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刀锯余人:宦官。③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洋溢之意,其字 “丝”,则是极少、细微之意。

B.文中的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极高,是众妃嫔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正宫”“中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D.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中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宫禁中。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盎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

(2)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1.B 2.D 3.D 4.(1)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 (2)祖母看望我说:“我的孙儿,好久不见你的人影,怎么整天默默在此(读书),很像女孩子呢!”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本句翻译为: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 由文意知,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故“王刘氏”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A、C,文中“主兵柄”语意完整,是动宾短语,排除D。 故选B。 也可以这样思考。 A项, “功臣”为名词,作“谓”的宾语,在其后断句错误,排除A; C项,“用事”为动词,“掌权”的意思,“擅”是“擅自”的意思,副词,不能跟在动词后面,“用事”后要断句,排除C。 D项,“太尉”为官职名,作“为”的宾语,在其后断句,排除D。 故选B。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D项错误。 故选D。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袁盎拉慎夫人入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D项错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关键词:前,上前;说,劝说;序,次序,引申为区别;乃,判断词是。 翻译为: 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 第二句关键词:大母,祖母;过,看望;大类,很像。省略句“竟日默默在此(读书)”。 翻译为: 祖母看望我说:“我的孙儿,好久不见你的人影,怎么整天默默在此(读书),很像女孩子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认牙

冯骥才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教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监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始两段,写了华大夫两方面令人“费猜”的事,一是医术高超,一是不记人。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开展作好铺垫。

B. 华大夫对两个侦探大动肝火,甚至拍桌子,把拔牙的钳子拍得蹦起老高,可见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

C. 华大夫平时不记人,却牢牢记住了抢首饰罪犯的长相特征,可见他对犯罪分子的愤恨,体现了他的正义感。

D. 文章在塑造华大夫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是用了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2.试概括华大夫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处,华大夫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按照2016年现价评估,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 38万亿元,相当于工程总投入的2. 7倍。其中,涵养水源4490亿元、保育土壤1146亿元、固碳释氧2199亿元、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43亿元、净化大气环境3438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1802亿元、森林防护606亿元。

(摘编自《工程效益明显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民生双赢》)

材料二: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3200万退耕农户从政策补助中户均直接受益9800多元。在四川丘陵、盆地周围地区,有400多万劳动力因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得以转移,外出务工年创收217亿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不再限定还经济林的比例,各地退耕还经济林的热情高涨,仅2016年全国退耕还经济林就达到818万亩,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林特产品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还草是改革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战略,广大农民改变了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发展新型生态经济,开发林草多种功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对我国新增绿量和地球变得更绿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贵州,新一轮退耕还林对近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发挥了重要作用,扭转了治理区生态恶化的趋势。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认为,长江输沙量减少,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功不可没。在陕西延安,20年累计退耕还林 1077万亩,植被覆盖率从退耕前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 3%,绿色边界向北推移400多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9000吨降为1077吨,年入黄泥沙由2. 58亿吨降到0. 31亿吨,降幅达88%。过去水土流失一向严重的黄土高原今日为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

(摘编自《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写在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突出成效之际》)

材料三:

退耕前,盲目的毁林开垦和陡坡地、沙化地耕种,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得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国家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困境中,人们开始认识到:牺牲生态换生存,其结果是连生存也保不住—这就是违背自然法则的恶果。此时,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让人们得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种树的地方种树”,退耕还林还草将人类欠下的生态账补偿给自然,由过去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转变为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会约的标志性工程,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对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格蕾琴·戴利通过深入研究指出,退耕还林还草是一个极大的创新项目,已经在中国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其他国家应重视并学习中国的经验,将中国当成一面镜子。

(摘编自《退耕还林还草改变的不只是山水》)

1.下列对材料一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年来,总投入巨大,全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工程总投人超讨5000亿元。

B. 两轮退耕还林还草中林地面积、人工草地面积分别增加5. 02亿亩、502. 61万亩,相应比例显示,我国更重视退耕还林。

C. 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区域与上一轮相比,增加了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增长幅度较大。

D.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很可观,表现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退耕农户实施政策补助,使退耕农户在经济上直接受益,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劳动力,农民能够外出务工创收。

B. 由于新一轮退耕还林不限定还经济林的比例,各地积极退耕还经济林,农民转变观念,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林特产品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C.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减少了长江输沙量,使黄土高原过去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现象得到缓解,为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

D. 中国政府表明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态度,受到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关键原则和方向。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还需要解决很多矛盾和难题。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关键原则和方向,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有些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D.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雷军说:“创业要大成,一定要找到能让猪飞上天的台风口;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2)马云说:“风过去了,摔下来的一定是那些猪。它不会长出翅膀来。”

(3)某网友说:“一直躺在地上的猪,应该仰望那些曾经飞过的猪。”

每年“毕业季”,都有一群年轻人将步入社会;未来的某个“毕业季”,你也将走向社会。读了上面的三句话,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请在全面理解这三则材料内涵的基础上,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近日一则微博总结了一些网络新词:无可phone告,Tony带水,morning其妙,cheer不舍。请你在以上网络新词中任意选择三个,用规范的汉字书写这三个词,并写一条评论来表达你对这种网络流行语现象的看法。(不超过28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