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迄今可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现存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独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     了下来,这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意义重大。

120年前,当爱国学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大批甲骨被西方列强     ,流亡海外。甲骨的发现、挖掘与研究浸透着一大批学者的血泪。120年后,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     ”。(         )。今年正值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名为“       ”的甲骨文文化展。一方面,通过“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近一百九十件甲骨、 青铜、玉石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让文物“活”起来,让甲骨文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延续  横征暴敛  信使   证古泽今

B.保留  巧取豪夺  纽带   震古烁今

C.延续  巧取豪夺  信使   证古泽今

D.保留  横征暴敛  纽带   震古烁今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片片甲骨,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B.由这片片甲骨,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得以见证,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也被昭示

C.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和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都在这片片甲骨中得以彰显

D.这片片甲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展览叙事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把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给人民群众感悟

B.通过让文物“活”起来的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

C.为了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展览叙事

D.展览叙事让文物“活”起来,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

 

1.C 2.D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保留:保存不变。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主语是“古文字体系”,它并非保存不变的,所以选“延续”较好,这里指延长下去,没有中断或消亡; 第二处,巧取豪夺: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横征暴敛:指向人民强行征收苛捐杂税,进行残酷剥削。联系上文是形容“西方列强”,应选 “巧取豪夺”; 第三处,信使,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纽带:指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文中加上引号,表特殊意义,联系上文,“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强调甲骨文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应选“信使”; 第四处,证古泽今:指见证古代、泽被今世。震古烁今: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联系下文,形容的是“甲骨文文化展”,且甲骨文作为文字,是真实可信的历史证明,应选“证古泽今”。 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题中,联系上文,“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主语是“甲骨文”,根据主语保持一致原则,排除BC;从句式结构保持对称角度,“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是判断句,“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是动宾结构,前后两句句式不协调,排除A项。 故选D。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 题中A项,“把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给人民群众感悟”错,“文化基因”与“感悟”搭配不当,故排除; B项,“通过让文物‘活’起来的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两个分句都是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不能充当主语,该句缺少主语,故排除; C项,“为了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展览叙事”,三个分句都是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不能充当主语,该句缺少主语,故排除。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赤壁赋》中结尾处,苏轼与友人精神上豁达而又超脱,忘记了空间的一句是__________,也忘记了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感慨历史不断发展变化、统治者最终走向灭亡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③寂历:寂静冷清。④帘栊:窗帘和窗牖。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一项

A.古人有悲秋之传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李白之称“秋兴逸”,这首诗在意境塑造和情感传达上也有“秋兴逸”的意味。

B.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诗人匠心独运,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尤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

C.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人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月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这是一种倒叙。

D.作者描写选取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

2.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初事武皇,胆气智数皆过人。久在云中,谙熟边事,望烟尘之警,悬知兵势。以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复中,汴将氏叔琮来逼晋阳。时诸军未集,城中大恐,德威与李嗣昭选募锐兵出诸门,攻其垒,擒生斩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李思安之寇潞州也,筑夹城,围潞州,内外断绝。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汴军闭壁不出,乃自东南山口筑甬道树栅以通夹城,德威之骑军,倒墙堙堑,日数十战,前后俘馘,不可胜纪。

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谓庄宗曰:“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数年,又似与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由是励力坚战,竟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以功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

七年十二月,帝亲征,进薄汴营,营于野河上。汴将韩勍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金银炫曜,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德威谓李存璋曰:“贼结阵而来,观其形势,志不在战,欲以兵甲耀威耳。此时不挫其锐,吾军不振矣!”乃遣存璋谕诸军曰:“尔见此贼军否?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德威自率精骑击其两偏,左驰右决,出没数四。是日,获贼百余人,贼渡河而退。

八年正月,德威率骑军致师于柏乡,令三百骑以压汴营。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古者师行不逾一。今贼远来决战,纵挟糗鞴,亦不遑食。晡晚之后,饥渴内侵,士心既倦,将必求退。乘其劳弊,以生兵制之。以臣所筹,利在晡晚。”诸将皆然之。汴军自未至申,阵势稍却,德威麾军呼曰;“汴军走矣!”庄宗等因冲其阵,夹攻之,大败汴军,杀戮殆尽。

十五年,晋军将大举以定汴州。德威自幽州率本军至。庄宗使问战备,德威奏曰:“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庄宗曰:“河上终日挑战,恨不遇贼,今款门不战,非壮夫也!”乃率亲军成列而出,德威不获已,从之。谓其子曰:“吾不知其死所矣!”汴之游军入晋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庄宗恸哭谓诸将曰:“丧我良将,吾之咎也!”

天成中,诏与李嗣昭、符存审配飨庄宗庙廷。晋高祖即位,追封燕王。

选自《旧五代史(唐)列传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B.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C.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D.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中,古郡名,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有时泛指边关。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一句中,“云中”指的是云中郡。

B.舍,舍本义是简易的居所,给人临时歇息所用。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也可用作谦辞。

C.未,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总结出十二时辰计时法,“未”对应的是十五时至十七时。

D.配飨,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在皇帝的批准下,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德威骁勇善战,不畏强敌。汴军逼近晋阳、进犯潞州时,他均主动出击,杀敌无数,锐不可当。

B.周德威忠于国家,大义当先。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感念武皇重托,全力以赴,力克强敌,与同侪尽弃前嫌。

C.周德威能谋善断,相机行事。对于炫耀军威的汴将,他伺其气势消退后出兵制胜;对于奔袭而来的汴将,他立即出兵挫其锐气。

D.周德威深为君王倚重。他为庄宗在出战时机和作战方案上出谋划策。可惜在平定汴州时,庄宗逞气使性冒然出击,最终周德威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

(2)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位书记驻村

太平镇的刘书记到胡家坪驻村,当扶贫驻村书记。

刘书记是镇里主管党群的副书记,他是实干家,想弄点政绩,摘掉头上的副帽转为正科。

跃进支书说:“胡家坪十年九旱,要脱贫,村里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是老百姓饮水问题,不能让老百姓连水都没得喝。”刘书记就和村委一班人实地察看。刘书记说:“现在干事,不要小家子气,要具有超前意识,起码五十年不落后。”决定从离村二里远的黄沙井引水到村垸中心,建一水池,搞自来水。

跃进支书一听,头皮发麻,怯怯地问:“得多少钱?”

刘书记说:“二十万吧。”

我的天,可官大一级压死人。跃进支书暗暗叫苦。

先开动员会,刘书记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两小时,老百姓听得云里雾里。跃进支书一看风向不对,待刘书记讲完,紧接着强调补充说:“我们概算过,即每人交四百元,就能吃上跟城里人一样的自来水。”

原来是这样哟。

动员会开得很成功,刘书记当场捐一千元,村干部、党员、科技示范户纷纷带头交钱,收了近一万元。刘书记像个干大事的。雷厉风行,决定先上车,后补票。一面请来施工队组织施工,一面带领村干部到老百姓家里收钱。

工程进展很快,但好景不长。五更的女儿冬天结婚嫁往他乡,交四百元未吃一口水,这明显不合理嘛!五更要少交一人的钱。大牛的儿子原本准备“十一”结婚,见这回事,决定推迟到正月结婚,一打秋风二拜年。五更情有可原,大牛明显是寻缝占大家便宜嘛?一石击起千层浪,老百姓纷纷找茬少交钱。按下葫芦浮起瓢,村干部成为平息矛盾的灭火队,弄得焦头烂额。收上的两万元也被老百姓以各种借口要回。施工队见无米下锅作鸟兽散回了家。

饮水工程搞一年,弄个大水坑,带头交钱的党员和村干部都有意见,跃进支书是豆腐跌进灰里,左右为难。刘书记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挺尴尬地离开胡家坪。

镇里马书记来胡家坪驻村。

太平镇换届选举,半路杀出程咬金,排名最末的马副镇长当上副书记,虽说副职易副职,按官场游戏规则,此副非彼副,升了半级。据说,马书记特别会协调关系。马书记下村,听完跃进支书的汇报后说:“要老百姓凑二十万元搞自来水,简直是痴人说梦嘛!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谋事,也许能行。”

马书记不愧是协调关系的行家。把村里在外面工作的老乡跑一遍,筹了两万元;以此做本钱,集中火力猛攻胡家坪的女婿,一个说话挺有分量的水利官员,承诺给二十万元。首期五万元拨款已到位。

饮水工程再次上马。

好事多磨,问题出在“老太爷”身,此公德高望重,为人耿直,儿子在县委组织部当管官的官。他是饮水工程的百姓代表,监督员。两万元老乡集资款被马书记攻关一去不复返,五万元首期拨款,马书记又拿出两万元去打通关系,估计是肉包子打狗。但这次羊毛不出在羊身上,只要不要老百姓掏腰包就行。跃进支书睁只眼闭只眼。“老太爷”心里怄气,慷国家之慨,也不是这么个弄法嘛。他不怕,找到儿子告状。县纪委派来调查组。一查,马书记屁股还真不干净,借攻关之名,往自己腰包搂进!”嘿,好家伙,这饮水工程刚开始呢……鸿运高照的马书记,做梦也没料到在阴沟里翻了船。

瞧这饮水工程弄的……跃进支书叹气连天。

王书记来胡家坪驻村。

虽说是书记,实则是嘴上无毛,手中无丁点实权的镇团委书记。跃进支书心灰意冷,对饮水工程彻底死了心。

王书记不愧是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频频在外跑,引来一个莫老板,愿意承包开发饮水工程。死马权当活马医。王书记作证,跃进支书做主,与莫老板签下协议。

饮水工程第三天上马。王书记和莫老板吃住在工地,亲自督工,工程进展神速。三月后,工程完工。莫老板说,第一户申请开户吃水的,减收两百元初装费。老百姓谁也不愿意出头。

跃进支书坐不住了,他第一个吃螃蟹。钱一交,水龙头立马装到屋,当天就吃上清洁的自来水。其实,几百块也不是蛮大的数目,只是心里怄气,屋门口的钱被别人赚去,心不甘呢!又有老百姓说,涧边的鲤鱼轮客钓嘛。这样一想,心里豁然开朗。

短短半月,全村都装上自来水。

莫老板人也不错,让村里的三位五保户免交初装费,五户特困户减半收费。按合同,他还可以坐收五年红利,他把这一切无偿移交给村里。他真诚地说:“商人言利,我之所以放弃,就冲王书记这人,他是个值得交的朋友。”

跃进支书对年轻的王书记刮目相看,从心底里佩服他。有回聊天,跃进支书问王书记:“你从什么学校毕业的?”

王书记说:“商学校。”

“学的什么专业?”

“市场与营销。”

哦,跃进支书心中一动,似有所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跃进书记可看作小说的线索人物,他一心想要为村里百姓谋福利,从带头交钱,积极配合几位书记的工作可以看出来。

B.刘书记做饮水工程是为了有点政绩,马书记借饮水工程谋私利,小说借此二人批判官场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C.小说语言通俗平实,富有生活气息。但其中又用到了很多俗语,为小说增添了雅趣。

D.饮水工程初次上马,村民们纷纷找茬少交钱,表明村民们还存在个人主义等狭隘自私的想法,这反映出当前扶贫工作中部分农民的思想局限性。

2.小说在塑造王书记这一人物形象时着墨不多,但方式巧妙,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跃进书记听完王书记的回答后似有所悟,作为历经三任扶贫书记的村支书,他悟到的是什么呢?请你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并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异地医保都可以联网直接结算,太方便了!”海南三亚的梁阿姨因冠心病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体验到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的便利:再也不用带着钱和发票四处奔波。预计今年9月底前,广东还将全面完成省内和跨省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这是广东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改革决策之一。

早在2016年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全省卫生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卫生强省”。从新中国成立时农村“一无医院、二无药”的困境,到如今广东县域住院率达83.5%,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70年来广东着力补齐基层医疗短板,让更多人实现病有所医。

(摘编自《从“缺医少药”到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南方日报》2019年9月19日)

材料二: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受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特殊生育政策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影响,中国老龄化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因此,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促进有关产业快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中国的发展,也对全球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挑战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与日本、北欧等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国家相比,中国虽然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且在迅速增长,但未来10年左右,仍是以低龄老人增长为主,这是建立和完善老龄化应对体系必须抓住的‘机会窗口期’。通过前期对有关国际经验以及中国特点的研究,我们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形成应对老龄化的‘双轮支撑体系’。虽然中国老龄化压力巨大,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尤其是快速的技术进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产业发展,中国不仅能够较好地解决老龄化压力,也能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和借鉴。”

葛延风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大。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有2.5亿,到2050年有可能超过5亿,届时,将占到全世界老年人的22%和亚洲老年人的40%.二是速度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增加到14%,即从‘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老龄社会’,只需要2、3年(预计在2023年前后)。三是城乡区域差异大。虽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的城镇老年人口将超过农村老年人口,但由于年轻人口更多流向城镇,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将深于城镇地区。根据我们的预测,2030年城镇老年抚养比约为22%,而农村则将达到约40%,养老负担更为沉重。同样由于人口流动,老龄化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随着中西部青壮年人口向东部流动,中西部老龄化的程度将比东部地区更严重。”

老龄化将会带来全面的经济、社会影响。最直接的压力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压力,不仅带来费用上涨的压力,也要求服务模式进行转变。二是带来巨大的老年照护压力。三是对养老保障制度带来巨大冲击。四是造成劳动力供给下降。“当然,我们不必这么悲观,老龄化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事实上也正在推动各项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来化解压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葛延风说。同时,技术和产业也提供了支撑。“技术和产业能够在提供优质老年产品、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特别是随着未来老年人收入的分化,这方面的需求会更大。”

(选编自《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实现健康老龄化》,《中国青年报》2019年11月22日)

材料三:

8月29日,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在人工智能产品展览中,最受公众欢迎的,非“AI+医疗”展区莫属。

“您好,根据您的情况,推荐胸痛科就诊。是否需要立即挂号?”在“AI应用场景”展区里的两台蛋型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一名手捂胸口的“患者”坐到机器人跟前,机器语音便会指引他通过按钮输入相关信息。“胸痛持续多久了?”“请选择胸痛程度”“胸痛在哪些部位”……它可以实时采集患者血压、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数据,精准检伤分级。在患者完成“预问诊”后,机器人会自动建议分级、自动匹配相应科室,并直接为患者挂号。这是由上海奕诊智能公司推出的新型导诊系统。据悉,这款产品目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试运行。

上海交大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则在展台前现场演示起了“智慧援藏”项目。儿科医院的专家张建通过移动机器人,现场连线西藏自治区日喀则人民医院的儿科病房,开展远程智能查房。通过智能设备的“千里眼”“顺风耳”,不仅将千里之外西藏患儿的病情实时传回,同时,当地通过智能听诊器采集到的心音和呼吸音也一并传回上海,在远程机器人屏幕上显示声波图像并智能判断心音和呼吸音是否正常。而另一台机器人则实时连线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远程中心,通过三地互通,不仅赋能偏远地区基层医生及时提高诊疗水平,还可开展诸如国家级儿童先心病筛查的智能分级诊疗。

(选编自《医疗“黑科技”会改变哪些看病体验》,《中国青年报》2019年9月6日)

1.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海南某市民前往广东异地求医时,不必携带大额现金,实行联网直接结算即可。

B.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劳动力供给下降,某老人无法自理、需要照护,但他可能会面临无人可雇的情况。

C.某患者在使用奕诊智能系统时,未能清晰描述自己的病症,系统就无法为他进行数据采集,也无法直接为他挂号。

D.基层医院的某医生学历不高,但其诊疗水平可以通过提升学历和远程在线学习得到提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虽然给整个社会造成压力,但也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B.医疗体系改革迫在眉睫,通过改革,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将惠及百姓, “老龄社会”将不再降临。

C.综合来看,农村养老服务的缺口更大,这和基层医疗资源匮乏不无关系。

D.移动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可为医生提供智能查询判断等便利,也改变了病人的看病体验。

3.请从以上材料中概括开展“健康中国”工作的三个角度,并说明为此工作目前已经采取了的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