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一文中女主人公自诉其自从嫁给“氓”之后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通过飞虫和米粒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名士们集会时空气清新、风和日丽的天气。
(4)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
(5)《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乡村中最常见的动物的声音,表达了陶渊明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羽的《从军行》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B.陈羽的《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C.王昌龄《从军行》一二两句抓住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透过军中饮宴一个镜头,来写征者离乡背井的离愁别绪。
D.“高高秋月照长城”采用借代的手法,古老雄伟的长城代国家,秋月代家乡,景象壮阔而悲凉,营造了一个渺茫而悲凉的境界。
2.“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各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①,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选自《宋史·韩世忠传》,有副改。
注:①次爨(cuàn)炊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B.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C.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D.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2.下列对文化常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岳飞,名飞,字鹏举。
B.朕,第一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如《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一句中的“朕”就指代屈原自己,自秦始皇起,“朕”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C.擢,指提拔官职,古代用于提拨官职的词还有“迁、陆、拔、署、拜”等。
D.“风骚”在文学上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则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它们对后量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身材信岸,目光如电,早年勇猛过人,十八岁时,以距大勇敢应乡州招募,挽强弓骑马射箭,勇冠三军。
B.绍兴四年,韩世忠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进犯,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在江口大败金军,金兵惊慌溃逃,相互践踏,溺死者很多。
C.岳飞蒙受冤狱,满朝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唯独韩世忠直言触怒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他又抵制排斥和议,触怒秦桧之处尤其多。
D.韩世忠好义轻财,皇上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罢去官职后,在家闲居共十年,淡然自如,晚年喜好佛教、老子学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
(2)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撞死在洞口的母狼
“那一次,我情不自禁地收起了猎枪,拽住黑子。”一辈子靠打猎为生的祖父,年老时总喜欢对人们讲述他此生惟独一次放生的故事。
在大雪封山的冬天,祖父担心小猎犬黑子憋在家中太久,开春会失去野性。于是那天一大早他便背起猎枪,带着小猎犬黑子出来“放风”,打算趁机捞取些猎物。那天让祖父很失望,过了晌午也没见到一只出来觅食的动物。正在他准备收工回家的时候,突然从山林里蹿出一只肥大的雪兔。随着“砰”的一声枪响,黑子欢快地跑了过去,用嘴叼起被击毙的雪兔。忽然,祖父发现雪兔的后面还紧跟着一只老狼。
由于受到枪声的惊吓,老狼又缩回林子,躲在一棵大树背后,两只眼睛像钉子钉进了木板似的,用贪婪而凶狠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雪兔。
这时,黑子也发现了敌情,丢下雪兔转身径直奔向那只老狼,发起了进攻。
这是一只瘦得皮包骨头的母狼,肚子瘪得几乎只隔一层皮,身上的肋骨历历可数,乳头皱巴巴地朝下吊着,好像已经皲裂。
凭祖父的经验,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只哺乳期的母狼,已经很长很长时间没有吞食猎物了。尽管老狼瘦弱不堪,但黑子仍不是它的对手。没用几个回合,黑子已被逼退很远。
这时,母狼突然一个转身,奔向那只雪兔。看来,它并不恋战,仅仅是想夺回本该属于它的猎物。瞅准了机会,祖父向老狼开了一枪,子弹射进了它干瘪的腹腔。带着伤,母狼向森林深处迅速逃窜。不愿善罢甘休的祖父带着黑子,顺着雪地上的血迹和老狼的脚印,很快便找到了它的“家”——藏身的洞穴。
很远,祖父便听到了母狼和狼崽的哀号。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祖父叫停了黑子,选择一个能够看清洞里情况的地方停了下来。
母狼已经意识到了危险,朝祖父望了望,转过身,把幼崽全部赶到了洞穴的深处。尔后,母狼走到洞口,竭力用自己的身体把穴口掩实。
说到这儿,祖父强调:“这只母狼既没有决一死战的意思,也没有弃洞而逃的想法。
它只是竭尽全力用自己的肉身把洞口堵得严严实实,让人一看就知道,它只是希望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枪子儿,保护小狼不受伤害。”
母狼竭尽全力挺起身体,确保洞口被堵得密不透风。尽管这样会使它腹部的伤口撕裂程度迅速加剧,鲜血像水一样汩汩流淌。
但是自始至终,母狼一直都没有放弃堵住洞口的意思。直到最后,母狼因体力不支,身体逐渐缩成一团,瘫倒在洞口,它也没有改变主意。
祖父被母狼悲壮的神情和誓死保护幼崽的举动感动了。他收起了猎枪,紧紧地拽住想发动进攻的黑子。祖父叹口气,刚刚转过身来往回走,突然听到了母狼几声悲痛的嗥叫。
转过头去,祖父看见母狼使出全身力气,毫不犹豫地一头撞向了洞口那突兀的石尖上,脑浆和着鲜血染红了岩石和一大片雪地。
叙述到这里,祖父顿一顿,用低沉的语调充满深情地说:“开始,我也闹不明白这只老狼为什么要自绝于小狼面前。后来,我发现那些悲伤而又饥饿的小狼撕扯自己母亲的肉体时,方才恍然大悟。”原来,狼的家族有着这样的习性——同伴死去之后,他们会分而食之。母狼之所以义无反顾地一头撞死在幼崽面前,就是在万般无奈之际为了让自己的“儿女”饱餐一顿。这是世界上多么悲壮的一幕呀。
选自2019年《小小说》第11期,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祖父的亲身经历来叙述故事,不仅使小说显得真实,也便于从人的心理来写“母狼”作为母亲的伟大,告诉人们“百善之首孝为先,养育之恩大过天”的道理。
B.母狼用受伤的身躯把洞口堵得严严实实,保护小狼不受伤害,不被猎人发现,直到瘫倒在洞口,它也没有改变主意。
C.母狼自绝于狼崽面前,是为了用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儿女”饱餐一顿,这极为悲壮的一幕让祖父也为之动情。
D.小说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等手法刻画了“母狼”作为母亲的伟大形象,从而表达讴歌母爱的伟大这一主题。
2.母狼作为母亲是伟大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狼的形象。
3.对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狼”,有人认为是“祖父”,你认为呢?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传承了1000多年的灵璧钟馗文化,就是中国民间艺术长河中的一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审美价值,是全球多元文化体系中卓具特色神秘幽深的一元。
②至于钟馗之说,初见于唐朝张说《谢赐钟馗及历日表》所云:“中使至,奉宣圣旨,赐画钟馗一及新历日一轴……屏祛群厉,馈神象以无邪……”。由此而知,钟馗图最初随历日表由长安皇宫大内颁发。为“驱除群厉”,五代杭州吴越王沿袭上代故事,除夕日由画工绘钟馗击鬼图。至宋代,钟馗已不再是皇家颁发于臣属之物,寻常百姓亦“岁首贴钟馗于门”。民间相传钟馗捉鬼的故事,家喻户晓,更敷衍出钟馗为人,灵璧所绘钟馗才是其本像的写真,而这一说法在古籍里也得以验证。清初著名学者金埴在其所著《不下带编》中曾记载:“钟(馗)乃灵璧人,至今后裔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而货以资食。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
③钟馗是集“图腾”演变、传说、皇帝梦幻、民间习俗于于一体而形成的民神。他沟通了天地人三界,奔走于人鬼神之间,既是神话的、传说的、梦魇般的人物,又是现实的、俗世间的人物。他既威严勇猛,有“誓除天下妖孽之气概”,又慈祥善良,有“庇护天下苍生之情怀。”因而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但钟馗没有自己专门的庙宇,人们祠奉他主要是悬挂钟馗神像。因此钟馗画像在钟馗信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④钟馗画的渊源,最初由轩辕黄帝首创的驱邪傩舞中的方相氏衍化嬗变而来,是正气战胜邪恶的精神支柱,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自诞生以来就具有鲜明的民众性和特有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民众的思想、情感。盖因古代人们对自然、疾病缺乏科学的认识而产生恐惧感,对灾难的发生认为是鬼怪作祟,想象着用更狰狞的面孔去战胜鬼怪,于是创作出钟馗跨着猛虎,挥舞着宝剑,斩妖驱邪,表现出神勇威力的形象,从而让人们消除对邪恶势力的恐惧,驱鬼避邪,而灵壁钟馗画因“灵应”尤受人们的欢迎,具有民间艺术土而不陋、俗不伤雅的艺术审美情趣,融宗教史、民俗史、哲学史、美术史、文学史于一体,具有精神文化与审美功能的双重价值。
⑤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发展,钟馗画的主旨逐渐由打鬼驱邪祛病演变为祈祥纳福,寄托了美好愿望,表达了人们的祈愿。如画钟道与蝙蝠,叫做“福到眼前”“福临贵府”;画“如意”和“蝙蝠”叫“如意来福”等。画家笔下的钟馗是英武、豪放、威严中有点憨厚、文雅、平和,充满幽默又饱含温情。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对贪官污吏奸佞小人官吏深恶痛绝,于是借助钟馗打鬼祛邪的故事,表现钟馗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高尚廉洁,画中的钟馗头戴乌纱,身着官袍,有一股阳刚凛然之气,被世人誉称为“判子”“灵判”,表达了除尽人间邪恶势力的强烈的愿望。
选自2019年11月15日“文化网”《安徽灵壁钟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钟馗之说,初见于唐朝,钟馗图在唐代、五代和宋代时,其作用为驱除群厉,除夕日由画工绘钟馗击鬼图,寻常百姓贴钟馗于门上。
B.钟馗自诞生以来就具有鲜明的民众性和特有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民众的思想、情感,是正气战胜邪恶的精神支柱。
C.钟馗沟通了天地人三界,奔走于人鬼神之间,既是神话的、传说的、梦魔般的人物,更是现实的、俗世间的人物。
D.钟馗画中,人们画钟馗与蝙蝠,叫做“福到眼前”,画“如意”和“编蝠”叫“如意来福”等,寄托了人们祈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对文章结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取总分的结构方式,从钟馗之说、钟馗画的渊源和钟馗画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主旨来诠释钟馗文化的内涵。
B.二与三段、四与五段都是并列关系,分别从钟馗的角度和钟馗画的角度来论述钟馗文化。
C.文章引用“清初著名学者金植在其所著《不下带编》中的记载”,论证了钟馗是人,其捉鬼的故事,家喻户晓。
D.全文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来论证了钟馗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审美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钟馗画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狰狞神勇的面孔到英武、豪放、威严的面孔,其文化内涵亦更加丰富。
B.钟馗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但他没有自己专门的庙宇,因此人们就悬挂钟馗神像来祠奉他。
C.钟馗画因“灵应”尤受人们的欢迎,土而不陋,俗不伤雅,具有精神文化与审美功能的双重价值。
D.钟馗画中,被世人誉称为“判子”“灵判”的钟道,头戴乌纱,身着官袍,有一股阳刚凛然之气,表达了人们要除尽人间邪恶势力的强烈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