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己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己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己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素,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智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二: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如智能缴费、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终端产品。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带来诸多挑战的压力。

B. 德勤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已形成多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C.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

D. 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存在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信息壁垒等多种风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B. 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C. 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D. 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市居民参与,没有真正以人为本。

3.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C 2.D 3.材料一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及现状,突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着重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侧重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C项,“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表述错误。原文为“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做出响应。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D项,“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曲解文意,原文为“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故选D。 3.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文意,探究并概括文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材料一第一段“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介绍了智慧城市产生的背景;第二段“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己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第三段“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分别介绍了中国智慧城市的现状及在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第一段“智慧城市就是……”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第二段阐释了智慧城市的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二是……三是……”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法、道各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理论和方案。 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并从“人性善”的前提出发,对权力行使者寄予“自我良善”的期待。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儒家相信人的道德自觉和内心的自我约束,希望通过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孔子有关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首先是针对执政者提出的,其“庶人之礼”与“士人之礼”的区别,同样意在给权力执掌者提出更高的道德性要求。在儒家的社 会等级理论中,统治者阶层优越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要与其重大的伦理责任相对应:士者为仕,不仅要自己修身以成仁,还要为“一国兴仁”,为“天下兴仁”,要“泽加于民”。儒家的吏治思想内涵存在于其博大的“仁学”理论体系中。这一理论所构建的道德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其反复强调和敦促统治者以德修己、立身惟正的理念,也对现实政治和吏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法家批判儒家喻君臣为父子的“亲情谎言”,而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在“君臣利异”及“坏人”假设的前提下,主张对臣下全面防范、制约。韩非子认为人君若要等待臣下“忠其心、诚其意、不我叛”,必将陷于被动。对待臣子,君主唯有主动出击,科之以法、驭之以术,方可立于不败。因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法家吏治思想的核心:严明赏罚,奖功罚过——广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处罚官吏的违法行为,督促官吏尽职守法。在以法治吏的同时,为君主者还必须懂得和善于运用权术驾驭臣下:暗中试探、观察、发现、控制、打击臣下的种种不轨行为,以“非常”手段实现权力控制。“法”与“术”相互配合,构成法家吏治主张的主体框架。

在吏治问题上,道家对现实中的政府权力及制度的合法性心存质疑:“大道废,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道家看来,现实中的圣人及其礼法制度都是失道的产物,它们的存在和正当性于天道无据,甚至是违反天道的结果。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在现实的吏治问题上,道家的主张和理论贡献如下:主张“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的权力价值取向,为吏治的开展提供前提和方向;以“守道”“无为”为权力运行法则,借此批判现实政府的扰民之政,主张废止“损 不足以奉有余”的“恶法”;以效法天道、抱朴守真、崇俭寡欲等修身理论告诫天下人秉持中和,克服贪欲和自我膨胀,对执掌权力的官员来说,以上告诫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摘自孙季萍《封建帝制下吏治的努力与无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士者为仕,自己要修身成仁,也要为“一国兴仁”,其博大的仁学体系成为后来选择权力执掌者的标准和依据。

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具备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并希望以此引导改造社会,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

C.法家的吏治理论否定了儒家的君臣“亲情谎言”,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主张使用“法”“术”实现权力控制。

D.法家和道家的吏治思想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均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恶”,明显有别于儒家“人性善” 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论证儒、法、道三种思想对中国古代吏治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

B.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理透彻,明确地指出了三种吏治思想各自的特点。

C.作者对儒、道思想持有明显的褒扬态度,但在对法家的介绍中却暗含一种批评态度。

D.主体部分对三种吏治思想的阐述,对比色彩明显。法家和道家思想都对儒家思想存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但在本文中却难以找到“君权神授”观点的理论支撑。

B.法家思想从“人性自利”出发,统治者在此思想下来治理百官,不能被动等待百官的忠诚,而要“法” 与“术”并用。

C.因为认识到政治实为“恶之源”,所以道家的吏治思想主张“守道”“无为”,即现实政府不能有所作为,否则即为扰民。

D.道家思想明显不同于儒家、法家思想,但它有很多积极合理的主张,其中一些主张对封建统治者来说,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

国家邮政局的调查显示,多数快递员的月收入仍然在5000元以下,月薪超万元并不普遍。尽管在“双11”期间快递员的收入普遍提高,但大部分也不超过万元。据国家统计调查,快递员的主要压力来自多方面,包括工资福利低、工作时间长、快件难送、罚款赔偿、客户不理解、社会认同感低等。

——《中商情报网》

材料2: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吸引了超百万人报名参与。报名备考过程中,有不少考生在网上咨询“想当咸鱼,哪些岗位事少钱多?”“工作不好找,先考个公务员垫个底怎么样?”“求蹭运气!有没有考公大神出没?”

在职的年轻公务员:乡镇基层,扶贫驻村,节假日正常上班,工作密集好像在给毛毛虫数毛。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每天像一只旋转陀螺,没时间喝水上厕所,憋尿和憋材料一样是基本功。

——《半月谈》

材料3:

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照样会过得很幸福。

——刘心武

青年人始终要面临着走向社会、选择就业的苦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小明不清楚怎样购买火车票,同学小刚、小军等人分别给出了一种方式。请你对六种方式加以归纳,简要说明购票办法。字数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近几年来,_______________,当事人获得的国家赔偿更是屡屡引发热议。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次性获得如此“巨额”的国家赔偿,似乎是件值得庆贺的好事。但相比于赔偿,当事人失去的时间、青春、尊严、人生无疑更加“值钱”,作为当事人,___________。因此,对于国家赔偿,很少有人会觉得过多,更没有人愿意以自己拥有的自由去“交换”这种得来不易的赔偿。人人都知道,在监狱里蒙受冤屈,与普通的上班工作压根儿就不是一回事,当事人受到的身心创伤,非亲历者不能体会。所以,法律界一直有一种观点:__________,即便它不能完全抚慰冤狱受害者的伤痛,起码也表明了国家的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     ),促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其文物价值,可说是      。整个千佛洞地区是个艺术宝库,至少      了1400多年的带有历代艺术风采的壁画、雕刻、经卷等等。背景题材即使以佛教文化为主,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是人类文化的宝藏和精神财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坐落   闻名于世  无与伦比  累积 B.坐落  名垂千古  不可或缺  积淀

C.分布   名垂千古  不可或缺  积淀 D.分布  闻名于世  无与伦比  累积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敦煌石窟艺术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B.敦煌石窟艺术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化、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C.在古代艺术家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化、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D.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背景题材虽然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B.虽然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C.即使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不同时代的艺术品还是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D.即使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