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合抱之木,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合抱之木,________________。(老子《道德经》)

(2)君子矜而不争,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3)子钓而不纲,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4)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________________。(《孟子·离娄上》)

(5)古之王者建国君民,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生于毫末 群而不党 弋不射宿 家之本在身 教学为先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举匏樽以相属 廉颇老矣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是识记续接类默写,此类题目简单明确,只要平时按要求背诵,答题时借助记忆, 结合前后句提示,就能迅速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添字情况。本题易错字:弋、惘、匏、樽、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剡溪馆闻笛

丁仙芝

夜久闻羌笛,寥寥虚客堂。

山空响不散,溪静曲宜长。

草木生边气,城池泛夕凉。

虚然异风出,仿佛宿平阳

舟中月明夜闻笛

于鹄

浦里移舟候信风,芦花漠漠夜江空。

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

注:①丁仙芝,登进士第,仕途颇波折。天宝三年,到浙东游玩,下榻在城边的刻赂馆。②平阳,现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经济发达。

1.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笛”的不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槐阴书屋图记

曾国藩

吾师江阴季先生,自名其寓舍日“槐阴补读之室”,而属人为之图。图成于道光癸卯之夏,时先生方官内阁学士,职思简易。曰“补读”云者,以为统学不夙,仕优而后补之,谦退之词也。是年冬,先生视学安徽。三年还朝,则已掌吏部,或摄户部。又督游于潞河,盐于天津,荡涤田赋积亏于两浙。政倥偬,刻无暇晷,间遂有巡抚山西之命。于是先生手图而告国藩曰:“吾昔名吾居室而图之也,将以读吾书也。今五六年间,腐精于案牍,敝形神于车尘马足。曩之不逮,竟不克补。则今之悔,又果可补于后日乎?子为我记之,志晋疚焉。”

国藩尝览古音多闻之君子,其从事文学,多不在朝班,而在仕宦远州之时,虽苏轼、黄庭坚之于诗,论者谓其住京之作少逊,不敌其在外者之殊绝。盖屏居外郡,罕与接对,则其志专,而其神能孤往根绝于无人之域。若处京师浩穰之中,视听旁午,甚嚣而已矣,尚何精诣之有哉?我朝大儒林兴,号为古。然如睢州汤公、仪封张公、江阴杨公、高安朱公、临桂陈公、合河孙公数贤人者,大抵为外吏之日多,宦京朝之日少。即在京朝,其任职也专,其守法也简,亦常日有余光,人有余力。今六部科条之繁,既三倍于百年以前。而先生之所历,或一身而兼数职,一岁而更数役。每夕丑初趋离宫,待漏尽午而后返。曹官白事、判牍,莫夜不休。又以其间宾接生徒,宴会寮友,伺隙以求终一卷焉而不可得。数贤人者之处京朝时,势固不悖矣。此先生所用为恍然也。今者先生持节山西,政成而神暇,尽发遗编以补素愿。盖将与数贤人者角其实而争其光。而国藩忝窃高位,乃适蹈先生之所疚。往者不可偿,来者不可必。故略述时事,令异世官朝籍者有考焉。

(选自《曾国藩文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厘盐于天津                 厘:治理

B.庶政倥偬,刻无暇晷         庶:众多

C.我朝大儒林兴,号为迈古      迈:超越

D.视数贤人者之处京朝时        视:对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先生早年未能广泛学习,担任高官后想补读,把自己的寓所取名“槐阴补读之室”。

B.季先生政务繁忙,耗费精力处理公文,车马劳苦,不断奔波,所到之处,政绩突出。

C.季先生到京城后任职专一,为政简易,所以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专心读书研究。

D.本文是曾国藩应季先生请求而写的一篇记,作者从中也表达与季先生同样的感叹。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曩之不逮,竟不克补。则今之悔,又果可补于后日乎?

(2)又以其间宾接生徒,宴会寮友,伺隙以求终一卷焉而不可得。

4.曾国藩在文中提出怎样的读书主张?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安南事

归有光

安南自黎利立国之后,世修职贡。正德十一年,安南王黎明为其下陈暠所弑,国人立其兄子譓。陈暠逃据谅山,累年讨平之。

嘉靖元年,莫登庸立譓弟懬,而有其国。会天子新即位,诏赐外夷。使者至龙州界,移告谅山卫,无所答,知其国内乱,未达而返,其后登庸鸩杀黎懬,立己子登瀛,僭号改元。而黎譓死清源府,国人奉其子宁为世孙。

十五年,天子以皇子生,谕少傅言颁诏高丽、安南。时安南不宾贡者二十一年,两广大臣岁岁牒问,未得其要领。天子慨然欲发兵之,而云南人亦奏安南人武严威犯边。于是少傅言言:“天子继天立极,君主华夷。安南负固为逆,久不来庭,无所逃于天讨。太宗皇帝之兵,初分两道而入。盖安南地域,东起广东之钦州,迤西历广西之左江,至临安之元江为界。而广西龙州所必由之道,凭祥州则其要害也。西则由临安经蒙自县河底之莲花滩,至其东都四五日程耳。《大司马·九伐之法》,贼贤害民则罚,负固不服则侵,放弑其君则残。蠢兹有苗,实负三罪,上干天讨,自速灭亡,声罪正名,可传檄而定矣。”

明年,黎宁臣郑惟僚潜走京师,奏言登庸逆乱之故,乞正天讨。译问惟僚,言往者凭祥州关隘梗阻,海东、长庆、高平、安平、归化、安西沿边州峒土官,以非安南故所往来,不为道。惟僚挟宗图奏章入商舶中,随风飘至占城,余二年,始得来见天子。

议者以朝廷方欲兴师,而使者忽至,恐有诈,请遣人到边牒验之,而置惟僚锦衣卫密室中。惟僚奏:“去国日久,不知国内存亡。牒问恐泄事机,贼将生计,旷日弥月,是绝世孙之望,阻国人之心,而显惟僚不为国之罪也。逆徒文书,多于凭祥、上下冻、龙州。昔惟僚帅师攻谅山,使黄公显迎朱埴。朱埴者,故国王所遣告急使也,可问凭祥州人。”某年月,果有谅山卫官黄公显将兵会上官李珠攻上琴、行庐社,以水牛、黄牛谢李珠,可验,郑惟僚,黎氏臣也。

天子于是再廷臣议,决攻讨之计。

(注)①少傅言,贵溪夏文闵公也。

(选自《震川文集(卷四)》)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登庸立譓弟懬,而专有其国                专:独揽

B.天子慨然欲发兵诛之                        诛:杀

C.以非安南故所往来,不为假道                假:借

D.天子于是再下廷臣议                        下:交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利立国之后,安南国历代一直能遵循进贡制度。但在接连不断地经历内乱后,至嘉靖十五年时,安南国未能按时进贡朝见天子达二十一年。

B.嘉靖帝刚即位,下诏赏赐外夷。派往安南国的使者到达龙州边界后就下达文书送告谅山卫,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使者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C.黎宁大臣郑惟僚历时两年到达京城,禀明国内莫氏父子谋逆之事,请求朝廷派兵征讨。但因其到达时机微妙,朝廷始终不相信其身份的真实性。

D.郑惟僚反对朝廷用边牒形式查验自己的身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离开安南太久,不知国内形势如何,而且这样易泄露事机,给逆贼新的机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登庸鸩杀黎懬,立己子登瀛,僭号改元。

(2)安南负固为逆,久不来庭,无所逃于天讨。

4.文中少傅夏言认为“诛”安南之举可“传檄而定”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能引发人们对“美”的感想,下列感想不够合理的一项是

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浑然一体地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

A.枯树、牵牛花本极普通,但因为视觉距离的存在,于是会产生不真实的美。

B.枯树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自己的坚硬支持了牵牛花,所以也得到了美。

C.柔藤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自己的活力装点着枯树,自身的美得到了发挥。

D.枯树与牵牛花相互依赖,彼此合作,因而都超越了自我,孕育了和谐之美。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此时,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____________深通世故的人们会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①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树望春

②惟有终年常青的黄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

③草未曾苗青,树没有抽芽

④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

⑤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的花蕾

⑥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

A.⑥②③④①⑤ B.⑥②④①③⑤

C.③⑥①②⑤④ D.③①②⑤⑥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