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法国议会以62票赞成、1票反对,于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法国议会以62票赞成、1票反对,于2018年7月30日通过了一项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从2018年9月起,法国中小学校园内将禁止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关于手机等设备的没收和归还方式,议会将交由学校自行决定。

该法案旨在禁止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使用任何与手机相关的设备,除非是出于教学需要,或是在条例中明文规定可以使用的地点。议会还决定将该法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高中。

议员们强调,智能手机的使用扰乱了教学,是导致课堂纪律涣散的重要因素。频繁打开手机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也导致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的体育活动日趋减少。他们还说,学校是一个社交场所,而智能手机的使用会导致一些学生自我封闭。

此前,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学生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才能使用手机。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二:

很多家长抱怨,作为父母很难断了孩子带手机进学校的念想,为什么学校不多加引导、妥善管理呢?

学校也“有苦难言”。长沙市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如今部分中小学明文规定不准带手机进课堂,要求学生自觉上交手机。“有的学生上交一台假手机,把真手机留在身上使用。”多位受访中学教师指出,从执行上来说,学校每天对学生进出学校都进行检查不现实,容易引发冲突。此外, 从法律责任上来说,手机应由谁保管、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由谁承担,都是需要面对的难点,各个学校至今仍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在学校探索手机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扎眼新闻也屡屡出现。比如有学校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结果导致周边居民不能打电话;某中学要求,如果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上交,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结果引来一边倒的谴责,甚至遭到家长索赔……

“还有学生和家长搬出‘物权法’,控诉学校无权剥夺手机的使用权。”长沙市一位中学班主任说。

“校园都有固定电话,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沟通。”长沙市某中学校长表示,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并非低龄学生上学的必需品,而孩子通过手机接触外界一些闲散人员、网上不良信息,则给校园的管理带来了隐患。

(摘编自《三湘都市报》)

材料三:

材料四:

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引发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而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还没有发育成熟,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会明显下降。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等。一些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一旦离开手机,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变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征”的表现。

美国乔治敦大学肿瘤中心主任说,最新的研究,连同以前的研究,都表明使用手机会增加罹患脑瘤的潜在风险。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专家也发布研究结果称,他们分析了11项全球相关研究后发现,每天使用手机1个小时,将会增加患脑瘤的风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议会以绝对优势票数通过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法案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手机等设备的没收和归还方式,为具体执行埋下了一定隐患。

B.家长对校园禁止使用手机的看法并不一致,部分学生对校园手机管理存在抵触的情绪,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手机管控难的重要原因。

C.材料三表明,2014年至2017年,使用手机聊天的比例持续下滑,使用手机学习的比例连年上升,但不能据此判断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日趋合理。

D.部分青少年患有“手机中毒综合征”,他们以手机为其生活中心,一旦离开了手机就会在情绪方面出现极端变化,如抑郁寡欢、烦躁低落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虽然带来了许多问题,但是有其弊也有其利,因此不必完全禁绝,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

B.社会群体对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有时候不支持学校实施的合理方案,这可能导致学生、家庭和学校三方同受伤害。

C.材料三显示,部分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聊天的比例逐年下降,表明通讯功能相对弱化,而游戏比例逐年升高则表明其娱乐功能日趋强化。

D.四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但都旨在强调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这一立场在当今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中已经达成了共识。

3.以上材料中,政府部门、学校和医学研究机构的关注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A 2.D 3.①政府部门:以立法形式规范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行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②学校: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妥善解决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难题,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③医学研究机构:以严谨的科学研究,强调过度使用手机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诸多方面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法案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手机等设备的没收和归还方式,为具体执行埋下了一定隐患”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中第一段表述“关于手机等设备的没收和归还方式,议会将交由学校自行决定”可见法案已将处置权交给学校,并非“没有明确没收和归还方式”;“为具体执行埋下了一定隐患”这一观点原文并无相关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项,“四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但都旨在强调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表述错误,不合文意。材料一认为“智能手机的使用扰乱了教学,是导致课堂纪律涣散的重要因素。频繁打开手机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也导致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的体育活动日趋减少。他们还说学校是一个社交场所,而智能手机的使用会导致一些学生自我封闭”,介绍了法国等西方国家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材料三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了合肥市某一高中高一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表明学生手机使用不合理,旨在强调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材料四介绍了青少年长期使用手机的危害,旨在强调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而材料二则不同,只是介绍了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带手机进学校这一现象的不同看法。据以上分析可见,并非四则材料“都”旨在强调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关于政府部门的关注,考生应结合材料一分析,文本中“法国参议院以62票赞成、1票反对,于当天通过了一项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从2018年9月起,将在法国中小学内禁止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关于手机等设备的没收和归还方式,议会将交由学校自行决定”,可见政府以立法形式规范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行为;根据文本“议员们强调,智能手机的使用扰乱了教学,是导致课堂纪律涣散的重要因素。频繁打开手机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也导致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的体育活动日趋减少”可知,政府部门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关于学校对此事的关注;考生可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孩子通过手机接触外界一些闲散人员、网上不良信息,则给校园的管理带来了隐患”,可见学校应该“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根据家长存在的困惑,如“为什么学校不多加引导来妥善管理呢?”,可以得出学校应该“妥善解决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难题”;根据材料三反映的学生主要用手机聊天玩游戏,很少用手机学习这一现象,可概括出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材料四涉及医学研究机构的关注,文本中“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引发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而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还没有发育成熟,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将会明显下降。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等”,可见医学研究机构做了大量充分的调查;文中“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专家也发布研究结果称,他们分析了11项全球相关研究后发现,每天使用手机1个小时,将会增加患脑瘤风险”,这些文字也表明医学研究机构以严谨的科学研究,强调过度使用手机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诸多方面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带。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

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为慷慨悲歌的性格。而这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唐代,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

“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燕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生命的体现。“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有精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的、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其救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谓“风教”,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

(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

1.对“慷慨悲歌”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

B.“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转变以至升华,最终才形成的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

C.“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然存在,已成为燕赵区域重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

D.“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精神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涵,具有人生方面的教导意义。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点,但都以汉族为主,以旱地农耕文化为主流,以“慷慨悲歌”为唯一的区域文化特色。

B.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是慷慨悲歌情结产生的原因。但这一情结最终化育为燕赵文化的性格,是经过了壮烈的撞击、逆转和升华的。

C.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使“慷慨悲歌”这一燕赵文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

D.在全国各个地域中,能够真正形成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非常少见的,而燕赵区域形成了“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主线,说明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诗或雄峻古朴,或慷慨悲歌。

B.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具有共同的文化基调,故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

C.燕赵文化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表现可以了解到北方地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部分特点。

D.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有待人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救治。

 

查看答案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即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3)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李华同学写给班主任的请假条,其中格式、内容、用词、得体等方面存在五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请假条

李老师:

本人因身体欠安,需前往医院就诊,特向您请假,请务必批准。

学生:李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   

近日,华为自主    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城     。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做“织女”“河鼓”和“天津”。

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    )。激动,     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      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见仁见智  研究  俯拾即是  不仅是    而且是

B.不谋而合  研发  比比皆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C.见仁见智  研究  比比皆是  不仅是    而且是

D.不谋而合  研发  俯拾即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B.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

C.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

D.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攀写出这份激动

B.除了能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C.除了用词汇摹写出星空的激动外,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D.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外,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片段中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