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珍本书店“朝圣”记
在巴黎,走路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早晨,从第三区出发,沿着塞纳河一直走到第五区。走累了就坐在河堤旁,一边发呆一边看河面上来回忙碌的游船。也会兴致勃勃地观察乌鸦,看它叼来一大块华夫饼,放在低洼处的水潭里浸泡,然后一口口细致地吃完,多么聪明的鸟儿。漂亮的鸽子们也总是无处不在,当你从包里拿出面包的时候,它们就不紧不慢地踱步到你跟前,咕咕地叫着,理直气壮地问你要吃的。
傍晚,也是走着回住的地方。在老城狭窄交错的街道上转折穿梭,路过一家又一家的面包店、糕点店、餐厅和书店。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餐厅门口的桌子旁也坐满了喝酒聊天的人。总有一些精致的小店,吸引着我停下脚步,驻足在装扮得极为诱人和温馨的橱窗前。有时候是一个手工做的皮夹,有时候是一尊造型有趣的小雕塑。橱窗的角落摆着像菜单一样的价格单,米白色棉纸上面印着名称和价格,纸张和字体都优雅讲究。
那天,我出门早了一些。要走去第八区,得花上两个小时。
终于到了164号。
法布街164号的布莱佐书店是巴黎顶级的珍本书店。1840年创立至今,有着近180年的历史。布莱佐书店一直致力推广书籍装帧艺术,在藏书家和装帧师的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到“高大上”的布莱佐书店“朝圣”,是我此次巴黎之行的主要目的。
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街道的喧嚣在我的背后骤然消失。室内的光线微暗,目光被一直延伸到天花板的木书架吸引,书架上一层层摆满了皮装书,书脊上的烫金像是夜空中闪烁的点点星光,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Bonjour!”
穿白衬衫的店员抬起头,朝我笑着打招呼。
心脏怦怦跳动,像是要不受控制,我的声音微微颤抖:
“Bonjour,呃……其实,我不是来买书的……”
我一边语无伦次地比划着,一边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做自我介绍,店员一直微笑着点头,认真地听我说话。
“我能翻看书架上的书,拍一些视频和照片吗?”
他会意地笑了起来:“我叫马克,是这里的老店员。书随便看哦,非常欢迎。有任何问题可以问我。”
我贪婪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又一本的精装书,捧在手里细细欣赏翻看。对于爱书人而言,布莱佐书店真是个宝库,随意抽出的一本书,都可能是顶级的名家装帧。既有烫金精细繁华的古典装帧,又有金属或者玻璃材质的现代艺术装帧,让我惊叹不已。
与马克聊天,得知马克也是一位资深书痴。实际上,他就是为了能天天与书为伴,才到布莱佐书店工作的。“在巴黎,没有比布莱佐更有意思的书店了!我大概会一辈子待在这里了!”马克一脸真诚地说着。
此时,一位穿着体面的西装,提着黑色手提包的老先生推门进来了。马克和他打招呼,他只轻轻嗯了一声,满脸严肃的神情,径直走到书店最里面的小房间。
“这是我们店主,克劳德先生!”马克边说边跟着走进去,和老先生快速说着话。
老先生朝我这边看了看,脸上的表情似乎舒缓了不少。他朝我招手,示意我过去。小房间里有一面镶嵌着彩色马赛克玻璃的大窗户,光线透进来,照着他的脸忽明忽暗。他露出浅浅的笑容,一边打开一个上锁的书柜一边说:“我叫克劳德,听马克说你很喜欢装帧呢,要不要看一下我们店的私藏?”
克劳德先生一本本向我展示着他挑选出来的私藏,这些书代表着法国装帧不同时期的精湛工艺,有些技术甚至可能已经失传了。他说自己既卖书也爱藏书,有些自己特别喜欢的,干脆就不卖了。“但是,你知道的,真正的顶级好书,我自己也是留不住的,总有人比我更喜欢。”
克劳德•布莱佐是书店的第三代继承人,他说这个书店仍然保留着祖父的痕迹:木书架是祖父专门找人定做的,已经上百年了;小房间的马赛克玻璃窗是祖父找艺术家朋友制作的;角落里的古董电话机,是祖父那个时代装的,早就不能用了,他依然保留着……
“书店快两百年了,在外人看来,我们应该是拥有很多的财富了。”他边说边叹气:“哎,其实我们书店还欠着银行好多贷款呢!”
“说真的,如果把这些书都卖了,我的确会很有钱,很有钱哦!”他朝我笑笑,摊开手耸耸肩:“但是,这样有什么意思呢?太无趣了!人活着就得过得有趣,不是吗?”
他说,几乎每一天,书店里都会迎来新的访客。“他们不一定会买书,有些人甚至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珍本书。但是我能从他们脸上看到一种爱书人的幸福和期待。”
我们就这样一直聊天,翻书,拍照,直到书店关门。
我推开门,又迎来了街道的喧嚣,此刻夕阳斜斜地打在脸上,暖暖的。
离开法布街,到转角不起眼的面包店买了羊角面包。包装纸袋上,简单印着“创立于1892年”。
1837年的爱马仕,1854年的路易威登,1840年的布莱佐书店。
这些就是法国人的日常与奢侈。
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时候,我刚好在现场。看到一件美丽的事物在眼前消逝,不禁伤心惋惜,竟也久久沉默无言。巴黎的人们似乎并不热衷讨论这件事,继续着平常的生活、工作,偶尔淡淡地说,修好就可以了嘛。这种静默无言的守护,其实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吧!
正如,我们这些爱书之人,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寻着书籍发出的微弱而清晰的光,来点亮并指引着我们世俗的生活。也是用一种静默,守护着美丽书世界。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你知道的,真正的顶级好书,我自己也是留不住的,总有人比我更喜欢。”该句话既表达了克劳德留不住书的遗憾,又表达了克劳德对书有所归的欣慰。
B.文中描写的布莱佐书店的店主是一位看上去不苟言笑,但实际上非常幽默健谈的卖书人、藏书人。
C.文章运用插叙手法讲述了巴黎圣母院大火事件,是为了表现法国人在灾难面前淡定从容的态度。
D.“我”去巴黎朝圣布莱佐书店,收获的不仅是看到许多装帧精美的藏书,更是获得一种精神力量。
2.“人活着就得过得有趣”,“有趣”的生活是怎样的状态?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3.理解划线句子“这些就是法国人的日常与奢侈”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澎湃新闻对全国高考状元发去一份“2017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回收40份有效问卷。
问卷显示,40名高考状元中6位状元来自农村,其余85%的状元均是城镇户口。此外,父亲是公务员的状元占比35%,母亲为公务员的占比22.5%,远超其他职业。
虽然公务员与教师家庭可能相对更为重视教育,但是公务员与教师家庭,尤其是普通公务员与普通教师,并不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当前教育公平越来越得到维护与促进情形下,公务员与教师家庭在占有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在的孩子可以说已经能够基本实现在相同的基点上开展学业竞争,公务员与教师家庭出身,并不能对学生升学发挥明显的助益作用。
现在农村的父母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节衣缩食、尽最大努力为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而抱怨、纠结出身“不好”,往往会成为一个人不愿意努力的借口,出身于农家,不但不能成为其努力改变命运的动力,反而令其找到自暴自弃的理由,才是真正的悲哀。学生自身应该正确认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正确认识自我,如教育专家强调的,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自身的兴趣,找准闪光点,去做最大的努力,达到最好的成绩。如此理性看待出身差距,永远精进奋斗,一个人即便出身农家,同样可以获得璀璨的明天与精彩的人生。
(摘编自《2017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
(注)图片中的语句内容①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参与程度;②时常关心但不干涉26(65%);③比较干涉(成绩、选校等会过问)9(22.5%);④完全放任0(0%) 非常关注学习(成绩、选校等都会帮我决定)0(0%);⑤很少过问5(12.5%)
材料二:
高考状元们喜欢在学习知识中追求完美无缺,追求无所疏漏,在考试中过分看重分数,使思维处在了僵化的神经质般的模式上。许多高考状元们对来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够苛刻地按要求完成,而在完成任务时往往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思维是对来自应试教育做现成试题而又想获得完美答案的一种重复。高考状元们只是在应试上取得了暂时的成功,而他们却又往往以这一次成功引以为一生的骄傲。过分地回顾过去,却丧失了以后为更高远目标努力的动力。高考状元们的家庭背景往往不太理想。他们在学习上心无旁骛,梦想摆脱某种困境。一旦实现理想,却又陷入了没有目标的窘境,而在就业上却又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更为理想的指导,结果好多人也就听天由命。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他曾多次感慨:“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夫人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
(摘编自《高考状元的人生走向》)
材料三:
无论何种动机的“状元”炒作,都无法逃脱名利缠绕的怪圈,这种缠绕让基础教育生态始终无法真正好起来,并在很大程度上持续强化社会对教育的不当认知,让公众对教育的理解围于考试分数的粗浅层次,抵消素质教育等教育教学改革效果。
要彻底禁止“状元”炒作,就必须出台国家层面的监管“硬杠杠”,不仅要有行政部门的禁令,还要有明确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与处罚措施;不仅要有行政法规的约束,还要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禁止宣传炒作“状元”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要求,违反规定的学校、媒体以及新媒体机构要受到行政处罚,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状元”炒作现象。
(摘编自《禁止炒作“状元”,需要出台监管“硬杠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应对孩子的学习时常关心但不可干涉太多,而放任或过于关注学习,则不利成长。
B.高考状元们心无旁骛可以取得好成绩,但一旦没有目标,就容易陷入窘境,听天由命。
C.高考状元因无法逃脱名利缠绕而想进行炒作,这让基础教育生态始终无法真正好起来。
D.素质教育等教育教学改革效果被抵消,是与人们对考试分数的粗浅层次的认识有关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公务员与教师虽然更为重视教育,但是不占有优势的教育资源,也不能对学生升学发挥明显的作用。
B.农村父母要培养孩子成才,就要节衣缩食,这样才能让孩子正确认识家庭环境,理性看待出身差距。
C.状元们思维上僵化模式使他们缺乏自己独到见解,往往追求完美和没有疏漏,考试中十分看重分数。
D.学习艺术,注重人文素养,让钱学森思路开阔,素质全面,这是他科学上取得很高成就的必要因素。
3.如何才能使高考状元得到更好地发展?请从状元自身角度,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是以太极为本原的、秩序谨严的有机整体。此即《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太极整体观。《易传・序卦》则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详尽、气势恢宏的宇宙图景。《易经》六十四卦便是对这个宇宙图景模拟所得的一套严整的象数符号系统。这些是对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主流思想的独特表达。由于宇宙万物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个成员,当然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而这也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核心理念。
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此之谓《周易》的生生不息观,即《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和“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显示的发展观。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也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悲观绝望。当然,我们反对对人类前途的一切悲观论调,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恰恰相反,人类应该迅速警醒,从容应战,精诚合作,以顺利渡过难关。
《易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其中的“天地”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蓝天、大地,而应看作代表宇宙间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如天人、男女、上下、泰否、身心、内外等,《易传》以“阴阳”统称之。这就是说,如果阴阳两方面处于相互交感融洽的状态,则彼此都能亨通兴盛;反之,如果阴阳双方处于相互封闭隔绝的状态,则彼此都将走向衰败。此为阴阳交泰观。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全球问题,实质上便是天人之间长期紧张对立的后果,是人把大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宰割的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大自然对人的无知妄为“忍无可忍”而进行“报复”的必然结局,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诚如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巴里・康芒纳所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
《易经》曰:“‘节’,亨;苦节,不可贞。”意思是说,保有节度则会万事亨通,若以节制为苦,则诸事不利,不必占问。《易传》进一步阐发说,以谈笑自若的大将风度履险蹈危,以随时使自己居于恰当位置的自觉意识保持节度,以居中守正的刚健气魄创造亨通;大自然正是因为保有节度才使四季得以形成并各有成就;人类也应随时使自己保持节度并形成严格制度,这样才不会伤财害民。此之谓《周易》的节以制度观。大自然的负荷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中华文化一贯主张,知足者富,知足常乐。为了使人类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为了使人类能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
(摘编自赵建功《〈周易〉的生态伦理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认为人对待自然不应只顾及局部、短期利益,而应顾全大局和长远。
B.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是因为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
C.在面对宇宙的发展、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应当从容应对,而不必悲观。
D.《易传》将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统称为天地,也叫阴阳。阴阳合则万事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说《周易》的价值,然后从四方面分述,层次清晰。
B.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逻辑性非常强。
C.文章后四段都是先阐释《易》理,然后再结合现实,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
D.文章引用《周易》等有关论述,可以说是为当今某些问题的解决开具了中华文化的药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之所以被称为光辉的杰作,是因为其所蕴含的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对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主流思想有独特表达。
B.《周易》提出的节以制度观启发我们,为使人类有更高的生存质量、更理想的生存环境,每个人都需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
C.老子认为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这一思想与《周易》蕴含的阴阳交泰观是相通的。
D.中国“大跃进”时期提出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严重违背了《周易》的节以制度观,造成了伤财害民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收拾屋子吧!”“去去去,小孩子能干什么!”
②某中学为了弘扬雷锋精神,每月都组织学生带上扫帚、水桶、抹布,身穿校服统一到某一路段义务扫街。
③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学生毕业的通行证。创立此课程的校长提出:“学生必须亲手碰到泥巴,才能知道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劳动。”临近期末,为了不耽误农时,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菜。
④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一位学生参加某市“雏鹰金奖争章”夏令营活动时对150位学生的调查,请根据下面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回答问题。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2)请你就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中,咏花诗绝大部分是写梅花的,写樱花的仅有两首。梅花在唐代的长安也是非常受重视的,《全唐诗》中关于“梅”的,多达948首。____________?因为这是暖相气候造成的影响。唐代最初的200年一直是很温暖的,直到公元9世纪初,气候发生显著的突变,成为了冷相气候。____________,仁明天皇把紫宸殿庭院里原本种的“右橘左梅”,改为“右橘左樱”,用樱花替代了中国流行的梅花。这说明, ____________,导致梅花萎缩,樱花崛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