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____,_____。”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沁园春·长沙》)
(2)易水诀别拉开了慷慨悲歌的一幕,士闻乐声垂泪涕泣,瞋目竖发,而“_________,_____。”则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战国策·燕策三》)
(3)《荀子·劝学》篇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整天地思索,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论语》则从辩证的角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①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②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头十分独特,诗人欲写思念妻子的心情,却不从长安这边说起,而是借助想象,写妻子在明月之下思念自己,一个“独”字,借妻子之孤单、寂寞和忧愁,实写自己。
B.颔联写年幼的儿女陪着母亲看月亮,却不解母亲的思念之情。这一联也表达出作者对儿女深深的思念之情。
C.颔联以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天真的儿女除了增加她的负担,又能有什么帮助呢?
D.尾联“双照”与“独看”相呼应,想象妻子对月泪流满面的情景,流露出盼望早日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2.诗歌的颈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
(选自《汉书· 张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
B.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
C.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
D.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厩(jiù)将:主管马匹的军官。
B.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指白色的衣服。也可指代丧服,文中就是这个意思。
C.高帝,即高皇帝,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简称“高帝”。如: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曹魏高皇帝曹腾。
D.侯: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只授予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年轻时,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
B.沛公到达秦国之后,想留下住在那里。樊哙劝谏,沛公没有听他的。经过张良劝说之后,沛公就又回去驻扎在霸上。
C.汉六年,封有功之臣。高帝欲让张良从齐地自择三万户,张良自认没有功劳,自称不敢接受,所以就封张良做了留侯。
D.张良学习道家的学说,想修炼成仙;吕后认为张良是有德之人,便强迫他进食;张良没有办法,只得勉强进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
(2)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联儿
叶圣陶
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上的人影儿,或是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杆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提在手里,这就叫旁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
老俞推车,一路跟你谈话。他原籍眉州,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好,到他手里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差,到过雅洲跟打箭炉。他种过庄稼,利息薄,不够一家子吃的,把田退了,跟小儿子各推一挂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在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又调动了,调到什么地方——他信封上写得清清楚楚,下回告诉你老师吧。”
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居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一阵子跟他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了。
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干酒,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声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
“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
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啰嗦,就含糊其辞应接着:“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惩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
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
“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棺材——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
“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
“腊月间卖当然不止,五六千元也卖得。如今是你去央求人家,人家买你的是帮你的忙,还论什么高啊低的。哎,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还是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
我想起他跟我同年,甲午生,平头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再推上五年六年,未免太困苦了。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
“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下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就回来。”
“你明白。”我着实有些激动。
“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其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兄弟,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个,只两个兄弟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
他又琐琐碎碎地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他的话,吃些什么,宿在哪儿,那边的米价多少,老百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一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等。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都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
新年将近,老俞要我替他拟一副春联儿,由他自己去写,贴在门上。他说好几年没贴春联儿了,这会子非要贴一副,洗刷洗刷晦气。我就替他拟了一副:
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约略给他解释一下,他自去写了。
有一回我又坐他的车,他提起步子就说:“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有个儿子在前方打国仗,总算对得起国家。推鸡公车,气力换饭吃,比哪一行正经行业都不差。老师,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我回转身子点点头。
“你老师真是摸到了人家心窝里,哈哈!”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春联儿”为题,在结构上,设置悬念,突出高潮;在内涵上,揭示主题,寓意丰富。
B.本文先略述车夫老俞的身世和他所遭遇的种种不幸,然后叙述老俞向“我”倾诉心中的苦楚,最后写“我”为老俞的精神感动,为他写了一副春联。
C.本文写一个车夫的生活态度——做人,做国民,做父亲的态度,都从他自己的话中表出,作者不加描摹。
D.本文是篇写人的散文,但作者很明显地将重心放在车夫老俞这一人物身上,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多种描写手段来侧面表现,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小说笔法在写人散文中的成功运用,本文可以当做一篇小说去读。
2.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曾评价说:“叶绍钧(圣陶)文笔的长处乃在于观察力。”这一评价十分到位,叶圣陶总能很敏锐地捕捉到泄露人物心理和内心气质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小儿子的死给老俞巨大的打击,但老俞并没有想明白儿子的死因,却疑惑“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请以和老俞对话的方式,用科学的思维为老俞解答疑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9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中国国际信息展览会上,酝酿多年、呼之欲出的5G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5G从去年的“启动年”转到今年的“试点年”。三大运营商已先后在国内10多个城市开启5G试商用,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建设上千座5G基站。据悉,中国也将很快发放5G牌照、明确5G频段,从而加速5G商用。
与3G的跟跑、4G的并跑不同,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华为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基于3GPP5G标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无线基站、传输网、核心网和全球首款5G商用终端。
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介绍说,5G将使色彩更丰富、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强的8K超高清视频的应用成为可能,不仅给观众带来极致的视频体验,还将为医疗、文物保护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业内人士指出,5G将赋能无人驾驶、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推动众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催生万亿级规模的数字化市场。
〔摘编自赵永新《5G商用在路上》,2018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5G“快”——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
5G“稳”——如果只是速度的提升,还谈不上质变。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稳定。医疗技术行业的Medivis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莫利在展会上说,5G网络让医生在“混合现实”工具的帮助下完成精准的开颅手术,比“外科手术般的精准”更精准。
5G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500公里的设备,因此5G技术推动的产业还包括无人驾驶汽车。例如,普通人踩刹车的反应速度大约是0.4秒,而无人车在5G场景下的反应速度有望不到1毫秒,这无疑是无人驾驶可能最终获得使用者信任的基础之一,无人驾驶因5G而更接近现实,这块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众多企业。
5G“密”——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非常有助于物联网发展。今年展会上,智慧城市成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其底层技术就是物联网。展会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的市场研究业务负责人史蒂夫·柯尼格引用了业界常说的一句话—一过去30年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
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甚至遭到淘汰,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但可以肯定的是,5G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
(新华社)
材料三:
高纳德咨询公司在近日发布的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状况报告中指出,5G和折叠屏等新技术将推动下一波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5G移动设备的销量在2020年将会达到6500万部。
据中国移动的预判,在2019年5G预商用阶段,测试、预商用5G终端可能在30款以上,其中5G手机价格预计在8000元以上,数据类终端价格可能在3000元以上。到2020年5G规模商用阶段,商用终端品类有望超过60款,5G手机的门槛可能降至1000元以上级别。随着2020年5G手机价格降至1000元,5G手机的普及率将大幅提升。
(摘编自高雯《2020年5G移动设备销量将达6500万部》)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从去年的“启动年”转到今年的“试点年”。三大运营商已先后在国内10多个城市开发试用商,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建设上千座5G基站。
B.3G时代中国跟跑世界、4G时代中国与世界并跑,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世界。
C.5G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
D.业内人士指出,5G将赋能无人驾驶、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推动众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催生万亿级规模的数字化市场,5G将改变社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已进入试车阶段,当5G时代全面开启的时候,社会也将迎来巨大的改变。
B.5G网络技术为智慧城市这一类新的产品类别提供底层技术。将物连接起来是5G网络的发展方向。
C.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甚至会遭到淘汰,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
D.据中国移动的预判,在2019年5G预商用阶段,测试、预商用5G手机可能在30款以上,其价格预计在8000元以上。
3.根据材料谈谈5G网络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有多个源头,但源头与起点不同。《左传》是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与开篇。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要素:第一是情节,即叙事文学的内容。叙事文学是通过事件的展开来讲故事,故事展开的事件之间要有因果关系,即故事的情节化。如果讲一些孤立事件,故事便不能构成情节。第二是演进,情节在文本中如何发展,如何把在某个空间里面发生的事件,放到一定的时间秩序中来叙述,是叙事文学的一个基本要素。中国文化使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演进带有明显的中华民族特色。第三是视角,即这情节由谁来讲,采用一个怎样的视点来讲,这也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强调“故事情节化”,最早就是从《左传》开始的。可以说《左传》通过揭示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使故事情节化。
任何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在文学叙事中,出现两个时间:一是原本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即“故事时间”;一是讲故事人讲的时间,这可以根据讲的需要而打乱,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前面讲,或反之,即所谓的“文本时间”。文本时间的顺序与故事时间的顺序可相同,也可不同。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左传》的叙事按自然时间演进的占了绝对多数,逆时间的演进,如倒叙、插叙也有,但不是很多。可能受《左传》影响,像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等莫不如此。《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的深层文化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尚农”的农业文明看重耕田种地,对四时的更替特别敏感。守时,顺时,是中国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观念,影响了叙事文学对于事件演进时间的把握与运用。即从守时到顺时,折射到文学叙事上则是更重视顺叙,认为顺叙最为自然,也最能为大家所接受。
中国古代叙事作品也有逆时的倒叙演进,但往往是激烈冲突过后的一种绵长的回忆,一般很少那种惊心动魄的效果。
《左传》在标示时间的时候,是按照从年,到某季,到某月,到某日这种由大而小的时序安排的,这与《左传》的史书性质相关,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
故事的视角的叙事特征通常是由人称来决定的。《左传》叙述人是史官,其叙述视角是史官的视角。史官的视角,其特点:一是史官的口吻。这种口吻使叙述处于“真”与“幻”之间。《左传》以史官口吻来叙述,只能做到大体真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不过,《左传》这种“真”与“幻”的叙述状态,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内容,也因此它才有文学价值。 二是史官写史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的史官多数在“隐幽”与“直笔”之间。一方面,史官不能不顺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管理,看当时帝王将相的脸色,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另一方面史官又有“贵信史”的职业意识,不但不能事事皆隐,有时候还要有独立精神,秉笔直书,“按实而书”,以求揭露事实真相;在“直笔”不可能的情况下,也要用“曲笔”委婉地透露出事实的真相来,与当权的君臣拉开一定的距离。概而言之,中国古代史官的叙述视角处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左传》作者的情况大体上也是如此。
《左传》是一部不朽的历史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开篇,它对中国文学叙事发展的影响很大,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左传》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与开篇<左传>叙事艺术论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讲到,《左传》是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与开篇。叙事文学的三要素是“情节”、“演进”和“视角”。
B.叙事文学是通过事件的展开来讲故事,如果故事展开的事件之间缺少因果关系,只是一些孤立事件,故事便不能构成情节。
C.演进是叙事文学的一个基本要素,视角则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D.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演进带有明显的中华民族特色,是中国文化使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先总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三个要素,然后分别加以论述,最后点出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左传》是有意义的。
B.在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三个要素的论述中,作者着重论述了演进,其次是视角,对情节则一笔带过。
C.第⑤段论述《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的深层文化原因。
D.第⑧段论述《左传》的叙述视角是史官的视角,并分析了史官的视角的两个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也就是说按文本时间的演进多。
B.可能受《左传》影响,像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等都是按自然时间演进的,顺时序的演进多,逆时序的演进少。
C.《左传》只能做到大体真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因此只能以史官口吻来叙述。
D.中国古代的史官都在“隐幽”与“直笔”之间,他们的叙述视角处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左传》作者的情况大体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