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青年报社社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于中小学是否需要引入教育惩戒制度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3.1%的受访学生家长表示不支持教育惩戒。

面对教育惩戒,有人说,惩戒只是一种手段,学生教育应以赏识和鼓励为主;有人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要把戒尺还给老师,让学生明对错、知敬畏;也有人说,教育者一定要明确教育惩戒与体罚的区别,适当的教育惩戒绝不等同于体罚;还有人说,社会要用制度为老师撑腰,但教育惩戒的限度和尺度还需合理把握。也有个别家长因孩子受到老师批评,不问是非曲直,到校无理取闹的现象…

教育部11月22日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对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等行为,教师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

读了以上材料,你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惩戒”的态度和看法如何。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对“教育惩戒”的看法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们: 大家好!我是高三年级的某某某,我今天发言的主要内容是对“‘教育惩戒’的看法”。 最近几年来,赏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成了主旋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为典型言论。这种教育理念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它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这种平等的、朋友式的教育理念,在育人成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中,产生了如此观点:学生只能夸奖,不能批评,否则就是对学生权利的侵犯。这种观点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有市场,老师们谈“惩”色变。甚至它还颇得部分家长的认同和首肯。经常地,有部分家长把某某老师对其孩子的几句批评,马上通过种种渠道传递到校方领导那里去,告上一状。其理由就是:这大大违背现代育人思想。在赏识教育中,是不是只能表扬,应不应该对学生有惩戒呢?我觉得赏识教育完全不排斥惩戒教育,只是选择教育时机和惩戒方式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如是说:“奖励和惩戒都是教师的专业权力。如果非要强制教师放弃这种权力,最终受害的是学生和社会。”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未成年人人格健康和谐发展。没有经历过教育惩戒的人,其生命成长是有缺憾的,经历过适当的教育惩戒的人,其人格能健康和谐发展。试想在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假如不管其行为的正确与否,遇到的全是表扬,那么这个孩子在将来再遭遇到挫折时,有可能就是手忙脚乱,应接不暇,被动无措。 既然在教育中,惩戒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那么是否随时随地一旦发现就马上实施,不计方法方式、不及后果地运用呢?显然也不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惩戒应以爱为前提,惩戒是为了完善孩子,使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中央教科所刘京铎教授认为:要用欣赏地眼光看待学生的言行,面对其缺点错误的时候,不是考虑教育工作的便利和制止其当时行为的快捷,而是是否促进学生的进步,引导学生改变或者放弃他的不恰当言行。 “爱为前提,惩戒是手段”,这是实施惩戒的根本原则。但是不是只要心中有爱,就可以随意挥舞手中的惩戒大棒呢?那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到底应如何使用惩戒这一手段呢?许多的教育大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资镜鉴的宝贵财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学生犯错后,经常采用的是“善意的补偿式的惩罚”犯了小错给全班同学唱支歌,较严重的做一件好事补过,严重的就罚他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说明书。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俄罗斯奥伦堡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伦达克教授说:“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某同学做错事情,需要批评惩戒时,总是把这个学生单独叫到办公室,绝对是只有他一个人,绝没有第三者在场,绝对不会当众批评、惩戒某一个学生。他对学生非常尊重。” 这些教育大家给我们指引了教育惩戒的方向,我们只要把握教育时机利用合理的惩戒方式面对学生,就会事半功倍。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这也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一是以受教育的主体写一篇发言稿;二是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阅读材料时,综合材料大意。确定立意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第一段材料谈论的是对于中小学是否需要引入教育惩戒制度进行了专项调查;第二段材料谈论的是对教育惩戒的不同看法,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赞成的还要有合理的惩戒,不能把惩戒与惩罚搞混淆了;第三段材料谈论的是育部发文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赞成教育惩戒,但一定是合理合适的。本题要求写一篇发言稿,首先格式上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即开头要有称呼,因为是考试作文,整个发言稿也要有一个标题。 参考立意: 1.合理的惩戒也是良药; 2.明确教育惩戒权是社会的进步; 3.无金箍,不成佛; 4.合理惩戒是素质教育的钙质; 5.惩戒乃师之担当; 6.教育惩戒是教师的权利; 7.谈教育惩戒的必要性。 行文结构:文章开篇先从赏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成了主旋律谈起;接着引出观点赏识教育完全不排斥批评,只是选择教育时机和批评方式的问题;接着谈论了教育惩戒的意义和教育惩戒要以爱作为前提,惩戒一定要抓住时机,一定要有合理的惩戒手段;最后再次强调我们要把握教育时机利用合理的惩戒方式面对学生,就会事半功倍。 素材: 1.惩戒手段应有灵活性和创造性。采用何种手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让学生在接受中认识到错误,进行洗礼,在非冲突中悄然发生转化。虽然两个学生犯同样的错,但未必用同一的惩戒手段对待之。老师不能千篇一律。如背诵校规校纪等。同样是背诵,可以是诗词,可以是人生哲理等。这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可能更好。 2.惩戒应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不要象孙云晓所说患上了“关怀强迫症”。即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别人不需要的或者是偏激的关怀。一厢情愿式的,自认为是为了教育、引导学生而草率随意,冲动冒失的处理问题,有可能更深地伤害了学生,那样教育效果就无从谈起了。 3.把握教育时机。教育时机到来时,所使用的惩戒措施效果明显,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而教育时机的选择应以有效、有益的标准来衡量。这个选择,应以是否有效触动学生的情感,能有效转变其思想和行为方式为基准。据此,当事件刚刚发生时,有的或许就是最佳教育时机,但有的也未必是最佳时机可能缓一缓效果更好。 4.约翰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儿童的过错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就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今年11月3日,高分七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月5日在轨开机工作并获取了首批卫星影像,标志着我国跨入1:10000比例尺航天测绘新时期。高分七号的全称是“高分辨率国土测绘卫星”,是目前高分专项系列卫星中测图精度要求最高的科研型卫星。与一般光学遥感卫星只能拍摄平面图像相比,高分七号还有一项神奇的本领,可以绘制立体图像,投入使用后,建筑物在地图上不再只是一个方格,而是一个个三维“模型”。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都是一个“追赶者”。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完成了许多惊人的创举。③从核技术到高铁,我们都已经接近和领先世界最高水平。④然而,在经历了快速追赶之后⑤中国能否继续保持领先,将直接取决于中国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⑥如何保持领先,⑦中国确实缺乏成功的经验来借鉴,⑧甚至有些以前遗留下来的惯式思维,⑨还会制约我们像一个真正领先者那样去思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种小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______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见到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狭窄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这种小巷,隔绝了俗世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侯,你向巷中走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频频招手。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哪怕一会,你的心情也会如巷尾幽深的古井,不再是喧嚣和急躁,______。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排比、夸张、借代

B.排比、夸张、对比

C.比喻、拟人、对比

D.比喻、拟人、借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春来时,常有几枝从墙头伸出不停摇动的娇艳的桃花杏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语中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说,《论语·子罕》中“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此意。

(2)《离骚》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人生态度。

(3)《扬州慢》中“______”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_____”实写诗人眼前扬州的凄景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五)

李白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①虎竹:兵符。②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③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④殊: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得乐观高亢,格调昂扬,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

B.首联写敌我两军态势,北方胡虏趁秋高马肥之际入侵,我大唐军队出塞奋勇抗击胡虏,“天兵”有鲜明的歌颂之意。

C.颔联与首联“天兵”照应,将领们接到朝廷征战的诏令,率领军队迅速抵达塞外战场,同仇敌忾,建功报国。

D.尾联征人安慰家人,不要嗟叹大军还未取得胜利,玉门关很快就会被攻克,表达了“兵”必胜的坚定信念。

2.本诗颈联意境奇妙,请结合诗句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