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截止2019年8月底,②已有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9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③六年多来,“一带一路”从倡议走向实践、从愿景付诸行动,④使中国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⑤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⑥“一带一路”正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⑦它开辟了中国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篇章,⑧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经几百年,秦腔竟然没有被淘汰,被沉沦, ① 。这其实是有解的,其解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a)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b)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c) ② ,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d)二愣(e)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点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1.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两句从虚和实两个角度写了扬州十里长街昔日的繁华景况和今日的凄凉情形,表达了词人深沉的黍离之悲。
(2)周邦彦《苏幕遮》中“_____”和杜甫《蜀相》中“_____”都写到鸟鸣,前者流露出一种轻松欢快之情,后者则传达出佳景虽在却无心赏玩之慨。
(3)《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方法时说,为了保全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在育人方面也颇有启发意义。
阅读面两首金诗,完成下面小题。
台山①杂咏
元好问
其一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②。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其二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③?
(注)①台山,指五台山:其东、西、南、北、中五峰耸立,峰顶平缓如台状,是以得名。②传说渤海之中有五出瞳波漂动,有巨鳌受天帝之命昂首载之,五山遂屹立不动。③妙高峰,传说中的佛国圣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次句想象奇特,生动含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B.前诗三、四句与杜甫《望岳》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效果相似。
C.岳诗首句“吞吐”二字写出了山间云雾时隐时现的美妙景象,空灵活脱,情趣盎然。
D.后诗末句用妙高峰作比,以反问语气发出赞叹,展现了诗人蓬勃的朝气和博大的胸襟。
2.这两首诗各自突出表现了五台山的什么特点?在主要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甩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剐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渊命刘文静使于突厥以请兵。私谓文静曰:“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B.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C.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D.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是中国古代边疆游牧民族,隋、唐之际,与铁勒种族组成帝国,占有漠北之地。
B.和亲,在历史上专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
C.柱国,国都,亦用作官名,战国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来为最高武官或勋官。
D.互市,中国历史上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贸易,最早为汉初同南越和匈奴通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做事沉稳,思虑周详。李渊致信可汗,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依然保持清醒头脑,谨慎应对。
B.李渊大举义兵,名副其实。李渊之子建成、世民以仁行兵,不与百姓为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余者不戮一人。
C.李渊开仓赈贫,深得人心。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引来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壮大了军事力量,李渊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
D.李渊乐于倾听,善纳嘉言。李渊悉数采纳刘文静的结交突厥、让突厥资助大量军马的策略,并面授机宜、派其前往突厥请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2)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
5.结合选文回答:李渊为什么与突厥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
C.“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两句之间形成了对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
D.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后两节的首句形成复沓,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虽然一字不改,却在情感上呈现出强化效果。
B.“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将野花如诗般的欢喜化为具体可见的形态,寓诗于画,轻快洒脱。
C.诗人站在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指称野花,易于更加灵活地刻画野花的形象,展示其内心的情感世界。
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
3.如何理解野花“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的含意?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