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 葱 侯德云 朋友老刘在晚宴上讲一个卖葱的故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 葱

侯德云

朋友老刘在晚宴上讲一个卖葱的故事,刚起头我就笑。老刘瞪我一眼,说,笑什么笑?我说,我想起《手机》里的卖葱。老刘发愣,手机里卖葱?电子商务啊。我说不是,作家刘震云有个长篇小说叫《手机》,里边有个卖葱的故事。老刘说,奥。

老刘没问《手机》里怎么卖葱。他不问我也得说,话头赶到这里了嘛,对不对?

我说,《手机》里边的主角叫严守一,哎哎,拍成电影了嘛,电影也叫《手机》,老刘你没看过?老刘摇头。我用眼睛扫扫别人,也都摇头。嗨,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我接着讲卖葱。

严守一他爹老严,跟谁一起卖葱(那人我给忘了),一天说话不超过三句的人,跟那谁卖葱,卖得眉开眼笑,都会讲笑话了。老严的变化,让严守一觉得,世上最好的事,好不过卖葱。只不过年底时老严跟那谁算总账,那谁在账上做了手脚,还背地里骂老严是二傻,让老严听见,那个气啊,从此不卖葱。老严委屈啊,说一辈子就遇到一个能说上话的,还骂我傻。   

老刘笑了,说《手机》里的卖葱,不如我说的卖葱。

我赶紧收起下巴,说,你说你说。旁边哥儿几个也催促,你说你说。

下边是老刘讲的卖葱。

很长时间的事,时隔现在十七八年。那时候,钱还真当钱,不像这阵儿,一百块的票子,你刚掏出来,嗖一声,没了。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工资也就千把块钱。

东山早市,有两口子,四十多岁的样子,天天来卖葱。不卖别的,只卖葱,一辆三轮车, 装满满一车葱。半头晌散市,卖光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时候要剩一些。   

这两口子长相怪有意思,男的细长,女的墩粗,还没脖子,像个碾盘倭瓜……

说到这里,老刘张开两手比划了一下,碾盘倭瓜你们知道吧?哥儿几个都点头,谁不知道呢,就是扁乎乎圆咚咚的那种大倭瓜嘛。看我们点头,老刘放心了,接着说,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两个人的脚也一样,对比强烈。男的细而长,三五鞋的宽度四五鞋的长度;女的宽而短,四五鞋的宽度三五鞋的长度。俩人搁在一块儿,看着特滑稽。

他们的三轮车也滑稽。一个车轱辘,指定是手推车轱辘。另一个,指定是自行车轱辘。也不知怎么安上的。三轮车的车座,一般都是六根弹簧上面蒙一层皮革。他们的车座不是,是三根弹簧上面缠几道塑料布,透明的。还没车闸。车架子上绑一块胶皮,胶皮就是车闸。胶皮拖地,需要刹车时,男的用右脚,猛踩胶皮。天天踩,鞋底的前半截,磨出一道沟。

总之这两口子,从人到车,都是一副尴尬相,看着让人心酸。

我常去买他们的葱,因为比别处便宜嘛。时间长了,混个脸熟,有时还互相唠几句闲嗑。赶上星期天,闲着没事,我会在葱摊旁站一会儿,看他们忙着卖葱。我觉得挺有意思。

那天我去得晚,他们的葱已经卖完。7月的头晌,有烧烤感,两人却不急着走。女的在清点卖葱的钱,男的在一边看。两人脸上都笑眯眯的。

我也在一旁看。我看那两口子,两口子不看我。   

女的清点完钱,对男的说,今天不赖,净挣三十六块一毛五。说完咧开大嘴,无声一笑。男的也咧开嘴,也是无声一笑。

女的瞅男的,说,二十块,给咱爹买点儿东西。男的瞅女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十块,给咱闺女买个裙子。男的点头,说嗯,突然又说,闺女有裙子,你买件衣裳吧。

女的说,我不买,我有衣裳,要不给闺女买个书包,她的书包太旧了。男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六块,给你买两包烟一瓶酒,晚上你喝点儿。男的努起嘴唇,是飞吻的姿势,然后咧开嘴,说,你呢,你什么都不买?

女的说,还有一毛五,买根冰棍,我咂咂就行了。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

我看见男的突然变成顿号,愣在那里不说话,眼圈渐渐泛红。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扭过身子,快走几步,看别的菜摊。

等我再回头时,两口子已经蹬上三轮车,准备出发的样子。我冲他们摆摆手。男的背对我,没看见。女的看见了,也摆摆手。女的好像对男的说了句什么,随后男的扭头看我,笑笑。

我原地不动,看着他们,直到他们的背影在我眼前消失。

老刘的卖葱故事,起初,引起酒桌上一阵阵哄笑。有人笑得直拍桌子,有人笑得岔气,还有人不断插话。可是越往后,笑声越少,结尾处,全场静默。

故事讲完,老刘的话还在继续。

老刘说,那天,我想了很多事,想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想到最后,想开了,我怎么就不能用别人的阳光来照亮自己呢?

话音刚落,桌上响起掌声。老刘脸色通红。

(选自《天池》2018年第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卖葱”为题目,概括了主要情节,并以此来统率全篇,展开小说细节,塑造鲜明人物形象,表现深刻主题。

B.老刘对卖葱夫妻所用的三轮车的细致描写,主要目的是通过描写车辆简陋滑稽,来说明夫妻二人生活的艰辛和困窘。

C.听到女的只想“买根冰棍”“咂咂就行了”,“男的愣在那里,眼圈渐渐泛红”的细节,表现了男子内心的落寞和不忍。

D.老刘讲故事,大家先是哄笑、拍桌子,后来静默无声,大家哄笑的是滑稽的形象和车辆,静默于对人间温情的感动。

2.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老刘讲述的卖葱的故事,却在开头插入《手机》中卖葱的情节,这样写有何艺术效果?

3.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卖葱夫妻二人的形象的。

 

1.C 2.(1)为后文夫妻二人卖葱铺垫造势,突出了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2)制造悬念,使情节有波澜,更具可读性。(3)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力的表现了小说主题。我讲的故事情节简单,反应平平,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而老刘讲的形象丰满,情节生动,反应强烈,讴歌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3.(1)肖像描写。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夫妻二人,写出他们的怪异滑稽的外在形象。(2)语言描写。描绘夫妻二人卖葱后商议给家人买东西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眷顾家庭、尊老爱幼、彼此体贴关心的温情。(3)对比手法。卖葱夫妻二人形象滑稽,形成鲜明对比;夫妻二人生活困窘,但二人为人真诚善良,互相关爱,充满阳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表现了男子内心的落寞和不忍”错误,听到女的只想“买根冰棍”“咂咂就行了”,“男的愣在那里,眼圈渐渐泛红”的细节,表现了男子为妻子关心爱护家人,敬老爱幼,但唯独委屈了自己的做法而感动。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情节内容以及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再结合改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如本题问的是“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老刘讲述的卖葱的故事,却在开头插入《手机》中卖葱的情节,这样写有何艺术效果?”,这实际上是要求分析小说开头插入《手机》中卖葱的情节作用。《手机》中卖葱的情节是在小说开头的位置,主要考虑该段与下文情节之间的关联,下文写老刘讲述的卖葱的故事,这两个卖葱故事有一定的关联性。在情节方面,小说开头《手机》中卖葱的情节,为后文夫妻二人卖葱铺垫造势,突出了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在主题方面,两个卖葱的故事形成了一个照应,也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力的表现了小说讴歌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主题。在结构方面,小说开头《手机》中卖葱的情节为小说下文制造悬念,使小说的情节更具有波澜性和内容更具可读性。 3.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卖葱夫妻二人的形象的”,这是对小说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的重点考查。小说塑造了一对长相滑稽,内心乐观,积极向上的卖葱夫妻形象。在塑造这一对卖葱夫妻形象的时候,作者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卖葱夫妻二人,写出他们的怪异滑稽的外在形象,这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刻画了这对卖葱夫妻怪异滑稽的外在形象。同时,作者重点描绘夫妻二人卖葱后商议给家人买东西的情景,这是对卖葱夫妻两人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眷顾家庭、尊老爱幼、彼此体贴关心的温情。同时,为了进一步突出卖葱夫妻两人的形象,小说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是在外在方面,卖葱夫妻二人形象滑稽,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夫妻二人生活困窘与为人真诚善良,互相关爱,充满阳光形成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进一步突出了卖葱夫妻二人的形象,也有助于彰显小说讴歌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同步,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

材料二:

“现代乡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乡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摘编自《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河南日报》2019-03-15)

材料三: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近日,在伊州区五堡镇吐格曼搏依村,一场中式面点培训课程正在村委会进行,这场培训是五堡镇为镇里旅游业发展培训后备餐饮人才,吐格曼博依村村民阿木提参加了这次培训。阿木提原是吐格曼搏依村的贫困户,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第一年就盈利8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

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五堡镇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吸引游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五堡镇加大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制定各项制度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如今,走进五堡镇,现代感十足的街道,整洁美观的院落,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摘编自《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央广网2019-03-17)

材料四:

2018年10月12日,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美术学院整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工程中心等校内外资源,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汇聚中外艺术与乡村研究人才,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搭建跨文化的学术平台,开展在地性的学术探讨。

长期以来,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当代艺术走入乡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植根乡土振兴乡村四川美术学院成立重庆首个艺术与乡村研究院》中新网重庆新闻2018年10月12日)

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B.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

C.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D.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振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

B.本文从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

C.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

D.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秉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B.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是必要的制度保障。

C.新疆哈密市五堡镇环境美丽,产业兴旺,百姓富裕,使得五堡镇的乡村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探兴的重要途径。

D.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等方面的案例和项目,是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概括分析。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述各方面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作文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欧洲谚语中说:“慢些,我们就会更快。”

阿尔卑斯山口的木牌上写道:“慢慢走,欣赏啊!”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以《声声慢》《扬州慢》为代表的调长拍缓的慢词……

你对“慢”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查看答案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荀子和桑地亚哥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写出所选人物姓名,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注重教育、反复教导老百姓懂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始皇派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此事效果一是让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另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

(4)《劝学》一文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证明客观事物经过加工改造可以改变原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瀑布倾泻,水流冲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声若雷鸣的景象。

(6)《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描写音乐暂时停顿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高》中写出诗人长期滞留他乡,年老体衰,独临高迥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歉信

张殿权

康镇长上任第一天,就到该镇最偏远的魏家沟村及相邻的几个村去走访困难群众。

魏家沟及相邻的几个村,原来交通十分不便,村里的很多城里人稀罕的农副产品都运不出去,村民的收入也增长缓慢。但他们不等不靠,经过几年的苦干,几天前终于修通了一条长5公里的路,连接上了通往镇里的那条乡镇公路。

康镇长看着这条并不标准却可以通车的路,流下了眼泪。他在给村民开会时,带着感情说:“这几年,你们‘沐雨节(栉)风’、不畏辛劳修筑了这条通往外界的路,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敢想敢干、不畏艰难的‘沐雨节风’精神!这种‘沐雨节风’精神,值得我们全镇学习!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你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为我镇创造出了这种‘沐雨节风’精神!”说着,他向广大村民深深地鞠了一躬。

旁边的镇宣传委员听到康镇长把“沐雨栉风”说成了“沐雨节风”,很是尴尬,想提醒康镇长,又觉得不妥,便没有吭声,让康镇长继续说了下去。好在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

第二天,康镇长把镇宣传委员叫到了办公室,说:“我昨天犯了一个错误呀,你怎么没有提醒我?”

宣传委员故作不解地说:“您犯了错误?什么错误?我……不知道呀。”

康镇长叹了口气,说:“唉,昨天我给魏家沟村民开会时,把‘沐雨栉风’说成了‘沐雨节风’。这些年我一直都以为‘栉’应该读成‘节’,早上我无意中翻词典时,才发现这是错的,真是不该呀!”

宣传委员说:“哦,我倒没有注意……不过,这也没有啥,那些村民文化水平低,他们也听不出来。”

康镇长很认真地说:“不对!我当时就说他们的‘沐雨节风’精神值得我们全镇学习,下一步全镇学习时,如果都把这种精神叫作‘沐雨节风’精神,岂不成了笑话?退一步说,文化水平高的群众心里明白,知道叫沐雨栉风精神,但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依然叫‘沐雨节风’精神,这不更造成了混乱、成为了笑话吗?”

宣传委员说:“那,您说咋办呢?”

康镇长说:“我刚才想了想,我要给魏家沟村民写一封公开信,承认错误,并道歉。这样,就不会以讹传讹了。”

宣传委员有些为难地说:“有这个必要吗……这会不会有些小题大做了……下次开会讲正确的不就行了吗?”

康镇长立即站了起来,说:“这怎么能叫小题大做呢?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必须这样做!”

宣传委员低下头,说:“康镇长说得对——”

康镇长又说:“因为今天县计生委领导要来镇里检查工作,我走不开,但这件事又不能拖,因此,我想,这封信就由你亲自送去,并代表我当场向广大村民道歉。”

宣传委员说:“那好吧——”

康镇长给魏家沟村村民写的道歉信,很快就传遍了全镇,很多人都感到十分稀奇,不少老百姓都认为这个新来的康镇长是一个务实的人,一定能把工作干得很好,全镇上下的干劲都被鼓舞了起来。

镇宣传委员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素材,向康镇长汇报后就写了一篇通讯报道投到了市日报,市日报很快就发表了这篇稿子。这下子,这件事在全市都有了很大影响,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康镇长的爱人在县里工作,康镇长一般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打电话时康镇长并没有跟她说过这件事,她也是从报纸上知道的。但她又很不解,于是晚上给康镇长打电话时,问:“你可是中文系毕业的,你以前念这个词,都是念‘沐雨栉风’,现在怎么会念错呢?而且是连续念错?”

康镇长笑了笑,说:“老婆呀,我刚来镇上工作,要打开局面,就要让别人快速地了解我,否则,别人就会对我胡猜瞎猜,不敢跟我交心说真话,工作就很难开展。通过这件事,我要让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知道,我不是来镀金的,我是一个实干的人……这个方式,可比你苦口婆心地挨个向他们真诚表态,还立竿见影哪!”

妻子也笑了,说:“你下去之前,我还担心你不一定能适应乡镇工作呢,呵呵……这下,我放心了,你还是很有智慧和工作方法的。你好好干,当个实干家,我和女儿都看着你呢!”

康镇长说:“我不会让你和女儿失望的!”

1.第(2)、(3)段写“路”的作用是什么?

2.康镇长的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