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名大一新生假期相聚,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甲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名大一新生假期相聚,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甲说,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真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乙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高中时代该不该在“题海”中度过?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不悔过往,只追未来 面对不可追回的往日,甲的感受值得理解,乙的劝慰则理性客观。虽然和大学同学相比,甲的高中生活可能单调了些,可他拼搏了、付出了,自有别样的精彩。对于过往,只要努力了,就无需后悔。不如将过去的遗憾变为反思,去追寻精彩的未来。 甲的后悔源于他只做好了“学习”这一件事,而大学同学却可以兼顾。可为什么他到大学才意识到这点呢?这就说明,他在高中,可能极少看到全面发展的人。也许,当时甲所处的环境,备考和其他发展是不兼容的。那么,甲选择进入“题海”,并最终换得著名高校的“入场券”,其实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了。 甲的困惑让我想到了衡水中学入驻浙江引发的讨论。争议背后,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碰撞。有人认为应试教育能克服惰性、养成自律的习惯,利于成绩提升;有人则回忆了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取得好成绩。实际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每个省份有自己的高考难度,即便是一个省内,受经济文化等原因的限制,教育方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应试和素质的选择,并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如果甲和大学同学差距的形成并非个人原因,甲已在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好,该反思的应是社会。 又或许,甲自己有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条件,只是当时没意识到,所以后悔。但是,拥有正确的“意识”,本来就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实在强求不得,也无从后悔。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谁也无法确定,甲如选择全面发展,就不一定还能维持现在的好成绩。到时甲后悔的内容,说不定就变成了“如果认真刷题,就能去知名的大学了”。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每个人看似有很多条人生路可以选择,实际却只能走在唯一一条不可逆的道路上。如没能尽全力走好自己的路,后悔是必然的、必要的。可一味认为想象中的“未然”比实际的“已然”更好、更美,甚至将别人的路和自己的路对比,不免有些自寻烦恼。每个人做出的每一次选择,在选择的“当下”,都已是条件范围内的最佳选项。 毕竟,甲最终还是靠着成绩,和“全面发展”的人来到了一样的平台。既然结果一致,来时路的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将走向何方。与其后悔“题海”造成了生活的乏味,不如保持住泛游“题海”时习得的拼搏和专注。 它们曾为你带来了值得骄傲的分数,也必将为你带来更加充实、精彩的未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一)解读材料,信息切分,理解材料基本内容 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 1、甲以高考高分数被著名大学录取,高考高分让甲引以为傲; 2、甲进入大学,发现身边很多人才学兼优,生活丰富,而自己却很苍白; 3、甲与同学小刘倾诉,后悔高中的“题海”生活; 4、乙劝慰甲,不要否定自己的过去,正因为“题海”中的付出,才能进入著名高校。 综观材料,材料涉及“高中生活”“题海”“大学生活”“才学兼优”等,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高分进入好大学的甲因没有身边人的才学兼优而后悔高中的题海战生活。 (二)审题,即挖掘材料的含意,探究立意点 主要途径有二:第一是对切分出的信息点做本质探究,从而把握材料的深刻含意。第二是分析信息点之间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因果关系。 1、各信息点含义: (1)甲以高考高分数被著名大学录取,高考高分让甲引以为傲。说明甲靠勤奋获得高考的成功,自我满足。 (2)甲进入大学,发现身边很多人才学兼优,生活丰富,而自己却很苍白。说明大学里的甲需要生活丰富、才学兼优。 (3)甲与同学小刘倾诉,后悔高中的“题海”生活。说明甲对现在自己的“苍白”的不满,对过去“唯分数”做法的否定。 (4)乙劝慰甲,不要否定自己的过去,正因为“题海”中的付出,才能进入著名高校。说明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高中的“唯分数”与上名校的关系。 2、信息点之间关系和整体理解 (1)甲高中单调枯燥的题海生活,给了他著名大学的通知书,让其圆梦,也带给他大学生活的焦虑与不适。理【解析】 追根溯源,就是绝大部分中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为追求升学率,唯分数论,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全力以赴搞应试教育;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脱节。 (2)甲在大学与身边人的对比,说明有人高中时才学兼优、生活丰富多彩,有人高中时身陷题海,生活单调乏味。理【解析】 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不均衡,高中教育如何取舍素质与应试。 (3)乙的劝慰,不要轻易否定过去。理【解析】 高中的题海战,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有一定程度的被逼无奈,因为大学录取就是唯分数;对甲而言,重要的不是后悔,而是向前看,在大学可以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三)立意,据材料内容、含义与构建的任务确立文章的主题。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含义的挖掘,提炼出文章的观点或者思考的重要话题,这些观点或者思考在解决材料中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更要指向对现实中一类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在教学上主张教学生立意追求最佳,在阅卷场主张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立意。 【立意】 ①教育不均衡是目前教育的最大问题,呼唤教育均衡 ②高中教育应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③要在“题海”中拼搏与奋斗 ④应试教育可休矣,中学呼唤真正的素质教育 ⑤中学生在搞好学习提升分数的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 ⑥与其后悔过去,不如抓住现在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素材】 其实,中国千千万万的学子,只有在千军万马中挤过了独木桥,才能在新的平台上发挥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应试教育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曾经的寒门子弟刘媛媛也是挤过了高考大军,才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之后继续深造。在北京大学法律系继续攻读研究生时她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展示个人才能,并于2014年7月在安徽卫视推出的中国首档原创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超级演说家》第二季中一举荣获超演总冠军,被网友给予“北大才女”的称号。因此,你无法去否认自己走过的路是浪费无意义的。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上,有人高高在上,有人随水低流,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如果能在应试教育里游刃有余,同时兼顾素质的培养那是最好的。就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武亦姝,学习成绩优秀,尤其对中国古典诗词情有独钟。在2017年2月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她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魄攻擂成功成为擂主,一炮而红。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武亦姝同样有余力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我修养,并一举夺冠,成为新时代“网红”,被赞“腹有诗书气自华”。谁说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上没有平衡点?只要认真执着走过,就会在人生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记,实现双赢。 然而人只有一个生命过程。弗罗斯特在《林中路》中写道: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高中生活诚然单调,但最后的结果由分数来确定自己的去向,玩与学就像摆在高中生面前的两条路,却不能同时涉足,毕竟精力有限。能以高分考上著名高校的人是少数,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的人是多数,自己的高分当然可以“引以为自豪”,这理所应当。为了梦想拼搏的毅力与勤奋,是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奇志,是最富诗情画意的!相反,假如高中三年过得“多才多艺”,可能就会走上另一条路,真的像《林中路》说的那样: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我们可以欢喜自己的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却不必讶异别人比我们更好的东西。有一些人享受野草蔓蔓的田野,我独爱辛勤耕耘的青春。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不如将过去的遗憾变为反思,去追寻精彩的未来”,接着联系现实分析甲不用后悔的原因,然后用假设论证法从反面论述甲不必后悔,最后提出建议“与其后悔‘题海’造成了生活的乏味,不如保持住泛游‘题海’时习得的拼搏和专注”,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每组两句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能喻之于怀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群臣侍殿上者    而今安在哉

C.欲呼张良与俱去    不吾知其亦已兮

D.秦王购之金千斤    见燕使者咸阳宫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字词的活用情况,每组两句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太子    沛公百余骑见项王

B.而其愈奇    左右

C.顺流而    西植松柏

D.常在于险远    少长咸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每组两句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左手把秦王之袖

B.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    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C.壮也,犹不如人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

D.夫夷近,则游者众    樊哙侧其盾撞,卫士仆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每组两句都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享有)    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离开)

B.则其好游者不能也(尽头)    樊将军以困来归丹(处境恶劣)

C.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做)

D.荆轲顾笑武阳,前为(道谢)    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卫报》发表了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危险。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        )。我们开发出可以_____自己的家园的技术,但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它。”霍金表示,逃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人类待在地球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数。霍金还曾经警告称,“地球上的生命因一场灾难而灭绝的风险正______,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核战争、一种基因工程病毒或其他危险。我认为,如果不能进入太空,人类将没有未来。”我们知道,美国自从“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已经有近50余年人类从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有人说,这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以目前的航天技术进行宇宙航行______。确实,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目前的空间技术也无法______人类能在微重力的情况下长期生存。如果当下的人类想逃离地球,重现人类作为世界领袖的荣光,就必须回顾我们的过去,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答案。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所有这些都在提醒着我们。

B.我们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在人类发展史上,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C.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正在走向我们。

D.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摧残    与日俱增    劳师动众    保障

B.摧毁    与日俱增    劳民伤财    保证

C.摧残    与时俱进    劳师动众    保证

D.摧毁    与时俱进    劳民伤财    保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自从“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人类已经有近50余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

B.美国自从“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人类已经有近50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

C.自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近50余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

D.自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近50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