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性文章。
费孝通先生认为,具有空间阻隔和时间阻隔特点的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在这样的社会里,“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还认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不是法治的社会,“克己复礼”是人最高的行为准则。而当下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信息互联互通,法治深入人心。于是,有些青年人就认为,只要不违犯法律,自己就可以率性而为,无需“克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性文章。
要求:①议论有针对性,说理方式多样,语言有特色;②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根据下面“回”的字形演变和提供的例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甲骨文 金文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回:象形字,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为回旋、旋转。
例句:
①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1)上述例句中的“回”字,使用本义的有哪些?(只填写序号)。
(2)请根据上述例句中“回”的本义和引申义,各写出两个包含“回”字的成语。
①用本义:______ _______②用引申义______ _______
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画横线的词语后,不改变语段原来情感和风格的一项是
在图像爆炸的今天,文学较之影像绘图等视觉媒介,其独具一格之处究在何处?是甘心(A)委身(投身)影视,还是可着劲儿与图像(B)眉来眼去(眉目传情),倒把自己抛了?文学依赖的终是文字,组合,腾挪,想象,于平常字里生乾坤。弄文字的人就该咀嚼、(C)咂摸(涵咏),正如余光中所说:“把文字压缩、推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并拢,折来且叠去,……让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如此,方能让想象在语言的空间里翩翩起舞,人物在语言的雕琢中(D)神情毕现(栩栩如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瓷彩绘是指在瓷胎(或陶胎)上,利用各种陶选材料和工艺技术进行描图、填色、烧成。陶瓷彩绘常见的有釉上和剩下两种,其彩绘门类有古彩、粉彩、青花等等。历代陶瓷艺术家________运用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技法进行彩绘装饰。中国画在陶瓷彩绘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________,常见的________有山水、人物、花鸟等。( ),如中国水墨画强调“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在瓷坯上的青花泼墨画则强调“料分五色”,是运用多层次的青花颜料的色度进行表现。陶光彩绘最后还要经过炉火的烧成,烧制者根据不同的陶瓷材质及施轴的特性来确定密温的高低和烧成的时间,烧出来的陶瓷因而能坚持作者原来创作画面的色调意图,形成使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多要素相融合,从而创造出________的艺术形象。因此,有人说,陶选彩绘艺术是泥与火的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惯常 多姿多彩 体栽 尽善尽美
B.时常 丰富多彩 题材 尽如人意
C.时常 多姿多彩 体栽 尽如人意
D.惯常 丰富多彩 题材 尽善尽美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陶瓷彩绘与中国画在设色、运笔等工艺上各有特色
B.中国画与陶瓷彩绘在设色、运笔等工艺上大同小异
C.中国画与陶瓷彩绘在设色、运笔等工艺上各有特色
D.陶瓷彩绘与中国画在设色、运笔等工艺上大同小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烧出来的陶瓷因而能保持作者原来创作画面的色调意图,形成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多要素相融合
B.烧出来的陶瓷因而能坚持作者原来创作画面的色调意图,形成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多要素相融合
C.烧出来的陶瓷因而能保持作者原来创作画面的色调意图,使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多要素相融合
D.烧出来的陶瓷因而能坚持作者原来创作画面的色调意图,使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多要素相融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景物描写,气势磅礴,沉郁悲凉,抒发出了韶光易逝的感怆。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传达出对人生之短暂与个体之渺小的感伤。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词精炼传神,生动地描绘出初登山顶时看到的壮美景象。
(4)《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主人公对恋人跋涉远郊给自己带回的礼物,倍加珍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有感(二首)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在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的首句运用比喻,把池塘比喻为一面镜子,写出了池塘清澈明净的特点。
B.第一首诗中诗人用“徘徊”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天光云影倒映在水面上的动态景象。
C.第二首诗写“蒙冲巨舰”因春水萌生变得如羽毛般轻盈,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江水力量之大。
D.两首诗歌语言庄重典雅,内蕴丰富,融景趣、情趣、理趣于一炉,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道的启迪。
2.两首诗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读书感悟?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