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有多个源头,但源头与起点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有多个源头,但源头与起点不同。《左传》是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与开篇。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要素:第一是情节,即叙事文学的内容。叙事文学是通过事件的展开来讲故事,故事展开的事件之间要有因果关系,即故事的情节化。如果讲一些孤立事件,故事便不能构成情节。第二是演进,情节在文本中如何发展,如何把在某个空间里面发生的事件,放到一定的时间秩序中来叙述,是叙事文学的一个基本要素。中国文化使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演进带有明显的中华民族特色。第三是视角,即这情节由谁来讲,采用一个怎样的视点来讲,这也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强调“故事情节化”,最早就是从《左传》开始的。可以说《左传》通过揭示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使故事情节化。   

任何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在文学叙事中,出现两个时间:一是原本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即“故事时间”;一是讲故事人讲的时间,这可以根据讲的需要而打乱,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前面讲,或反之,即所谓的“文本时间”。文本时间的顺序与故事时间的顺序可相同,也可不同。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左传》的叙事按自然时间演进的占了绝对多数,逆时间的演进,如倒叙、插叙也有,但不是很多。可能受《左传》影响,像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等莫不如此。《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的深层文化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尚农”的农业文明看重耕田种地,对四时的更替特别敏感。守时,顺时,是中国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观念,影响了叙事文学对于事件演进时间的把握与运用。即从守时到顺时,折射到文学叙事上则是更重视顺叙,认为顺叙最为自然,也最能为大家所接受。 

中国古代叙事作品也有逆时的倒叙演进,但往往是激烈冲突过后的一种绵长的回忆,一般很少那种惊心动魄的效果。

《左传》在标示时间的时候,是按照从年,到某季,到某月,到某日这种由大而小的时序安排的,这与《左传》的史书性质相关,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 

故事的视角的叙事特征通常是由人称来决定的。《左传》叙述人是史官,其叙述视角是史官的视角。史官的视角,其特点:一是史官的口吻。这种口吻使叙述处于“真”与“幻”之间。《左传》以史官口吻来叙述,只能做到大体真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不过,《左传》这种“真”与“幻”的叙述状态,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内容,也因此它才有文学价值。 二是史官写史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的史官多数在“隐幽”与“直笔”之间。一方面,史官不能不顺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管理,看当时帝王将相的脸色,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另一方面史官又有“贵信史”的职业意识,不但不能事事皆隐,有时候还要有独立精神,秉笔直书,“按实而书”,以求揭露事实真相;在“直笔”不可能的情况下,也要用“曲笔”委婉地透露出事实的真相来,与当权的君臣拉开一定的距离。概而言之,中国古代史官的叙述视角处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左传》作者的情况大体上也是如此。 

《左传》是一部不朽的历史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开篇,它对中国文学叙事发展的影响很大,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左传》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与开篇<左传>叙事艺术论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讲到,《左传》是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与开篇。叙事文学的三要素是“情节”、“演进”和“视角”。

B.叙事文学是通过事件的展开来讲故事,如果故事展开的事件之间缺少因果关系,只是一些孤立事件,故事便不能构成情节。

C.演进是叙事文学的一个基本要素,视角则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D.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演进带有明显的中华民族特色,是中国文化使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先总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三个要素,然后分别加以论述,最后点出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左传》是有意义的。

B.在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三个要素的论述中,作者着重论述了演进,其次是视角,对情节则一笔带过。

C.第⑤段论述《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的深层文化原因。

D.第⑧段论述《左传》的叙述视角是史官的视角,并分析了史官的视角的两个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也就是说按文本时间的演进多。

B.可能受《左传》影响,像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等都是按自然时间演进的,顺时序的演进多,逆时序的演进少。

C.《左传》只能做到大体真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因此只能以史官口吻来叙述。

D.中国古代的史官都在“隐幽”与“直笔”之间,他们的叙述视角处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左传》作者的情况大体上也是如此。

 

1.A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不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A项,“叙事文学的三要素”错误,依据第二段“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要素:第一是情节”“第二是演进”“第三是视角”可知,文中讲的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要素”,故A项偷换概念或张冠李戴。 故选A。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C项,“第⑤段论述《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的深层文化原因”错误,第⑤段先论述“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而后进一步论述“《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的深层文化原因”。故C项以偏概全。 故选C。 3.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A项,“也就是说按文本时间的演进多”错误,依据第④段“文本时间的顺序与故事时间的顺序可相同,也可不同”、第⑤段“《左传》的叙事按自然时间演进的占了绝对多数,逆时间的演进,如倒叙、插叙也有,但不是很多”可知,A项中的“文本时间”应改为“故事时间”,故A项张冠李戴,曲解文意。 C项,“因此只能以史官口吻来叙述”错误,依据第⑧段“《左传》以史官口吻来叙述,只能做到大体真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可知,C项因果倒置。 D项,“中国古代的史官都在‘隐幽’与‘直笔’之间”错误,依据第⑧段“中国古代的史官多数在‘隐幽’与‘直笔’之间”可知,“都在”应改为“多数在”,故D项混淆范围。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俗话说“曹操倒霉遇蒋干”。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情节,简要分析蒋干中计的原因。

 

查看答案

《边城》的开头:“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有人说《边城》的开头蕴含了发生翠翠悲剧的原因,请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查看答案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贾母摇头道:“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这些话写出了贾母怎样的心理?

 

查看答案

《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中,林黛玉先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又说“今儿他来,明儿我来”“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走了”,林黛玉连续三次用“他”称呼贾宝玉,体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宝玉周岁时,贾政摆了许多物件让宝玉抓取。不料宝玉抓了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B.《边城》中,老船夫和顺顺地位悬殊,导致爷爷不敢答应天保的求亲,还是封建的等级观念毁了年轻人的幸福。

C.“三英战吕布”是指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披挂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张飞、赵云轮番夹攻吕布的故事。

D.《哈姆莱特》的主人公哈姆莱特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和分析,而且是文武全才,他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英雄形象。

E.《欧叶妮·葛朗台》中女仆拿侬外表丑陋但内心单纯,忠于主人,她对金钱社会的适应,让人们看到她身上有老葛朗台的影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