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吊兰比赛 孙晓静 新调来的陈局长是个吊兰迷。他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吊兰比赛

孙晓静

新调来的陈局长是个吊兰迷。他办公室里的吊兰很繁茂,十分讨人喜欢。

局里向来有这个风气,一把手喜欢什么,大家就都跟着搞什么。

年底,局里的宣传部为了响应一把手的爱好,决定举办一个吊兰比赛,据说奖品很丰厚。

大家把自己养的吊兰都搬出来,放到会议室里,只标出参赛编号,却不写上名字,然后进行投票选美。出人意料的是,陈局长却不参加,他说他要是参加对大家不公平。

大家一边欣赏着,一边说说笑笑地给自己中意的吊兰投票。当大家走到最后一盆吊兰前时,不觉都笑了起来。有人开玩笑说:“这么丑的吊兰也来参加比赛啊?这哪是吊兰啊,简直就是秃尾巴鸡。”

确实,那盆吊兰虽说也长出了不少枝蔓,但枝蔓上只有两个小苗芽,显得孤单又可怜。

综合处的冯处长在一边笑着说:“这是我养的,确实不是很好看。名次不重要,重在参与嘛。”大家纷纷笑了起来。

名次很快就出来了,办公室邱主任的吊兰获得了第一名,陈局长亲手把一台液晶大电视颁给他,邱主任乐得合不拢嘴。

冯处长的吊兰得了个倒数第一。他抱着花往回走的时候,目光偶然和陈局长碰了一下,他感觉陈局长的目光里意味深长。他心里“咯噔”了一下,但扭头就忘掉了。

过了几天,刘副局长要退居二线了,准备从现任处长中提拔一位来补缺,组织部让他们把推荐名单报上去。

局里搞了个民意测验,但不分伯仲,陈局长就招呼几位副局长来商量。局里有九个处长,各有所长,要挑出一位,还真为难。副局长们面面相觑。

陈局长说:“我的意见是推荐综合处的冯处长。大家看看有没有意见?”

刘副局长问他:“意见倒是没有,但得有个理由吧。”

陈局长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正是前些日子举办的吊兰比赛的唱票记录。他把记录递给副局长们传看。副局长们看过了,还是不明所以,都疑惑地望着他。

陈局长这才说:“咱们要提拔干部,让群众来测评。群众不知道将来谁能上,怕现在说了人家的坏话,将来人家上去给自己小鞋穿,自然小心翼翼,不敢说真话。于是,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但在这个记录中,却反映出了干部们平时的为人。”

副局长们一个个都愕然地睁大了眼睛。

陈局长笑了笑,这才接着说:“吊兰有个特性,就是要靠枝蔓上的苗芽来繁殖。我当初嫌自己带来的花太多了,办公室小,养不下,就给了每位处长一盆,其实这是有用意的。冯处长群众基础好,跟大家的关系都不错,大家才会到他那里去摘苗芽,把枝蔓摘成了秃尾巴鸡似的。关系不太好的,大家不好意思到他那里摘,才会那么茂盛。”

大家长嘘了口气。难怪陈局长当初给处长们发了吊兰,却不给副局长们发。

陈局长接着说,冯处长也不贪。比赛前,他让冯处长去买奖品,冯处长已经知道了这是给吊兰比赛买的。他要是贪,完全可以到花卉市场买一棵吊兰来参加比赛。大家都是业余时间养花草来怡情的,技术必然差些,花卉市场那些花,要型有型,要款有款,要是来参加比赛,一准儿能获奖。可人家冯处长没这么做,还搬着他那棵秃尾巴吊兰去参赛,真是难得啊。

大家连连点头。他们这才明白,陈局长这些吊兰,不是普通的吊兰,而是人心的试金石啊。

(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说局里向来有一把手喜欢什么大家就都跟着搞什么的风气,既说明一种不良风气,又为下文人们养吊兰,举行吊兰比赛做了铺垫。

B.陈局长是吊兰谜却不参加吊兰比赛,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好局长,绝不以权谋私,担心自己参加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影响比赛的公平公正。

C.冯处长的吊兰枝蔓上只有两个小苗芽,像个秃尾巴鸡,既说明冯处长工作繁忙无暇管理,也说明他不盲目跟风,讨好上司。

D.文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了陈局长这一人民好干部的形象,他勇于打破常规,暗自布局,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形象丰满。

E.“陈局长这些吊兰,不是普通的吊兰,而是人心的试金石啊”这一句意味深长,既说明陈局长用心良苦,又深化了中心,小处见精神,利益当前见人心。

2.冯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中“局里向来有这个风气,一把手喜欢什么,大家就都跟着搞什么”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AE 2.①为人乐观,不拘小节。自己的吊兰被人嘲笑也不放心上。赛后感觉到陈局长对自己的异样,并未采取措施,很快忘记。②群众基础好。跟大家的关系都不错,大家都到他那里去摘苗芽。把他的吊兰摘成了秃尾巴。③为人诚实,淡泊名利。比赛前,冯处长知道奖品不小,也没有买吊兰参加比赛。 3.①说明局里一直存在一种不良风气:盲目跟风,讨好上司。②为下文人们养吊兰,举行吊兰比赛,陈局长暗中布局推荐人才做了铺垫。 【解析】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B项,说明陈局长想利用这一活动测试人心,选拔干部,自己没参加的必要。 C项,说明冯处长群众基础好,大家摘了他的苗芽养吊兰去了。 D项,没有心理描写。 故选AE。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为人乐观”、“不拘小节”、“为人诚实”、“淡泊名利”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自己的吊兰被人嘲笑也不放心上。赛后感觉到陈局长对自己的异样,并未采取措施,很快忘记”,这表明冯处长是一个为人乐观,不拘小节的人。“跟大家的关系都不错,大家都到他那里去摘苗芽。把他的吊兰摘成了秃尾巴”,这表明冯处长身为领导,群众基础特别好。“比赛前,冯处长知道奖品不小,也没有买吊兰参加比赛”,这表明冯处长是一个为人诚实,淡泊名利的人。本题据此分析,回答时分条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这是一道概括作用题,回答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内容上的作用,首先要概括该语句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它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关注它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的情节分析。因为处于文章不同位置的语句其作用是不同的。此题的语段“局里向来有这个风气,一把手喜欢什么,大家就都跟着搞什么”的作用,内容上是说局里一直存在一种不良风气。“一把手喜欢什么,大家就都跟着搞什么”这就是盲目跟风,讨好上司的表现。结构上,下文写到了人们养吊兰,举行吊兰比赛,陈局长暗中布局推荐人才等情节,所以这句话在此为下文写到的几件事做了铺垫。本题据此从内容和结构上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强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强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选择――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强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强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也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找工作屡屡碰壁的姑娘,苦恼中拍了一段短视频传到网上后,收到了上万陌生人的安慰与鼓励。

②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③某大学宿管阿姨徐根娣退休之日,受到寝室800多名同学集体“请愿”挽留。

④云南小伙崔庆涛在高考结束后,与父母一起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以减轻家庭负担。收到北京大学通知书时,他正在工地上拌砂浆。

⑤公交调度员王刚通过社交网络发动亲朋好友帮助在寒风中卖红薯的老人。

⑥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38载,踏遍千山万水,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读了上面六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例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为期162天。本次北京世园会有“百园之园”之称,园区总面积达960公顷,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园会。以物联网和5G为“神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大脑”,北京世园会将园林艺术变成了人、科技、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视觉盛宴,是有史以来科技最先进的世园会。北京世园会吸引了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是有史以来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的世园会。

 

查看答案

下面是陆小峰同学给班主任王老师写的贫困补助申请,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贫困补助申请

尊敬的王老师:

我家经济条件不佳。我们一共姊妹三人,均在上学,祖母身染重疾,妈妈没有工作,家中只有爸爸一人工作,特申请贫困补助。以上情况均属实,如不相信可来府上一查。

此致

敬礼!

陆小峰

2018年9月6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            ,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然后            ,多可悲!

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            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            ,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B. 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C.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D.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B. 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

C. 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D. 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草率行事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作茧自缚

B. 轻举妄动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作茧自缚

C. 草率行事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自讨苦吃

D. 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