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 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 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 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1964年,美国纽约曾发生一起谋杀案,一名年轻的妇女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的袭击,她大声呼救。周围居民楼的一些房间亮起了灯,有人打开了窗户,一位男士大声呼喊:“放开她!”歹徒溜走了。灯光熄灭后,歹徒返回,再次袭击这名妇女,她再次呼喊,灯光再次亮起,窗户再次打开,歹徒再次逃走,灯光熄灭。当这名妇女到住处大门时,歹徒第三次袭来,她被杀死,整个谋杀过程持续了35分钟,38个目击者竟没有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一事件中人们表现出的冷漠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亲社会行为”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热点即始于这一惨剧。
在心理学中,助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亲社会行为也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类行为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是社会倡导的行为,也是社会规范的一部分。在传统的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帮助、捐献等几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备受关注,一直强调的都是这种行为的利他性和自我牺牲。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互惠性的亲社会行为最为常见,例如我们在帮助对方时赢得了对方的友谊和赞誉。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亲社会”是与“反社会”相对的,因此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司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教师或父母对儿童适当的惩罚等,这类行为虽然具有潜在的伤害性,但符合社会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是积极的,其目的并不是伤害,所以是亲社会的。
亲社会行为可能是由利他主义引起的,个体在做出利他行为时只关心他人利益而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利他行为的特点就是自愿帮助别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利他行为经常有个人遭到损失和面临危险的可能“舍己为人”实际上就是利他行为。在每个重大灾难时,我们几乎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别人的生命。在做这一行为时,人们并没有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只是在帮助别人。但是亲社会行为不一定都由利他主义引起,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的助人行为也属于亲社会行为。因此亲社会行为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并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亲社会行为的一个目的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促进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和谐,亲社会行为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形成的。从儿童期注意培养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是成年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将有助个体更好的适应社会,更为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提倡诚信、合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1.下列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社会行为就是积极的社会行为,往往体现着社会责任感,会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
B.亲社会行为有利他性和互惠性,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形成,促进了人与群体间的和谐。
C.与反社会行为不同,这种行为作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都源于利他主义,都符合社会要求。
D.“舍己为人”是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它是道德高尚的反映,也是自我牺牲精神的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人们的冷漠而导致的惨剧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于是亲社会行为就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B.司法人员执法、教师或父母对儿童适当惩罚等,这类行为虽具有潜在的伤害性,但是都属于亲社会行为。
C.亲社会行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为社会所倡导,本该伸出援手之时选择冷漠理应遭到良心和舆论的谴责。
D.亲社会行为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我们也可以把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的助人行为纳入它的范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中,学者一直强调的是利他性和自我牺牲精神,这样的观点不失狭隘的成分。
B.亲社会行为时常发生在情况特别危急时,人们往往顾不上考虑自己的安全与利益,只是为了帮助别人。
C.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意义尤为重要,尤其是儿童,会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D.那位男士听到有人呼救而打开窗子呼喊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他的积极行为应该受到肯定和鼓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日,新闻频道报道了这样四则消息:
上海郁师傅。九年前,他参与了世博会的接待工作。之后,他报考夜校拿到大专文凭和专业资格证书,成为司机班班长。今年,他再度成为进博会的接待司机。他说:“上海发展快,国家在强大,我也要变得更好。”
邮政小哥柴闪闪。15年前,他从农村到上海成为邮政劳务工。他埋头学习,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为业务骨干。1年前,他以全国人民代表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他说:“这次,我邮寄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快递,而是很多快递外卖人员的心声。”
河南老农徐玉坤。古稀之年,安稳富足,他却开始了骑行世界的梦想,行程近11万公里。他说:“今天要跑,明天还要跑,我要用前进的里程证明我的力量。”
斜杠奶奶纯子。白天,她是自家饺子馆的老板和厨师,晚上她变身摇滚DJ,84岁的她拾起了儿时的梦想。她说:“年龄不是尝试新事物的最大障碍,心态才是。”
假如你的一位家人(父亲、叔叔、爷爷、奶奶)听了他(她)的话之后,也想学其中一位人物那样去做,但是又有各种顾虑,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请你给他(她)写一封家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自选角度,观点鲜明;切合身份,表述得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读下面一则材料,请概括作者关于怎样防止“校园欺凌”的主要观点。不超过50个字。
学校是教育圣地,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不被允许的,学校必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学校要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启迪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爱憎观。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全方位、立体化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组织学校巡逻队、观察点、信息员,增设报警电话和必要的防范装备,争取做到环环紧扣,步步为营,一处触网,全域皆动。一旦“欺凌”事件出现,情节轻微的由学校对“欺凌”制造者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心造成明显伤害的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训诫;屡教不改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将实施欺凌的学生转送专门学校进行教育;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按照相关法律严格惩处。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把遗忘看作是记忆的一个小故障。然而,过去10年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__________,而更像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我们的大脑在不停地主动遗忘。那么,如果遗忘机制是主动发生的,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启动呢? 通过对人类在睡眠中的监测,科学家发现,_________。目前关于在睡眠中遗忘机制的启动主要有两种观点,________。日本学者发现一种仅在REM期(快速眼动期)激活的一类神经元可以分泌一种“黑色素聚集激素”的物质,黑色素聚集激素神经元的激活在促进REM期睡眠的同时,显著抑制海马神经元活性,导致遗忘。另一种是与突触重整来达到突触稳态有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现存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独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 了下来,这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意义重大。
120年前,当爱国学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大批甲骨被西方列强 ,流亡海外。甲骨的发现、挖掘与研究浸透着一大批学者的血泪。120年后,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 ”。( )。今年正值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名为“ ”的甲骨文文化展。一方面,通过“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近一百九十件甲骨、 青铜、玉石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让文物“活”起来,让甲骨文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延续 横征暴敛 信使 证古泽今
B.保留 巧取豪夺 纽带 震古烁今
C.延续 巧取豪夺 信使 证古泽今
D.保留 横征暴敛 纽带 震古烁今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片片甲骨,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B.由这片片甲骨,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得以见证,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也被昭示
C.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和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都在这片片甲骨中得以彰显
D.这片片甲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展览叙事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把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给人民群众感悟
B.通过让文物“活”起来的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
C.为了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展览叙事
D.展览叙事让文物“活”起来,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