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 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 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用典故, 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门亭记
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人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B.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C.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D.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作亭之意”的一项是( )
①其亦好观游眺望乎 ②求民之疾忧 ③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 ④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⑤其石幸在,其文信善 ⑥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2)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和《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B.“初七及下九”,句中的“初七”指的是阴历每月的初七日;“下九”为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C.鸡鸣、黄昏、人定等,均是古代表时间段的词语,其中“奄奄黄昏后”中的“黄昏”指戌时,相当于现在夜间19~21时。
D.“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余之所得也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渐见愁煎迫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步余马于兰皋兮 ⑧何为其然也
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⑥/②⑤/④⑧/⑦
C.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雨雪霏霏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顺流而东也
C.足以荣汝身
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 当其欣于所遇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B.①夫人之相与 ②及其所之既倦
C.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D.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距其院东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