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据某地都市报报道,在春运期间,一名女子买了两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据某地都市报报道,在春运期间,一名女子买了两张高铁票,一个座位自己坐,另一个座位放行李,当其他无座乘客提出可否将行李放在脚下、让大家坐一会儿的请求时,女子拒绝了。其中一位站着的乘客指责该女子自私,女子委屈地回答:“我买的是两张车票,用两个位置,有错吗?”此事一经报道,引起社会多方热议。

有人认为:“既然买了票,就有权自由支配座位,不愿意让出座位是理所应当。”也有人认为:“多购票座,是占用公共资源,不让座不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讨论还在继续。还有人说:“指责该女子的那些乘客也是自私的,拿道德说事,站在道德高地绑架他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以上文字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不该丢失的爱心 爱是纯洁的,是无私的,是不朽的爱,无处不在,有爱的地方就有欢笑,又感动的泪水。爱,会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里放射出万丈光芒! 走在城市中央,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位老爷爷腿脚不便,跌倒在地,路旁的行人皆一脸冷漠,神色匆匆地走过;在衣衫褴褛的行乞者面前,一位妇女一把拉住正要往下丢钱的孩子,大声呵斥:“那是假的……” 我们的爱心,究竟到哪里去了? 曾经,读过《悲惨的世界》,故事里的主教感动了许多的人:“这位先生手里的银烛台是我赠送给他的。”这句柔和而坚定的话语至今响彻在我的耳边;曾经,一位无名的老和尚微笑着对小偷说:“把我的僧衣拿去吧,它能为你遮挡些风雨。”;曾经饱受欺压却在长大后以宽容热情的胸怀帮助过许多人,也感动过许多人的年轻人——雷锋,人们为他设立了纪念日……他们救赎了曾经堕落的灵魂,温暖了一些曾经冷漠的心,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把他们淡忘,也渐渐忘却了当年因为感动而流下的泪水…… 是的,的确有一些“农夫与蛇”的故事让我们望而怯步,有一些貌似孤苦无助的人在人们伸给他一只只援助之手时在上面反咬一口,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把爱心丢弃的借口。当你无助渴求帮助,人们却以怀疑和冷漠的眼神看着你时,你的心是否感到阵阵寒意?来自社会的冷漠让许多人心生寒意,如果我们能及时地用温情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是不是能阻止许多悲剧的发生?报纸上的一则则新闻也许是最能刺人心胸的事实,有一个个的小生命,因为爱心救助而存活了下来,也有另一些年轻的生命因为外界的冷漠而断送了青春!一位大学生因为母亲身患绝症而心急如焚,在走投无路之下竟持刀抢劫,电视采访中他的同学面无表情地叙述了他一个星期甚至只吃一包饼干的事情,冷漠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对穷学生的鄙夷。我忽然痛彻心扉: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给他一点点帮助,有这一点温暖,他也许就不会做出那样的事啊! 莫说:“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要我们轻轻掸去别人心中的霜冻,也许他就不会冻死;只要我们挥去心中的冬天,自己心里堆积的“厚雪”就会在春天消融。 拾起我们不该丧失的爱心吧。哪怕它只能给予他人一点帮助,但也许会使两颗心在冰冻中复苏!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 材料主要讲据某地都市报报道,在春运期间,一名女子买了两张高铁票,一个座位自己坐,另一个座位放行李。此事引发不同的人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此女子自私自利,占用公共资源;也有人认为既然买了票,就有权自由支配座位,不愿意让出座位是理所应当等。结合上述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赞同该女子的行为,这位女士自己花钱买的票,有权享受自己的权益。也可以反对该女子做法,如果有钱人把整列火车座位都买下,那其他人出行怎么办等。还可以综合认识这一行为等。 参考立意:反对该女子行为角度:维护权利重要,爱心更重要;爱心不要被道德绑架;莫以默然冰封温情;善心长存,感恩常在;爱与责任等。辩证认识这一行为:奉行善念,不需要功利的理由;我们因温情相遇相护,莫要因默然彼此背向;让我们每个人携爱心出发,与真诚同行。不建议从赞同女子行为角度立意。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维护权利重要,爱心更重要》。开头可以写一些关于“爱心”的精彩语句,如“爱心是困难中不求回报的一点帮忙;爱心是痛苦中情意浓浓的一声安慰;爱心是病痛中无微不至的一点照顾”等,引出论点“生活中需要有爱心”。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爱心,权利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中有一种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让自己高尚,爱心产生责任和希望”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只要人们都献出一点爱心,都尽到自己的责任,我相信,我们出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素材】 爱心的定义不仅仅是你要付出多少,而是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能够让别人感受到爱,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爱心的定义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就要得到多少回报,而是不求回报、无私的付出。 假如你给予别人爱心,那么你自我的内心也会十分充实、十分幸福的。捐款是为了奉献爱心,你捐不了数额多的钱,那你所捐的一块钱也是一份心意,倘若每个人捐1元钱,那全校就又捐出多少钱?所以团结起来的爱心更有力量!爱心,使冰消融化,爱心是画中绚丽的色彩。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多完美?让爱从那里起航吧!传递爱心! 这个世上,是什么让泪水变成微笑?是什么让心与心之间如此贴近?是爱心,有了爱心,我们才能够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把温暖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人心中都有爱,让我们用爱感化身边的人,让我们用爱拥抱世界! 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播撒一片爱心,就会收获一场春雨。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奉献一点点爱心,世界就会变成完美的人间。人生在世,伸出自我的援助之手,去帮忙那些穷困潦倒、连吃喝都得不到保障的人们。我们每一人都是萤火虫,在炎炎夏日凉快的夜晚,我们会在那里飞来飞去,传播自我的爱心,点亮每一处角落,让世界不再黑暗,让她光明起来,让爱心的符号充满人间。 当这个世界变得光明、透明、真情时,请不要停下自我的脚步,请不要让光明之火熄灭。让他传递,永久的传递下去。让这个世界处处都跳动着爱心的音符,让世界谱成的曲子永不会消逝。 爱是纯洁的,是无私的,是不朽的爱,无处不在,有爱的地方就有欢笑,又感动的泪水。爱,会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里放射出万丈光芒! 也许我们只需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和一份坦诚的爱心。用自我的生命去感谢以前帮忙过你的人;用坦诚的爱心去帮忙需要你帮忙的人。奉献自我微不足道的力量,做自我力所能及的事。用真爱回报社会,用真心帮忙他人。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爱心,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着自己的责任。比如,医生向病人奉献爱心,他们尽着救死扶伤的责任;军人向祖国和人民奉献爱心,他们尽着保家卫国的责任;老师向学生们奉献爱心,他们又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又比如,我们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公园里捡垃圾,给生活无助的人一点点关心,为失学的儿童捐献学习用品等等。这不仅是奉献自己的爱心,也是为社会尽上我们的一份责任。 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担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慈悲心、同情心、怜悯心、善心、关心、爱心、孝心等相比,是所有这些心的核心,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有这所有的“心”。因此责任心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微写作

为了迎接充实而美好的寒假,擎云级学习部正举办“挚爱阅读——2019年度阅读盛典”活动,将评出2019年度“最具阅读价值书籍”。请从以下书目中任选一本,结合你的阅读感悟,凸显这本书最具阅读价值之处,为它写下一篇100字左右的推荐词。

要求:要点突出,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扼要。

阅读书目:  

《把栏杆拍遍》梁衡                 《阿勒泰的角落》李娟

《寂寞圣哲》鲍鹏山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

《写给中学生的逻辑学》彭涟漪、余式厚      《大卫·科波菲尔》查尔斯.狄更斯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1)将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提起浙江省龙泉市的龙泉宝剑、龙泉青瓷,无人不晓。龙泉剑瓷文创产业日渐红火,从根本上讲离不开传统手工艺的有效传承与变革创新。试想,倘若没有几十年对剑瓷传统手工艺的不懈挖掘,倘若不是有      的传统手工艺人脱颖而出,龙泉青瓷与宝剑的名声也许还只能存留在历史的记忆中;而当下龙泉剑瓷      ,靠的正是几代手工艺人对剑瓷传统手工艺的执着求索与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接力。手工艺传承,(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手艺人来说,数年如一日,潜心钻研,千锤百炼,或许才能拿得出像样的作品。缺少有广泛社会声誉与较高艺术成就的剑瓷作品,自然也就难以      剑瓷发展文创产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创造条件培养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更多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提升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典型性     声名鹊起     花样翻新      支撑

B.典型性     声名烜赫     推陈出新      支持

C.代表性     声名烜赫     花样翻新      支持

D.代表性     声名鹊起     推陈出新      支撑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要吃得了辛苦、经磨砺,更要有才智、耐得住寂寞

B.既要耐得住寂寞、有才智,也要经磨砺、吃得了辛苦

C.既要吃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更要经磨砺、有才智

D.既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也要有才智、经磨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创造条件培养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更多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推动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B.创造条件培养更多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提升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C.创造条件培养更多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推动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D.创造条件培养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更多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提升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高窟的挣扎

蒋方舟

人生从未如此文化苦旅过,前段时间,我重走了丝绸之路。真是苦旅,戈壁沙漠再辉煌壮丽,一成不变的景色看久了,即便是王维,也吟不出什么新的诗句。

西域的入口是敦煌,僧人求法之旅从这里开始。当我在大马路上饥寒交迫接近绝望的时候,看到无尽的青黑天下压着金边,有夕阳霞光的地平线处就是敦煌,当时场景就像电视剧《西游记》的一幕,我好激动,马上想说的是:“大师兄,你快看,那就是敦煌。”

进了城,《西游记》里面奇诡的神秘文明,变成了现代化的摩登小城,紧凑洁净,饭馆的霓虹灯闪烁。擦肩而过的很多都是外国人,场景让人有点穿越,它仿佛又变成了丝绸之路上中西贯通的重镇,异国商贾云集,胡人遍布。 到敦煌当然是为了看莫高窟。我去之前,就有很多人告诉我:“莫高窟一定会让你觉得失望的。”乍一看,确实是如此,这里和中国其他旅游景区没有区别,到处都是戴着墨镜、遮阳帽,满脸不耐烦地排队的游客。人群里最大声的永远是小朋友的哭喊,都吵着要回家。

但我并没有失望,因为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

400多个洞窟只开放了20多个,看完感受最深的是:美的事物总逃不过重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

第一重磨难来自自然。这里的雨少风大,强风把沙子吹到崖面。天长地久,入口处设置的窟檐逐渐磨损,失去了遮蔽阳光的功能。莫高窟高大,俯仰天地,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副衣不蔽体的模样。

第二重磨难来自宗教变迁。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历过四次灭佛的劫难。最早是北魏太武帝:“各地有造佛像者诛,有经书焚烧,有僧侣悉坑之。”敦煌由于偏远,不仅没有受到废佛令的破坏,反而成为中西僧侣和教徒的避难所。他们把信念附在一斧一凿里。

到了11世纪,新疆部分地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僧侣预感到劫难的可能性,就把数万件经书和藏画放在17窟中近千年。17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早就被洗劫,经书和佛像都已不在,只有当时藏经和尚洪辩的雕塑孤寂地守着空无一物的洞窟。

第三重磨难是“不懂”。大部分洞窟中的佛像都在清朝重新修过。绝美的壁画围簇下,往往是呆滞死板的佛像,脸被涂得红红白白,一点表情都没有,眼珠是琉璃珠子,亮得又假又可疑,毫无动人之处。

开放参观的洞窟里,只有隋朝修的一窟佛像从未被重塑过,三座佛像,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低眉的是弥勒,慈悲带笑,婉约悲悯至极;窟顶是直坠而下的飞天,飞天总是成双的,窟壁四周是撒满金粉的千佛像,现在金粉金箔脱落了大半。在这样的洞窟前,人一进去就有下跪的欲望——出于对美的诚惶诚恐。

第四重磨难是“不惜”。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当时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成了千古罪人。历史上真实的王道士,虽然不懂,但是他爱惜。他先是看到官府在运输他至爱的经书时造成破损,看到送给当地官员的精品文物下落不明,然后他才变成了所谓的“卖国贼”。

到了“文革”,当时莫高窟的48位工作人员分裂成大约12个革命派系,成天激烈内斗,所幸他们都同意一个原则:不能碰莫高窟。据说他们为了保护莫高窟,钉死了莫高窟所有的出入口。

我想起清洗竹简上泥土的场景:当把竹简放入清洁剂中,字开始浮现,有的字开始从竹简表面脱落,像是在逃生。天下没有永恒的事物,美的文明不被发现就没有意义,可它暴露的一瞬间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就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一样,它必然要经历更多的磨难,几番挣扎求生才能活下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重走丝绸之路,因为戈壁滩上风景一成不变而感到枯燥,但当她来到敦煌时就特别激动,因为敦煌莫高窟吸引着作者。

B.文章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敦煌城内奇诡神秘的景色,“霓虹灯闪烁”“异国商贾云集”,这一切让作者仿佛穿越回到了过去。

C.作者在写第四重磨难时,选用了两个事例,写出了王道士和“文革”时期莫高窟工作人员对待经书文物的态度都很爱惜。

D.文章写了敦煌莫高窟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出了作者对包括莫高窟在内的中国文化遗产前景的隐隐担忧。

2.作者游览了莫高窟,却没有在文中重点描写莫高窟的景物,这是为什么?试结合全文分析。

3.文章以“莫高窟的挣扎”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 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 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用典故, 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