断瓦搭建起一个房子呢?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7日20版,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便直打对鱼鳞瓦的喜爱之情,追忆瓦下听风、熟睡、听雨、赏雪的经历,寄托了对故乡风景的无限眷恋,表达了对人与自然融合之境的珍视与向往。
B.作者描写鱼鳞瓦下的四季,运用了大量的听觉描写,如听到风“打了一个长长的唿哨”,听见“月光如流水潺潺流淌”则运用通感,化视觉感受为听觉感受。
C.文中写到“这样的瓦曾经随处可见”,又提到在童年时经常遇到,在强调鱼鳞瓦屋顶珍贵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其终将走向没落、被人彻底遗忘的无奈。
D.文章最后一段向“你”发出问询,如同与每一位读者进行对话,使人读来倍感亲切,目的在于唤起共情,达成读者与作品之间情感的交流。
2.作者描写鱼鳞瓦时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列举三种并简要分析。
3.针对文章结尾段的疑问,你的回答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期对外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出,要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探索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未来将多管齐下,确保高中生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按时按标准上体育课。教育部会不断采取相应措施、完善政策,在学校体育课时保障、教学内容严格监管和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的积极性。
(摘编自《教育部:确保高中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按时按标准上体育课》,2019年7月27日)
材料二:
某地区就每天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问题,随机采访了若干名学生。其中分组情况:A组时间小于0.5小时,B组时间大于等于0.5小时且小于1小时,C组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且小于1.5小时,D组时间大于等于1.5小时。
材料三:
过去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中小学生营养过剩的情况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持续增加;在所有年龄层,近视的比例都在上升,而且有向低龄层次扩散的危险。虽然全国学生体质总体有提升,但提升效果不明显,某些方面还有下降趋势。
国家教育督导团督导检查发现,部分地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仍然不能全面落实。从检查的学校来看,海南、吉林等省市部分学校体育课时仍然开设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或者课间活动时间普遍不足25~30分钟,活动内容简单;部分地区小学1-2年级体育课开设时数不足,初中、高三体育课时存在挪占现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还得不到保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短缺、师资不足。
调查显示,一些省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条件达不到国家基本要求。其中,吉林省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标的学校分别占29.1%、62.7%和62.2%,体育器材平均达标率不足50%;山东省小学场地达标率为34.1%,中学为53%,器材配置达标率为10%.
教育部一份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城市(包括县、镇)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36346人,缺少87278人,缺额26%;农村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92821人,缺少234437人,缺额60%.
(摘编自《教育调查: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何这么难?》)
材料四:
美国小学低年级阶段,学校的课程主要是体育、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是主科之一,除了每天一节的体育课,一周当中会有两三节下午的活动课,也有教排球、篮球基础技能的体育课,算下来每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有一节体育课,一周会有2~3节的活动课,加上中午自由活动的时间,孩子们每天在校内能保证近两小时的运动锻炼。二年级的男孩子们组队打篮球比赛已经有模有样。
在孩子们升读初中、高中,报考大学时,体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能成为校队成员,孩子升学时能占很大优势。学校的体育教育也有着非常立体的结构,科学课中有对人体的认知内容,还有基础的运动科学。在书店里,青少年读物货架上,有非常丰富的体育类书籍和体育名人传记。更具导向作用的,是整个社会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比如美国社会可以用是否经常运动来作为阶层的划分依据,中产以上的家庭非常重视体育运动,成年人也会保持充分的锻炼时间;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参选人的运动习惯、身材是否保持苗条也会影响选举人的喜恶。
(摘自“新浪体育”《美国娃的体育课怎么上》,2018年3月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侧重国家的政策层面:高中体育科目将进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者高考综合评价体系。
B.材料二侧重统计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大部分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还没有达到要求。
C.材料三侧重分析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原因:既有客观条件限制,也有人为因素影响。
D.材料四侧重谈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情况:体育是主科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校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可以改变目前一些学校只重视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体育课的现状。
B.超重和肥胖比例持续增加,近视向低龄扩散,学生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警醒人们要重视体育锻炼。
C.部分地区的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还不能落实,是因为体育课时不足甚至被挪占,课间体育活动较少。
D.美国不仅中小学重视体育,整个社会也有良好导向,如总统参选者体态臃肿,没有运动习惯,可能会落选。
3.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保证中小学生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两千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而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贤们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摘编自黄亚果《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都认为“乐”即幸福,真正的幸福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发自于内心的。
B.物质财富对先秦诸子来说,都是要刻意摒弃的,他们注重的是精神的富足快乐。
C.诸子认为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利于正确幸福观的形成。
D.孟子“三乐”幸福观涵盖了家庭、品质、事业三个方面,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首段即明确提出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现实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B.文章从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志向和责任三方面探讨幸福内涵,思路清晰。
C.文章以引用论证为主,在列举分析先秦诸子观点主张的同时还运用了对比论证。
D.立足传统思想文化,服务于现实生活,是本文探讨幸福真谛和内涵的根本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内涵、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乐。
B.文章认为贪图享乐、自私自利、易受诱惑、没有操守气节的人难以获得真正幸福。
C.诸子对幸福真谛的具体理解稍有不同,但是对财富、生命、权力等均持否定态度。
D.从某个方面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是对诸子幸福观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