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齐己
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
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
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
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除夜”点明写作时间,除夕之夜,世人大都热闹团圆,而作者的境遇不同。
B.诗人除夜独坐,窗外飞雪,风吹松乱;一室之内,幸有香灯相伴,心中顿添暖意。
C.“白发添新岁,清吟旧期”,一“添”一“减”,相反用字,均表现感伤之情。
D.本诗虚实相生,实写当下雨雪之景,虚写次日待晴天看春冰,诗境由此得以拓展。
2.本诗首联颇为精巧,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文季,字仲达,吴兴武康人,父庆之,宋司空。文季少以宽雅正直见知,孝建二年,起家起家主簿,征秘书郎。晋平王休祐为南徐州,帝问褚渊须干事人为上佐,渊举文季。休祐被杀,休祐被杀,虽用薨礼,僚佐多不敢至,文季独往省墓展哀。司徒褚渊当世贵望,颇以门户裁之,文季不为之屈。世祖在东宫,于玄圃宴会朝臣。文季数举酒劝渊,渊甚不平,启世祖曰:“沈文季谓渊经为其郡,数加渊酒。”文季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岂如明府亡国失土,不识枌榆。” 后豫章王北宅后堂集会,文季与渊并善琵琶,酒阑,渊取乐器为《明君曲》。文季便下席大唱曰:“沈文季不能作伎儿。”隆昌元年,复为领军将军,侍中如故。豫废郁林高宗欲以文季为江州遣左右单景隽宣旨文季口自陈让称年老不愿外出因问右执法有人未景隽还具言之延兴元年,迁尚书右仆射。明帝即位,加领太子詹事,增邑五百户。建武二年,虏寇寿春,明帝以为忧,诏文季领兵镇寿春,文季入城,止游兵不听出,洞开城门,严加备守,虏军寻退,百姓无所伤损。王敬则反,诏文季领兵屯湖头,备京路。始安王遥光反,其夜,遣三百人于宅掩取文季,欲以为都督,而文季已还台。明日,与尚书令徐孝嗣守卫宫城,戎服共坐南掖门上。时东昏已行杀戮,孝嗣深怀忧虑,欲与文季论世事,文季辄引以他辞,终不得及。事宁,加镇军将军。文季见世方昏乱,托以老疾,不豫朝机。兄子昭略谓文季曰:“阿父年六十为员外仆射,欲求自免,岂可得乎?”文季笑而不答。同孝嗣被害。其日先被召见,文季知败,举动如常,登车顾曰:“此行恐往而不反也。”于华林省死,朝野冤之。
(节选自《南齐书・沈文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豫废郁林/高宗欲以文季为江州/遣左右单景隽宣旨/文季口自陈让/称年老不愿外出/因问右执法有人未/景隽还具言之/
B.豫废郁林/高宗欲以文季为江州遣左右/单景隽宣旨/文季口自陈让/称年老不愿外出/因问右执法有人未/景隽还具言之/
C.豫废郁林/高宗欲以文季为江州/遣左右单景隽宣旨/文季口自陈让/称年老不愿外出因/问右执法有人未/景隽还具言之/
D.豫度郁林/高宗欲以文季为江州/遣左右单景隽宣旨文季/口自陈让/称年老不愿外出/因问右执法有人未/景隽还具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去世。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B.桑、梓,桑树、梓树。古人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人常借指父母。
C.仆射,官名。始于秦,汉代时职权渐重,分左右仆射;魏置时期相当于宰相职位。
D.掖门,一般指中国古代言殿正门两旁的边门。如《汉书・高后纪》:“入未央宫掖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文季年少知名,颇重情义。他少时便以宽雅正直而闻名,晋平王刘休祐被杀后,很多臣僚都不敢前往吊唁,而沈文季独自到墓前致哀。
B.沈文季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司徒褚渊颇以门户高低看待他人,沈文季不为所屈:在豫章王的集会上他离席大呼不做艺伎,借此嘲讽褚渊。
C.沈文季为国分忧,不辱使命。建武二年,敌虏进犯寿春,明帝深为忧虑,他奉命镇守;王敬则谋反,他率领军队驻扎湖头,防守京路。
D.沈文季明晓时势,处变不惊。东昏侯行杀戮时,徐孝嗣想和他谈论世事,他引用他人言辞搪塞;被害当天,他明知失败,但举动如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季入城,止游兵不听出,洞开城门,严加备守,虏军寻退,百姓无所伤损。
(2)文季见世方昏乱,托以老疾,不豫朝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暗斗
陈德鸿
柳爷家门前来了个干瘦的老头儿,五十多岁模样,穿得破破烂烂,像个要饭花子。
管家马三给他拿了两个慢头,他没接,却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来。
马三瞭了那纸一眼,咋?
那人把纸放进怀里说,我姓林,我有膏药能治你家柳爷的病。
柳爷从马上跌下来,右腿先是肿,接着使从腿弯处鼓出一个鸡蛋大的包,溃烂后不停地流脓血,窝在床上已近半年。这期间,马三和柳爷在城里当警察局长的儿子柳仁昌四处寻医,大洋花了不下三百,各种方子积了能有半尺厚,柳爷中药西药不知吃了多少,腿的症状却不见一丝好转。
柳爷无奈,差马三四处张贴告示,称治好此病者,赏大洋三百,慢慢又涨到了五百。
林先生来到柳爷床前,伸手在柳爷的右腿上下摸了摸,摸到腿弯处,猛然一使劲,一股乌黑的浓血立刻从溃烂处涌了出来,柳爷“哎呦”一声,额上冒出一层冷汗。林先生从怀里掏出一贴温好的膏药,扯开,端端地贴在疮口上,转身便往外走。
先生请留步,柳爷急忙叫住林先生,这就完了?
今天的完了。林先生说,等三天后能下地时我再来。
三天?下地?柳爷有些狐疑地盯着林先生,敢问先生住在哪里?
林先生说,我暂时住在东山的那座庙里。
那里太寒酸。柳爷说,先生若不嫌弃,可否到寒含小住?
多谢柳爷好意。林先生摆摆手,我觉得还是住在那里习惯。
也好,柳爷笑了笑,对马三说,快去多准备些吃食和一床新被褥,再准备一套新衣裤,马上给林先生送去。
林先生走后,柳爷叫过马三,跟他低声说了些什么,马三连连点头。
下午开始,贴膏药处开始有了异样,先是酥痒麻木,之后便是突突直跳。
三天之后,柳爷的右腿虽还有些痒痛,但感觉不再肿胀,便由马三扶着下了地,拄根拐杖,一点一点挪到了院里。
马三说,姓林的这几天晚上一直待在庙里,白天有时会到镇上的“成记中药铺”坐坐,买些中药便走。
倒像是个郎中。柳爷“嗯”了一声,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可他冷不丁冒出来为我治腿,究竟是为唅呢?
肯定为钱呗,马三笑嘻嘻地说。
恐怕不会这么简单。柳爷摇摇头,要真是那样,只能怪我多疑了。
正在这时,穿着一新的林先生来了,看上去比三天前年轻了许多。他看了看柳爷的右腿,换了一贴膏药说,把拐杖扔掉试试。
柳爷把拐杖放到一边,迟疑着向前迈了一小步,站稳了,又向前迈了一小步,不长时间,便围着院里的花坛转了一圈。他兴奋得满脸通红,对马三说,赶快去给林先生拿二百块大洋。
待马三走进屋里,林先生说,赏钱我一文不要。
这是为何?柳爷的眉毛动了动。
林先生说,这一是柳爷的腿尚未完全好,几天后还得再换回膏药。二是我有一件大事想求柳爷帮忙。
请尽管说。柳爷笑了,在这地界,没有我办不成的事。
那就好。林先生放低声音,我想让柳爷帮忙把县城大牢里的张志安弄出来。
你和他是?柳爷愣了一下,不解地盯着林先生,那人可是共匪,怕是很快就要问斩了。
既然柳爷为难,我就只好告辞了,林先生起身想走。
慢,柳等想了想,捋了捋下巴上的朝须说,容我三天时间。
那就有劳柳爷了,林先生冲柳爷抱了下拳,柳爷放心,待我见到张志安,马上就来换最后一贴膏药,用不了几天,柳爷的腿就彻底好了。
张志安半夜成功“越狱”,可直到第二天傍晚,柳爷仍没有等来林先生。柳仁昌急了,爹,这小子不会偷摸溜了吧?
往哪儿溜?柳爷白了柳仁昌一眼,马三和十几个家丁还有你的几个人不一直在庙周围盯着吗?
那我也有些担心,柳仁昌说,啊,为了这个共匪的事,我可是担着很大风险的。
同我这条腿比,哪个更重要?柳爷拍了拍自己的右腿,再说了,就那么个孤山,屁股大点地方,那个共匪跑得了吗?我估摸着,姓林的这条鱼不比那个共匪小。
是,是,爹英明,柳仁昌赔着笑。
柳爷又道,只是这样做,太不讲究了。
无毒不丈夫,管它呢。柳仁昌说,咱要是再把姓林的药方子弄来,可就发大财了。
柳爷有些得意地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说,你千万记住了,一定要等他给我换完膏药,你们的人才能动手。
柳仁昌说,爹,你就放心吧。
天擦黑时,马三一个人匆勿跑了回来。
柳爷的脸一下子黑了,人呢?
马三擦擦汗,我们从山上一路跟着姓林的和那个共匪下来,他们直接进了“成记中药铺”,可能去配膏药了。
进去多长时间了?柳仁昌忙问。
也就一刻钟吧。马三说,我刚把弟兄们布置好就回来报告了。
坏事了。柳仁昌剁了下脚,扯着噪门儿喊了几声,叫出藏在柳爷家中的十几个警察,直奔“成记中药”而去。一行人呼啦啦冲进铺里,连半个人影都没瞧见,只是在柜台上找到一贴药和一张纸,纸上写着:柳爷,请把这贴膏药换上,三天后揭下去,你的腿就完全好了。
柳爷犹豫再三,终未敢换这最后一贴膏药。几天后,他的右腿又开始肿胀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构思巧妙,林先生的真实身份,开头并未点明,直到第二次医腿柳爷道出张志安身份时,才从侧面揭晓。
B.“柳爷又道,只是这样做,太不讲究了”说明柳爷心中还念及医腿的恩情,“太不讲究”体现柳爷在良心上过不去。
C.小说描写人物简约传神,颇见功力,如“马三瞭了那纸一眼”、“马三笑嘻嘻地说”,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形象。
D.“成记中药铺”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与《林教头风雪山神》中的山神庙有相似之处。
2.小说题为“暗斗”,林先生和柳爷是如何“暗斗”的?请围绕主要情节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处写柳爷终未敢换最后一贴膏药,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500多年的中华文明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发育成长,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到了近代,伴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我们也经历了一个向自然界进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历史过程,在快速形成现代化发展物质基础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破坏,出现森林消失、土地沙化、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等严重生态问题和水、土、空气道遭到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伴随这些问题而来的,必然是自然的报复。
(摘编自《十九大精神・百问百答》2019年04月05日)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逐渐起步,环境保护理念逐步确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环境保护投入大幅増加,环境污染治理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力,不断深入,取得积极进展,掲开崭新的一页。
(摘编自《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材料三:
世界大国森林覆盖率变化
年度 覆盖率 国家 | 1990 | 2000 | 2008 | 2018 |
巴西 | 65.4% | 63% | 60.1% | 58.9% |
俄罗斯 | 49.4% | 49.5% | 49.6% | 49.8% |
加拿大 | 38.3% | 39.8% | 42.5% | 44.1% |
美国 | 33% | 33.3% | 33.5% | 33.9% |
印度 | 21.5% | 22% | 22.9% | 23.8% |
中国 | 16.7% | 18.2% | 20.3% | 21.6% |
(注)2018年全球森林覆盖率为31.79%
材料四:
“现在的生态环境好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安徽省黄铺村的王绍南代表这样形容现在的生活。如今的黄铺村和过去大不一样:垃圾、污泥和杂物清走了,过去光秃秃的道路两旁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既要把农村变绿,也要让农民增收。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同样发生改变的还有山东省淄博市的原山林场,原山林场一度负债4000多万元,职工连续13个月发不出工资。如今的原山林场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超过亿元。发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林场实行了生态修复,“我们现在的森林覆盖率从不到2%变成现在的94.4%,守住了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代表感慨地说。
生态环境的改变,离不开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一线林业工人,内蒙古北岸林场的周义哲代表倍感自豪,“我们长年工作生活在森林腹地,爬冰雪,涉远山,时刻保卫森林的安全,确保林区整体生态的安全。”在各方努力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5年里増加了10万公顷,为祖国北疆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过去是要我保护,加今是我要保护。”说起近年来茶农生态保护观念的转变,海南省的符小琴代表深有体会,“曾经种茶求规模,种不出好茶叶,卖不出好价格,现在种茶求品质,生态茶、有机茶更受市场欢迎,茶农收益更高。”在符小琴代表看来,茶香就是生态香,只有守好护住身边的绿水青山,才能助力茶农增收,稳定脱贫成效。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势必遭到自然的报复。
B.“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为绿色发展,是党中央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C.农村变得干净卫生,林场生态得到修复和保护,茶农为追求品质,不断缩小种茶规模,这是当下生态环境改善的具体表现。
D.“既要把农村变绿,也要让农民增收”体现了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愿望,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一可知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因素,从材料四中可看出人们对改变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生活状态发生的变化。
B.应该尊重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这是人类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之后才明白的道理。
C.从材料三可看出,1990年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至2018年仍低于其他世界大国,也低于全球森林覆盖率水平。
D.茶农生态保护观念由“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转变很有代表性,这一转变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一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摘编自李洋泉《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当前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是30多年来忽视工匠精神造成的。
B.我国要完成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C.日本制造业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在于他们尊崇“荣誉法则”,长期专攻一种产品。
D.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办”的论证结构,逐层递进地展开论述。
B.呼吁全社会向发达国家学习,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C.第三段以“软件”为喻,形象论述了工匠精神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
D.文章兼顾时代和地域两个维度,选取典型事例加以阐述,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建设制造强国,应当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借鉴外国经验,在质量、品牌、创造力等方面下功夫。
B.产业工人如果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缺乏追求卓越的信念,就难以成为真正的工业艺术品大师。
C.相较于德国经济的一枝独秀,欧盟其他国家之所以经济衰退,主要在于他们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D.要改变我国制造业的现状,除了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还应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技工、能力、操作的观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0月5日,火箭队总裁莫雷发布支持香港暴乱的言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面对指责和抗议,莫雷只字未提道歉。而NBA总裁亚当·肖华竟然回应称,支持莫雷的言论自由。亚当·肖华说:“作为一家基于价值观的组织,我要明确表示,支持莫雷的方面是,让他能够行使他的言论自由。”
面对莫雷和亚当·肖华的错误言论,10月8日,央视体育频道和腾讯体育先后宣布,立刻暂停NBA季前赛(中国赛)转播安排。
10月14日莫雷事件还没有过去,莫雷还没有道歉,NBA也没有做出任何对莫雷的处罚,这件事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协商和处理意见。很多中国企业还是处在抵制NBA、停止和NBA合作的时期。不过有一家中国企业已经妥协了,那就是和NBA签下5年15亿美元转播合同的腾讯体育。几天后仍然恢复直播NBA赛事。对此人们议论纷纷。
上面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针对亚当·肖华的说法或腾讯的做法写一篇评论文章,发表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