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9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中国国际信息展览会上,酝酿多年、呼之欲出的5G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5G从去年的“启动年”转到今年的“试点年”。三大运营商已先后在国内10多个城市开启5G试商用,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建设上千座5G基站。据悉,中国也将很快发放5G牌照、明确5G频段,从而加速5G商用。
与3G的跟跑、4G的并跑不同,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华为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基于3GPP5G标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无线基站、传输网、核心网和全球首款5G商用终端。
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介绍说,5G将使色彩更丰富、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强的8K超高清视频的应用成为可能,不仅给观众带来极致的视频体验,还将为医疗、文物保护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业内人士指出,5G将赋能无人驾驶、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推动众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催生万亿级规模的数字化市场。
〔摘编自赵永新《5G商用在路上》,2018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5G“快”——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
5G“稳”——如果只是速度的提升,还谈不上质变。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稳定。医疗技术行业的Medivis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莫利在展会上说,5G网络让医生在“混合现实”工具的帮助下完成精准的开颅手术,比“外科手术般的精准”更精准。
5G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500公里的设备,因此5G技术推动的产业还包括无人驾驶汽车。例如,普通人踩刹车的反应速度大约是0.4秒,而无人车在5G场景下的反应速度有望不到1毫秒,这无疑是无人驾驶可能最终获得使用者信任的基础之一,无人驾驶因5G而更接近现实,这块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众多企业。
5G“密”——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非常有助于物联网发展。今年展会上,智慧城市成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其底层技术就是物联网。展会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的市场研究业务负责人史蒂夫·柯尼格引用了业界常说的一句话—一过去30年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
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甚至遭到淘汰,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但可以肯定的是,5G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
(新华社)
材料三:
高纳德咨询公司在近日发布的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状况报告中指出,5G和折叠屏等新技术将推动下一波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5G移动设备的销量在2020年将会达到6500万部。
据中国移动的预判,在2019年5G预商用阶段,测试、预商用5G终端可能在30款以上,其中5G手机价格预计在8000元以上,数据类终端价格可能在3000元以上。到2020年5G规模商用阶段,商用终端品类有望超过60款,5G手机的门槛可能降至1000元以上级别。随着2020年5G手机价格降至1000元,5G手机的普及率将大幅提升。
(摘编自高雯《2020年5G移动设备销量将达6500万部》)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从去年的“启动年”转到今年的“试点年”。三大运营商已先后在国内10多个城市开发试用商,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建设上千座5G基站。
B.3G时代中国跟跑世界、4G时代中国与世界并跑,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世界。
C.5G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
D.业内人士指出,5G将赋能无人驾驶、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推动众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催生万亿级规模的数字化市场,5G将改变社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已进入试车阶段,当5G时代全面开启的时候,社会也将迎来巨大的改变。
B.5G网络技术为智慧城市这一类新的产品类别提供底层技术。将物连接起来是5G网络的发展方向。
C.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甚至会遭到淘汰,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
D.据中国移动的预判,在2019年5G预商用阶段,测试、预商用5G手机可能在30款以上,其价格预计在8000元以上。
3.根据材料谈谈5G网络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有多个源头,但源头与起点不同。《左传》是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与开篇。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要素:第一是情节,即叙事文学的内容。叙事文学是通过事件的展开来讲故事,故事展开的事件之间要有因果关系,即故事的情节化。如果讲一些孤立事件,故事便不能构成情节。第二是演进,情节在文本中如何发展,如何把在某个空间里面发生的事件,放到一定的时间秩序中来叙述,是叙事文学的一个基本要素。中国文化使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演进带有明显的中华民族特色。第三是视角,即这情节由谁来讲,采用一个怎样的视点来讲,这也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强调“故事情节化”,最早就是从《左传》开始的。可以说《左传》通过揭示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使故事情节化。
任何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在文学叙事中,出现两个时间:一是原本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即“故事时间”;一是讲故事人讲的时间,这可以根据讲的需要而打乱,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前面讲,或反之,即所谓的“文本时间”。文本时间的顺序与故事时间的顺序可相同,也可不同。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左传》的叙事按自然时间演进的占了绝对多数,逆时间的演进,如倒叙、插叙也有,但不是很多。可能受《左传》影响,像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等莫不如此。《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的深层文化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尚农”的农业文明看重耕田种地,对四时的更替特别敏感。守时,顺时,是中国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观念,影响了叙事文学对于事件演进时间的把握与运用。即从守时到顺时,折射到文学叙事上则是更重视顺叙,认为顺叙最为自然,也最能为大家所接受。
中国古代叙事作品也有逆时的倒叙演进,但往往是激烈冲突过后的一种绵长的回忆,一般很少那种惊心动魄的效果。
《左传》在标示时间的时候,是按照从年,到某季,到某月,到某日这种由大而小的时序安排的,这与《左传》的史书性质相关,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
故事的视角的叙事特征通常是由人称来决定的。《左传》叙述人是史官,其叙述视角是史官的视角。史官的视角,其特点:一是史官的口吻。这种口吻使叙述处于“真”与“幻”之间。《左传》以史官口吻来叙述,只能做到大体真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不过,《左传》这种“真”与“幻”的叙述状态,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内容,也因此它才有文学价值。 二是史官写史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的史官多数在“隐幽”与“直笔”之间。一方面,史官不能不顺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管理,看当时帝王将相的脸色,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另一方面史官又有“贵信史”的职业意识,不但不能事事皆隐,有时候还要有独立精神,秉笔直书,“按实而书”,以求揭露事实真相;在“直笔”不可能的情况下,也要用“曲笔”委婉地透露出事实的真相来,与当权的君臣拉开一定的距离。概而言之,中国古代史官的叙述视角处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左传》作者的情况大体上也是如此。
《左传》是一部不朽的历史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开篇,它对中国文学叙事发展的影响很大,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左传》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与开篇<左传>叙事艺术论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讲到,《左传》是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与开篇。叙事文学的三要素是“情节”、“演进”和“视角”。
B.叙事文学是通过事件的展开来讲故事,如果故事展开的事件之间缺少因果关系,只是一些孤立事件,故事便不能构成情节。
C.演进是叙事文学的一个基本要素,视角则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D.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演进带有明显的中华民族特色,是中国文化使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先总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三个要素,然后分别加以论述,最后点出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左传》是有意义的。
B.在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三个要素的论述中,作者着重论述了演进,其次是视角,对情节则一笔带过。
C.第⑤段论述《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的深层文化原因。
D.第⑧段论述《左传》的叙述视角是史官的视角,并分析了史官的视角的两个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也就是说按文本时间的演进多。
B.可能受《左传》影响,像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等都是按自然时间演进的,顺时序的演进多,逆时序的演进少。
C.《左传》只能做到大体真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因此只能以史官口吻来叙述。
D.中国古代的史官都在“隐幽”与“直笔”之间,他们的叙述视角处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左传》作者的情况大体上也是如此。
俗话说“曹操倒霉遇蒋干”。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情节,简要分析蒋干中计的原因。
《边城》的开头:“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有人说《边城》的开头蕴含了发生翠翠悲剧的原因,请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贾母摇头道:“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这些话写出了贾母怎样的心理?
《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中,林黛玉先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又说“今儿他来,明儿我来”“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走了”,林黛玉连续三次用“他”称呼贾宝玉,体现了她怎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