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②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命鼎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收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③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遂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又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选。

④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郡。

⑤始,张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鼎至越丐祠,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⑥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

(节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减)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制以鼎守左仆射枢密院事  ______(2)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  _______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命鼎德(     )

A.革职     B.审讯   C.抓捕   D.问责

(2)因奏其事,上改容之(      )

A.感谢     B.道歉   C.推辞   D.告诉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而不治,孰不可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可讥(《游褒禅山记》)

B.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C.朝论谓二人极天下选          不知东方既白(《前赤壁赋》)

D.遂出其人郡                  天下莫柔弱水(《诸子喻山水》)

4.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鼎至越丐祠,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5.第⑤段画浪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

6.根据②③④三段的内容,分别用3个四字短语概括赵鼎的人物形象。

 

1. (1)掌管 (2)你们 2.(1)B (2)B 3.B 4.秦桧暗中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先弹劾他们。张浚当初请求辞职,有圣旨召见赵鼎。赵鼎到越丐祠,秦桧讨厌他逼迫自己,贬他做泉州知州。 5.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 6.执法严明 慧眼识人(才) 仗义执言(刚正不阿、正直敢言)。意思接近即可,顺序不可颠倒。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本题第一句:“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翻译为“下诏书任命赵鼎为左仆射并掌管枢密院事”。制,下诏书;知:掌管。 第二句:“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翻译为“艮岳花石之扰,都出自你们”。尔曹:你们。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在文言实词的含义可能有好几项,到底选哪一项,要根据语境来选择。具体的语境要在原意的基础上判定。 第一句“命鼎鞫德”,是皇帝命令赵鼎审讯王德。鞫,审讯。因为“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 故选B。 第二句“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翻译为“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 谢,道歉。因为皇上回到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宫,赵鼎看到了,责怪他们并上奏皇帝,皇帝才向他道歉。 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 A项,为,句末疑问词,表诘问,“呢”/动词表判断,是。 B项,都解释为介词,认为。 C项,结构助词“的”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介词,到 /介词,比,表示比较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重点词“阴”,暗中;“乃”,于是;“恶”,讨厌;“徙”,官职变动,这里指贬官。“徙知泉州”省略句,“徙(赵鼎)知泉州”。整个句子翻译为“秦桧暗中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先弹劾他们。张浚当初请求辞职,有圣旨召见赵鼎。赵鼎到越丐祠,秦桧讨厌他逼迫自己,贬他做泉州知州”。 5.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疏通需断句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找句中重要标志,如对话标志,句式特点等,也可以根据句子的主谓宾来加以断句。 本句的意思是“但是秦桧心机深险,外表随和而心中却不同,赵鼎与张浚逐渐发现了他的这个特点,于是一起商量着要弹劾秦桧”。第一个主语是“秦桧”,说他“机阱深险”而且“外和而中异”,第二个主语是“赵鼎与张浚”渐觉,乃谋共劾之。“乃”虚词,在其前断开。 6.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归纳文意,具体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原文第二段讲赵鼎依法制裁了刘光世部将王德,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收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表现了他执法严明的特点。 第三段写赵鼎任左仆射掌管枢密院事时,处理政事恰当,任用人才得当。表现了他的才能出众。 第四段写皇帝的内侍移竹栽入内,赵鼎见了,又责备又阻止。表现了他敢于坚持正确的做法,直言刚正。 在归纳的基础上,概括赵鼎的形象特点即可。注意题干要求用3个四字短语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越调)平湖乐

(元)王恽

采莲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横练:横铺着的白绢。②入手:到来。

1.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越调”是曲牌,“平湖乐”是曲名。 B.“越调”是宫调,“平湖乐”是曲牌。

C.“越调”是曲牌,“平湖乐”是曲调。 D.“越调”是宫调,“平湖乐”是曲名。

2.从表达的情感看,下列作品中与本学期学过的作品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B.(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C.苏幕遮(周邦彦) D.(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3.本作品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干净

孙道荣

①工头指指身后的中人,对他说,经理,这是我们最好的水电师傅了,姓黄。他一定能帮你修好。

②他看了一眼,没见过,见过也记不得,工地上成百上千的工人,他哪能都记得啊。再说,工地上的工人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连工头有时候都分不清谁是谁。他说,那好,黄师傅,我们走吧。

③岳父家的下水道又堵了,弄得家里水漫金山,臭气熏天。接到电话后,他赶紧让工头找个水电工,去帮他处理下。

④他打开了车门。黄师傅拎着一个皱巴巴的工具包,跟在他身后,犹疑地说,经理,我身上太脏,你告诉我地址,我还是自己骑车过去吧。

⑤没事,快上车,家里水管还在往外冒水呢,来不及了。他说。

黄师傅扭扭捏捏地上了车,欠着身坐下,两只腿,紧紧地蜷缩在一起。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紧张的,黄师傅的脸上,全是汗水,黄师傅用手背一抹,本来又黑又灰的脸,变得更花了。

⑦他从后视镜上瞄了黄师傅一眼,一踩油门,向岳父家开去。真是越急越乱,半路上,小车的后胎爆了。他无奈地将车停靠在路边。

⑧只能打的了。可是,这条路上几乎没什么出租车,偶尔经过一辆,还是有人的。他焦急地四处张望,不远处有个公交站,他走过去一看,线路经过岳父家附近。正在这时,一辆公交车,缓缓驶了过来。

⑨他和黄师傅,一起跳上了公交车。乘客不多,还有几个空座位。他找了一个双排的空位子坐下,正犹豫着要不要喊黄师傅过来坐,黄师傅已经在他前面的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他松了一口气。刚才在小车里,他就闻到了黄师傅身上很重的汗馊味。

⑩随着车子的颠簸,他微微打起了盹。虽然不必像黄师傅们那样日晒雨淋,但他这个项目经理,其实也是蛮辛苦的。车子里忽然嘈杂起来。是一个大站,上车的乘客很多。车厢里骤然挤了起来。“妈妈,好挤啊。”一个小女孩的声音。

⑾他寻声看过去,在他前方,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被人群挤压到座椅边,一只手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倾斜的身子似乎随时会摔倒的样子。他有点迟疑,要不要站起来,给这对母女让个座。坐在前面的黄师傅,忽然站了起来,“小姑娘,你来坐吧。”

⑿小女孩的母亲看了看黄师傅,又快速瞄了一眼黄师傅坐过的座位,坚定地摇着头,“不好意思,我们马上就到了,我们不坐。”说着,一把拉住正准备往黄师傅的座位上坐的小姑娘,向后车厢挤去。黄师傅尴尬地站着,扭头看着小女孩,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向后挤去。他和黄师傅的目光,不经意地在一起。黄师傅难为情地低下了眼帘,闷头又坐了下去。

⒀到站了。下车的时候,他惊讶地看见,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还挤在车厢的过道上,她们没有下车。黄师傅拎着工具包,跟在他身后,向他岳父家走去。

⒁上楼的时候,黄师傅忽然自嘲地对他说,汗味太重了,连坐过的座位人家都不肯坐。他重重地拍拍黄师傅的肩膀,什么也没说。

⒂第二天,他就让工头在工地上,建了一个淋浴池。这笔经费,预算里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他已经想好了,如果公司不肯出这笔费用,他就从自己的承包奖里支出。

⒃他觉得,自己做不成什么大事,但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工人,能够干净一点、体面一点地走出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8期)

1.赏析第⑥段中关于黄师傅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2.第⑿段划线句中加点的“撞”字富有表现力,请作赏析。

3.分析小说中他(经理)对黄师傅的前后态度转变及其原因。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的“技”与“道”

赵海菱

①宰牛本是一项谋生技能,但在庖丁手下却升华为精妙绝伦的艺术表演。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者,技术与技巧也;道者,内在规律也。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出天机自运、出神入化。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等,其境界之高下,往往与创作者重“技”还是重“道”密切相关。

②诗有诗法,画有技法,琴有指法,书有笔法,对创作者来说,掌握“技”并不太难,只要勤学苦练,便能驾轻就熟。而“道”的境界,则决非常人所能企及,它需要极精微的感受、极透彻的洞察、极忘我的投入。就文艺作品而言,“技”表现为形式,“道”表现为内涵;“技”表现为姿容,“道”表现为意态;“技”表现为工巧,“道”表现为神妙……比如同样是写夏景,“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是“技”,“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则入“道”;同样是画“深山藏古寺”,在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的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的则入“道”……

③究竟如何才能超越“技”的层面,更上一层楼而抵达“道”的化境?重视美育是一条切实的路径。

④美育与美术是不同的。美术,指的是用具体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美育,则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来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蔡元培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德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指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这一观点,与我们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美育宗旨不谋而合。在我国文化传统里影响最大的儒、道、佛三家,从总体上来说,其审美旨归都为“和谐”。儒家侧重于(    )关系之和谐,道家侧重于(    )关系之和谐,佛家侧重于(   )关系之和谐。雅正、飘逸、宁静之美,表面看去,各有不同,但究其实质,皆为“和谐”。在我国,自古以来,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水乳交融、相互渗透。仁爱、宽恕、谦恭、诚信的道德追求,对立统一、周而复始的圆形思维方式,刚柔并济、阴阳相生的强身健体之道,一同滋养华夏民族的身心与情感,化育“文质彬彬”的完美君子人格。先学做人,后学为文,“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坚实的“美育”作为基础,“美术”方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陆游在《示子遹》中谆谆告诫其子曰:“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自言年轻时写诗,只知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到了中年才领悟到,诗为六艺之一,肩负着治国安邦之使命,岂可等同于文字游戏?如果要立志做个诗人,那就务必懂得,声韵偶对、字斟句酌只是雕虫小技,仅仅在这上面劳心费神、花样翻新,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重要的是要在“诗外”——即在“道”上下功夫。

⑤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

⑥“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要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阔视野与胸襟。胸中有丘壑,下笔才能满纸云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真真切切地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体悟社会中的美与丑、清与浊、正与邪、真与伪,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当今这样一个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⑦“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歌德说:“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一个人的品格和操守、修养与情怀、才思与识见,都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和启发。庄子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诸葛亮曰:“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善于不断从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才能在创作时文思泉涌,拥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艺术”。

⑧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

(《光明日报》2018年12月11日,有删改)

1.第①段加点词“境界”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三个短语依次填入第④段的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与自我内心    ②人与自然    ③人与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3.能根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美育教育工作坚实,是可以促进美术教育的。

B.任何艺术创造都是先“技”后“道”的产物。

C.做人和为文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分主次的。

D.只要投身时代洪流,就能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4.有人认为第⑦段引用了庄子、诸葛亮和杜甫的名言,有堆叠之感。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

5.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按要求选择。

(1)近年来,美国肆意加征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给两国经贸关系蒙上了阴影。有媒体评论说,面对疾风骤雨,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近14亿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底气。下列最能体现中国人民面对经贸摩擦的信心和底气的诗句或谚语是_______

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B.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_______

所谓理性认识是通过人的头脑,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等等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感觉到的现象加以研究,                           ,即事物发展的规律。

①及其他种种非本质现象          ②抽出事物的本质

③抛开事物的虚假现象            ④找出事物的来龙去脉

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海不辞水,____________。            (《______·形势解》)

(2)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3)《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白描手法,把男女主人公在离别时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