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歉信 张殿权 康镇长上任第一天,就到该镇最偏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歉信

张殿权

康镇长上任第一天,就到该镇最偏远的魏家沟村及相邻的几个村去走访困难群众。

魏家沟及相邻的几个村,原来交通十分不便,村里的很多城里人稀罕的农副产品都运不出去,村民的收入也增长缓慢。但他们不等不靠,经过几年的苦干,几天前终于修通了一条长5公里的路,连接上了通往镇里的那条乡镇公路。

康镇长看着这条并不标准却可以通车的路,流下了眼泪。他在给村民开会时,带着感情说:“这几年,你们‘沐雨节(栉)风’、不畏辛劳修筑了这条通往外界的路,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敢想敢干、不畏艰难的‘沐雨节风’精神!这种‘沐雨节风’精神,值得我们全镇学习!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你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为我镇创造出了这种‘沐雨节风’精神!”说着,他向广大村民深深地鞠了一躬。

旁边的镇宣传委员听到康镇长把“沐雨栉风”说成了“沐雨节风”,很是尴尬,想提醒康镇长,又觉得不妥,便没有吭声,让康镇长继续说了下去。好在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

第二天,康镇长把镇宣传委员叫到了办公室,说:“我昨天犯了一个错误呀,你怎么没有提醒我?”

宣传委员故作不解地说:“您犯了错误?什么错误?我……不知道呀。”

康镇长叹了口气,说:“唉,昨天我给魏家沟村民开会时,把‘沐雨栉风’说成了‘沐雨节风’。这些年我一直都以为‘栉’应该读成‘节’,早上我无意中翻词典时,才发现这是错的,真是不该呀!”

宣传委员说:“哦,我倒没有注意……不过,这也没有啥,那些村民文化水平低,他们也听不出来。”

康镇长很认真地说:“不对!我当时就说他们的‘沐雨节风’精神值得我们全镇学习,下一步全镇学习时,如果都把这种精神叫作‘沐雨节风’精神,岂不成了笑话?退一步说,文化水平高的群众心里明白,知道叫沐雨栉风精神,但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依然叫‘沐雨节风’精神,这不更造成了混乱、成为了笑话吗?”

宣传委员说:“那,您说咋办呢?”

康镇长说:“我刚才想了想,我要给魏家沟村民写一封公开信,承认错误,并道歉。这样,就不会以讹传讹了。”

宣传委员有些为难地说:“有这个必要吗……这会不会有些小题大做了……下次开会讲正确的不就行了吗?”

康镇长立即站了起来,说:“这怎么能叫小题大做呢?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必须这样做!”

宣传委员低下头,说:“康镇长说得对——”

康镇长又说:“因为今天县计生委领导要来镇里检查工作,我走不开,但这件事又不能拖,因此,我想,这封信就由你亲自送去,并代表我当场向广大村民道歉。”

宣传委员说:“那好吧——”

康镇长给魏家沟村村民写的道歉信,很快就传遍了全镇,很多人都感到十分稀奇,不少老百姓都认为这个新来的康镇长是一个务实的人,一定能把工作干得很好,全镇上下的干劲都被鼓舞了起来。

镇宣传委员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素材,向康镇长汇报后就写了一篇通讯报道投到了市日报,市日报很快就发表了这篇稿子。这下子,这件事在全市都有了很大影响,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康镇长的爱人在县里工作,康镇长一般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打电话时康镇长并没有跟她说过这件事,她也是从报纸上知道的。但她又很不解,于是晚上给康镇长打电话时,问:“你可是中文系毕业的,你以前念这个词,都是念‘沐雨栉风’,现在怎么会念错呢?而且是连续念错?”

康镇长笑了笑,说:“老婆呀,我刚来镇上工作,要打开局面,就要让别人快速地了解我,否则,别人就会对我胡猜瞎猜,不敢跟我交心说真话,工作就很难开展。通过这件事,我要让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知道,我不是来镀金的,我是一个实干的人……这个方式,可比你苦口婆心地挨个向他们真诚表态,还立竿见影哪!”

妻子也笑了,说:“你下去之前,我还担心你不一定能适应乡镇工作呢,呵呵……这下,我放心了,你还是很有智慧和工作方法的。你好好干,当个实干家,我和女儿都看着你呢!”

康镇长说:“我不会让你和女儿失望的!”

1.第(2)、(3)段写“路”的作用是什么?

2.康镇长的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1)照应(呼应)首段“最偏远的魏家沟村”的内容。 (2)交代出魏家沟村偏远、交通不便的环境特点,表明乡镇工作、特别是扶贫工作任务艰巨(困难很大、任重道远等表达均可)。 (3)烘托人物形象,反映出康镇长心系偏远乡村困难户。 2.(1)心里装着偏远乡村的贫困百姓。从“康镇长看着这条并不标准却可以通车的路,流下了眼泪”可以看出。(2)有智慧、讲究工作方法。从故意念错字再写道歉信以打消百姓顾虑可以看出(或从他妻子说“你还是很有智慧和工作方法的”可以看出。)(3)有实干精神。从他和他老婆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比如“让群众知道我不是来镀金的,我是一个实干的人”,“你好好干,当个实干家,我和女儿都看着你呢”“我不会让你和女儿失望的!”。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第(2)、(3)段写‘路’的作用是什么”,然后到这两段圈出写“路”的句子,再依据位置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 首先找出第(2)(3)段写路的文字,如“……几天前终于修通了一条长5公里的路,连接上了通往镇里的那条乡镇公路”“康镇长看着这条并不标准却可以通车的路”“不畏辛劳修筑了这条通往外界的路”,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这“路”不标准,且是可以“通向外界的路”,由此可知,故事的发生地魏家沟村地理位置的偏远以及交通的不便利,以此表明此处扶贫工作任务的艰巨,并侧面烘托出康镇长心系偏远乡村困难户的精神,这些属于内容上的作用。 然后分析这“路”的内容与前后文的关联,文章第一段交代“最偏远的魏家沟村”,那么此处对“路”的情况的介绍,与第一段的“最偏远”形成呼应。 2.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康镇长的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如一开始,“康镇长上任第一天,就到该镇最偏远的魏家沟村及相邻的几个村去走访困难群众”“康镇长看着这条并不标准却可以通车的路,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看出康镇长心中装着困难百姓,尽职尽责;如给村民讲话的时候,他故意读错字音,后来在妻子的追问下道出实情“老婆呀,我刚来镇上工作,要打开局面,就要让别人快速地了解我,否则,别人就会对我胡猜瞎猜,不敢跟我交心说真话,工作就很难开展。通过这件事,我要让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知道,我不是来镀金的,我是一个实干的人……这个方式,可比你苦口婆心地挨个向他们真诚表态,还立竿见影哪”,这说明康镇长聪明智慧,讲究工作的方法策略;如康镇长与妻子的对话以及妻子的嘱托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有实干精神的干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亚当· 斯密是将经济问题放在一个复杂的道德与法律背景下进行讨论的。他所理解的人,其实是具有道德感并遵守规则的人。休谟说,斯密从“我们的最普通的、广泛的感情之中,寻求正确、合理、恰当、公正的基础”。假如一条狗在街上被车轧死,不论什么人看到了,其心灵都会被触动。斯密将这称为“同感”或者说“同情”,就是“设身处地”。据此,斯密建立起了一个壮丽的道德理论大厦。正是这种“同感”,自然地对人的利己心构成了一种约束。市场要正常运转,需要交易者承认对方的利益跟自己的一样重要。所幸,人们天生具有的同感,使人趋向于节制,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利己心。有一句俗话,自己挣钱,也要让别人挣钱。这里面其实就是同感发挥作用,而使个人节制自己的利己心。

②当然,斯密清楚地知道,假如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仇家死亡的惨状,也许会欢呼雀跃,而这种反应肯定是不道德的。因此,人是需要规则约束的。而能够发现道德规则的,不是事件中的当事人,而是旁观者。斯密说,发现情感之正当性、合宜性之有效途径,就是“公平而博识的旁观者的同感之情”。所有人都是当事人,但所有人又都可能是旁观者,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即可自发地形成一些获得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则。比如,即使是盗贼,也知道偷窃是不正当的行为,因为,设身处地,他也不愿意别的盗贼偷窃他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是他偷来的。因此,禁止盗窃就是斯密所说的“天然的正义法则”。

③人只有遵守规则,才不会走向毁灭。斯密相信,“如果人类没有普遍地把尊重那种重要的行为准则铭记在心,人类社会就会崩溃”,市场自然也不可能正常运转。而宗教的作用,正在于促进人们遵循这些规则。因为宗教告诉人们,人们经过教化也逐渐相信,“这些重要的道德准则是造物主的指令和戒律,造物主最终会报偿那些顺从的人,而惩罚那些违反本分的人。”大约正是据此,有学者提出了“有教堂的市场经济”概念。如果这里的教堂并不是指狭义的基督教堂,那么,其实我们看到,明清时代的中国最成功的商业活动,就是“有教堂的经济”,徽商、晋商、浙商,无一不深深浸润在儒家伦理的气氛中,并以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生活。这些商人对儒家伦理的虔诚态度,可能也正是诸多家族基业维持上百年并平稳扩张的制度基础。

④斯密批判妨碍个人追求其自由和财富的种种制度,以确立一种“自然的自由制度”,但是,这样一套制度并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都有资格享有的。假如缺乏基本的道德约束,市场必然就是扭曲的。今天人们在中国看到的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扭曲的市场。在道德消解之后发育出来的市场,肯定是疯狂的。

⑤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接受道德规范的约束,通过国家权威,强制执行正义准则,是必要的。斯密所设想的社会,不是一个以金钱为唯一价值的商业化社会,他追求的是“文明”社会。而构成这个社会的人是开明的、遵守规则的人。法律、道德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乃是个人从事其市场活动的制度背景。也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追求自己的财富和幸福的努力才会造福于其他人和整个社会。否则,每个人是所有其他人的敌人。那可决不是一个值得过的生活。

(选自《市场的背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同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感”就是“同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它属于人们“最普通的、广泛的情感”,它也是建立正确、合理、恰当、公正的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B.“同感”对人的利己心构成一种约束,使交易者承认对方的利益跟自己的一样重要,学会尊重交易对手。

C.假如一个人看到自己仇家死亡惨状而欢呼雀跃,这种反应虽不道德,但也许人人都会有,所以这种反应属于“设身处地”的“同感”。

D.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自发地形成一些获得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则,才叫做“同感”。

2.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盗贼也知道偷盗不正当,因此盗贼也会自发地认同“禁止偷盗”这样的“天然的正义法则”。

B.明清时代成功的商人对儒家伦理的虔诚态度,正是诸多家族基业维持上百年并平稳扩张的制度基础。

C.只要人们有道德约束,趋于节制,克服欲望与利己心,市场就不会扭曲。

D.亚当·斯密所设想的社会不是以金钱为唯一价值的商业化社会,他追求“文明”社会,主张从事市场活动的社会人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家贫,有大志,不廉隅。事继母称。   

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晋朝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高祖参府军事。十二月,牢之至吴,而贼缘道屯结,牢之命高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所将人多死,而战意方厉,手长刀,所杀伤甚众。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为贼所困,乃轻骑寻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四年五月,恩复入会稽,杀卫将军谢琰。十一月,刘牢之复率众东征,恩退走。牢之屯上虞,使高祖戍句章城。句章城卑小,战士不盈数百人。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贼乃退还浃口。于时东伐诸帅,军无律,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唯高祖法令明整,所至莫不亲赖焉。

元兴元年正月,骠骑将军司马元显西伐荆州刺史桓玄,玄亦率荆楚大众,下讨元显。元显遣镇北将军刘牢之拒之,高祖参其军事,次溧洲。玄至,高祖请击之,不许,将遣子敬宣诣玄请和。高祖与牢之甥东海何无忌并固请,不从。遂遣敬宣诣玄,玄克京邑,杀元显,以牢之为会稽内史。惧而告高祖曰:“便夺我兵,祸其至矣。今当北就高雅于广陵举事,卿能从我去乎?”答曰:“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三军人情,都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讳当反复还京口耳。”牢之叛走,自缢死。何无忌谓高祖曰:“我将何之?”高祖曰:“镇北去必不免,卿可随我还京口。桓玄必能守节北面,我当与卿事之。不然,与卿图之。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桓玄从兄修以抚军镇丹徒,以高祖为中兵参军,军、郡如故。

(选自《宋书·武帝本纪·刘裕传》,有删改)

注:①廉,厅堂的侧边;隅,角落。廉隅,指田地房产。②觇(chān)窥探,侦察。

1.下列与“我将何之”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隅     治:治理

B.以孝称     谨:恭敬

C.长刀     奋:扬起

D.军无律     御:统治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事继母孝谨称 ②弱天下之民 ③乃轻骑寻 ④填然鼓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B.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C.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D.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裕奉命领数十人前去侦察敌情遭遇叛军,后经刘敬宣率领部下出来寻找才解围。

B.孙恩率众卷土重来,攻入会稽,杀死了卫将军谢琰,句章城矮小守军少,被攻占。

C.刘牢之投降桓玄后做了会稽内史,但被剥夺了兵权,牢之恐惧难安,最终叛走。

D.何无忌问计于刘裕,刘裕建议他跟自己回京口,并且告诉他自己对桓玄有两手准备。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

(2)三军人情,都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 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此诗当作于唐广德元年(763年)年底,吐蕃攻陷蜀郡西北的松州、维州、保州,时杜甫欲下江东,拟由阆州乘船沿嘉陵江南下。此诗或作于离梓之前,或作于抵阆之后。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③江城:作者所在的梓州。

1.下列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的是“正值年终岁尾,我作客天涯,边境上战争还在进行。”

B.颔联写的是“吐蕃进犯雪岭,敌军攻陷三州的鼓角声震动着江城。”

C.颈联写的是“人世间天天都在流血,朝廷上有谁敢请缨出征?”

D.尾联写的是“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仕途寂寞的我亦心潮激荡!”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一句紧承首联“用兵”二字;“烟尘”,指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

B.首联“还”字,既有“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之意,也有“中原战事未了”之意,此字隐含诗人对生活和时局的失望与叹息。

C.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例如:颔联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和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颈联使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诗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殷忧和关注,对国家的热爱,以及无路报国的苦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鄙人昨日在操场不慎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刘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

C.上周本人不慎丢失《白鹿原》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万分感谢。

D.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的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正在流行,“葛优躺”“懒猫瘫”等表情包疯传,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是那样的状态呢?

                                   ,笑过之后,还会继续出发。

①就业的压力、生活的预期让很多年轻人跑着也赶不上

②实际上大多数青年人依旧在梦想之路上大步向前

③很可能就是奔跑之余路上歇歇的调剂品而已

④这类表情包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让一些年轻人的内心产生了共鸣

⑤更不要说“躺着”“瘫着”

⑥他们对“葛优躺”“懒猫瘫”点赞、转发、戏谑

A.②③④①⑤⑥ B.②⑥③④①⑤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⑥①⑤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