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四年,武攻楚,虏楚王。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亲近蒙毅,位至上卿。

始皇欲游天下,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始皇至沙丘,赵高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

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胡亥不听。

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B.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C.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D.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秦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国君,曾发动了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

B.匈奴的最高首领是单于,而古代鲜卑、回纥、蒙古等族的最高统治者叫作可汗。

C.崩指我国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大官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D.卿是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因蒙毅官居上卿,故此处以“卿”来代指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恬家世显赫,官高位显。他的祖父从齐到秦去侍奉秦昭王,做了高级将领,为秦统一天下攻城略地,蒙恬后来亦身居显位。

B.蒙恬统兵有方,战功卓著。蒙恬自担任秦将以来,破楚攻齐。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一路向北驱逐戎狄,威震匈奴,备受尊宠。

C.蒙恬忠心事主,不辞劳苦。蒙恬修筑从临洮到辽东的长城、修建自九原到甘泉的直道、挖掘护城壕沟、填塞山谷,十分艰辛。

D.蒙恬坚守节义,不辱祖上。蒙恬身陷囹圄,自知必死无疑,但在足可反叛的情况下,却因知恩守义而作罢,最后吞药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

(2)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

 

1.A 2.D 3.B 4.(1)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 (2)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大臣”“谋士”是并列关系,“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为判断句,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大臣”“谋士”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 “臣”为“以为”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 句意:子婴进言规劝说:“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子就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用来保全国君”。 故选A。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因蒙毅官居上卿,故此处以‘卿’来代指他”错误。文中说的是“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此处的“卿”应是指蒙恬。 故选D。 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蒙恬自担任秦将以来,破楚攻齐”错误。结合“始皇二十四年,武攻楚,虏楚王。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可知,“破楚”的应该是蒙恬的父亲蒙武。 故选B。 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河”,黄河(古今异义词);“据”,占据;“逶蛇”,曲曲折折;“而”,连词,表修饰;“北”,向北延伸(名词做动词);“居”,驻守。(2)“之”,助词,的;“宗”,宗族;“而”,连词,表转折;“卒”,最终;“此”,代词,这样;“是”,代词,这;“内陵”,自取陵替、衰落;“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判断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蚯蚓的人

汪曾祺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

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他刺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不少!”

“凑合吧。”

“您一直就卖蚯蚓?”

“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

“不喝。烟酒不动!”

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

“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乌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

“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

莫先生不同意乌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

“就算是填充物,‘填充’就说明他存在的意义。你不能否认他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哪怕是极不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自然界需要维持生态平衡一样,社会也需要有生态平衡。从某种意义说,这种人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需要的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呼啸着前进的、身上带电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历史的遗留物。这样的人生活在现在,和生活在汉代没有什么区别,——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

我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卖蚯蚓人的描绘是很准确且生动的。

乌先生接着说:“他就像一具石磨。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石磨和现在没什么不同。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

莫先生抢过话来,说:“原子时代也容许有汉代石蘑,石磨可以磨豆浆,你今天早上就喝了豆浆!”

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什么看法。

我说:“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卖蚯蚓的人”等几个人物形象,但没有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作品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语言平实质朴,通俗晓畅。

B.写老人挖药材、卖蚯蚓,既表明他生活在社会底层,饱经风霜,生活极其贫困,同时又体现出他是一个吃苦耐劳、自食其力的人。

C.文中说“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这个比喻形神兼备,生动地写出了老人的外貌特点,照应了前文“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

D.这篇小说侧重评论人物,而非一般小说重在塑造人物。用散文化的笔法叙事、写人、评论,前半部分叙事为后半部分议论服务。

2.这篇小说在情节的叙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用大量篇幅写“我”的观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绝不是洪水猛兽,而是能够展现人文关怀、构建人类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如何搭配科学的方法和机制。

“打开空调。”话音刚落,只听“嘀”的一声,不一会儿房间里吹起了凉风。这是不久前,记者到无障碍改造的房屋参观时看到的一幕。嵌入智能器件后的空调,除了能用声音控制开关,还能调节温度、选择模式。免去了找遥控器、按按钮的麻烦,让视障人士的生活起居方便了不少。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触角不断延伸,残障人士也受益良多:语音识别,让声音和文字自由转换,听障外卖员通过打字就可以与手机另一头沟通,横亘其间的从业鸿沟消失了;讲课的内容及时在屏幕上呈现,有听觉障碍的学生能够和健全人同堂学习,融合教育的壁垒被打破了;借助人工智能手语翻译系统,手语能变成文字,聋哑人有了交流洶通的便捷桥梁;戴上拥有人工智能辅助视觉系统的头盔,机器会读出摄像头拍到的场景,盲人也能“看”见周遭事物。

万物互联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你或许想不到,包括视障者在内的残障人群,对人工智能的渴望更为迫切。对他们而言,智能化的工具不仅意味着改善生活的可能,也是融入社会的重要渠道,更是实现自理自立、获得尊严的手段。信息时代,每一个人都不应被落下。如何让每个人平等、无障碍地享受智能生活,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课题。

(摘自社论《人工智能,应有人文关怀》,《人民日报》2019年8月28日)

材料二:

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厅中一间“未来诊室”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间“未来诊室”利用人机互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诊断分析,从而模拟医疗诊断。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战国时期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扁鹊通过观察蔡桓公的脸色,即可推断出疾患情况,而“望闻问切”这四个字,亦可概括中国传统医学的诊疗方法和手段。“未来诊室”这一新兴医疗概念,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望闻问切”,或是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未来诊宣”即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一些疾病的诊疗中具有突破性的贡献,能大大减少疾病筛查的成本和时间。目前,人工智能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肺癌、髋关节等疾病的早期筛查。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过去4至6小时的诊断流程被缩短到10分钟,准确率提高到91%。对当前的医疗从业者来说,如何跟上时代的潮流,克服知识短板等,关乎诊疗智能化的有效推广。此外,在处理好“未来诊室”与现有医疗机构的衔接等问题上,也需要政策法规的及时出台,推动相关诊疗服务健康发展,从而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医疗科技的红利。

(摘自社论《望闻问切,用好人工智能》,《人民日报》2019年10月16日)

材料三:

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就一直担心有朝一日会遭遇“灭顶之灾”,比如说变异的病毒,小行星撞击地球以及核灾难等。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演进,人类的“噩梦清单”上恐怕又多了一项:人工智能有可能发展出自己的思想,进而引发人类的“身份危机”。

科学的发展总是出乎我们的预料。在一项技术推广前,审慎的评估和良好的风险控制是必要的,克隆技术、大数据、基因测序无不如此。“唯有未雨绸缪地找准、判明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风险点,并对症下药地作出针对性规避和策略性预防,才能抢抓战略机遇、保持先发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建议。为此,我国政府决定,以“六大政策”为主,围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加快研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法规,为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奠定法律基础,妥善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

当然,为了避免遥远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而遏制技术的发展是愚蠢的。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未来,人类或许将面对一场“身份危机”:人类到底是伟大还是渺小,自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或许将成为人类的困扰。

(摘自时评《警惕人工智能引发“身份危机”》,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社论落脚点是“人工智能,应有人文关怀”,贴近时代需求;材料二以“未来诊室”为例,说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给人们带来的便捷。

B.“未来诊室”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概念,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用“望闻问切”赋能人工智能技术,这很有可能是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C.对于包括视障者在内的残障人群来说,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渴望会更为迫切。智能化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理自立,获得自我尊严。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在人工智能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生活的同时,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引发人类的“身份危机”。

3.若要人工智能更好地惠及每一个人,我们需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的。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还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孔子这时已经年老,常常觉着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看了这只死麟,一面同情它,一面也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他觉得生平说了许多教,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得多。他觉得修成了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书起于鲁隐公,终于获麟;因获麟有感而作,所以叙到获麟绝笔,是纪念的意思。

这个故事虽然够感伤的,但我们从种种方面知道,它却不是真的。《春秋》只是鲁国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春秋》可是一部信史,里面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和西方科学家所推算的相合,这决不是偶然的。不过书中残阙、零乱和后人增改的地方,都很不少。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西元前七二——四八一),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作编年。编年在史学上是个大发明,这教历史系统化,并增加了它的确实性。《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算是我们的第一部通史。其中,所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迹最多。

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像晋国董狐不怕权势,记“赵盾弑其君”,齐国太史记“崔杼弑其君”,虽杀身不悔,都为的是征实和惩恶,作后世的鉴戒。但是史文简略,劝惩的意思有时不容易看出来,因此便需要解说的人。孔子是第一个开门授徒、拿经典教给平民的人,《鲁春秋》也该是他的一种科目。关于劝惩的所在,他将许多口义传给弟子们。他死后,弟子们散在四方,就所能记忆的又教授开去。《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所谓《春秋》三传里,所引孔子解释和评论的话,大概就是检的这一些。

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按三传的看法,《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徳义,从成败里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这是二。前者是人君的明鉴,后者是拨乱反正的程序。这都是王道。而敬天事鬼,也包括在王道里。《春秋》里记灾,表示天罚;记鬼,表示恩仇,也还是劝惩的意思。

(摘编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朝廷大事都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包括《鲁春秋》在内的各国史书都取名“春秋”。

B.故事中说孔子修《春秋》的原因之一是,感慨于自己讲的抽象的“道”总不被人君接受。

C.《春秋》虽用鲁国纪元,却记各国的事,又以齐桓、晋文霸迹居多,所以算第一部通史。

D.《鲁春秋》是孔子开门授徒的一种科目,讲说劝惩的意思,并将许多口义传给了弟子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春秋”谈起,讲的孔子编修《春秋》缘起的故事,是后文论证的基础。

B.第二段举《春秋》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和西方推算的相合是为论证它是一部信史。

C.文章谈到古代的史官记事有征实和劝惩这两种目的,是为后面论证劝惩的作用做铺垫。

D.文章详述历史事实,阐释史学观点,分析《春秋》大义,体现出作者严谨的论证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孔子不曾掺进手去”写《春秋》,作者由此推断它并非孔子所写,而是由他编纂。

B.编年既使历史系统化,还增加了确实性,作为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功不可没。

C.《春秋》三传里引述的孔子解释、评论的话,大概是孔子弟子们根据记忆传播的内容。

D.《烛之武退秦师》中“不仁、不知、不武”的认识与文中《春秋》大义第一方面相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一(5)班要召开一次以“我的青春我的梦”为主题的班会。作为该班优秀学生代表,请你面向全班同学,写一篇发言稿,可以结合主题谈谈自身经历,或者说说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9月29日下午,中国女排对阵2019年女排世界杯最后一个对手阿根廷女排。在前一天,中国女排3比0零封塞尔维亚女排,以10战10胜的战绩,提前一轮锁定了世界杯冠军。但本场比赛中,面对已经夺冠的中国女排,阿根廷队并没犯怵,开局就连得两分,而中国队则进入状态较慢,比赛一度陷入胶着。但在第二次技术暂停后,中国女排逐渐找到手感,越打越轻松,最终直落三局赢下比赛,由此将球队的世界杯战绩定格在了11胜0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