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断桥 蒋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断桥

蒋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隔断,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媳妇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自己公司出了 50 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 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C.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D.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2.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B 2.①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②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③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 3.①情节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②人物上,面对断桥,众人不同态度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③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主旨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表述错误。从全文来看,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对于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题目,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此文郭支书的性格特点可以抓住“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可见他对于修桥早有计划和打算;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可见他的宽宏大量,不以人们的闲言碎语为意,一心只为人民办实事。从“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中可见,他正直无私,为村中修桥用自己公司的钱。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 本题主要是分析题目“断桥”的作用。可以从文章的主题表达、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特殊效果等角度展开分析。比如:从特殊效果的角度:标题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兴趣,如桥是如何断的,断了如何处理等,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其次,从情节安排的角度:“断桥”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围绕桥断了来安排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再次,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围绕“断桥”,支书义无反顾自己出钱修桥,村民先是请求支书不计前嫌修桥,桥修好了又对风言风语说支书捞钱等,反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最后从主题的角度考虑:揭示了“断桥”的深层次含义,即现实的桥虽修好,人们心中“信任”的桥梁却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呢?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无人驾驶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谷歌、英国 Venturer联盟和阿联酋的“EZ10”等,到中国的百度,无人驾驶都已经进入到路试阶段。虽然无人驾驶汽车也属于移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一种,但是在市场应用上,与普通机器人及通用人工智能相比,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更短时间内得以普及。

无人驾驶汽车的各单元性能已满足当下的物流市场需求,其精度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导航技术的提升。配合互联网、物联网及持续提升的信息化平台技术的智能导航系统将会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应用能力。当然人工智能发展虽然神速,但无人驾驶汽车依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其性能全面提升尚需时日。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一纸行文全面鼓励无人驾驶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无人驾驶汽车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将会给物流业和物流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货运车辆变成了自动化运输网络中的智能装备。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由此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核心手段。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18年5月29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2024年中国互联网+无人驾驶行业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材料三: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无人驾驶落地除了技术,还需考虑到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在未来交通解决方案中, Hyperloop公司的高铁、 Kitty 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创新工场目前已经投资了4家无人驾驶公司。无人驾驶是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驾驶行为,需要人、车、路高度协同。广州公交集团董事长谢振东表示,无人驾驶整个生态是由各种产业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目前无人驾驶的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未来需要从技术等各个方面做更多工作。在广州联通总经理廖江看来,无人驾驶要求车路协同,特别需要可靠的网络,5G技术和5G网络非常契合车路协同的要求。他说:“5G网络建设对自动驾驶发展很重要,然而5G本身建设有难度,它要求建更密集的基站,对运营商有很大的挑战。”广汽研究院郭继舜透露,广汽即将量产第一辆L3智能驾驶汽车,“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主芯片由国外的一个供应商提供,有延期的风险。我们非常需要中国能先研发出合格的人工智能芯片,拥有足够的算力和功能安全。”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1月28日)

材料四:

人类经过驾校训练,相对容易就可以掌握驾驶技能,但是用机器并非如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说,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人类思维是在记忆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預测模式分类以及学习的。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预测的模型,对于驾驶行为而言,预测能力非常重要。”郑南宁表示,针对这些难题所开展的尝试,需要整合在基于认知计算引擎的自主驾驶系统中,这是无人驾驶研究领域值得研究的方向。

郑南宁表示,未来需要从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启发,发展一种新的学习机器。“将神经科学和脑认知作为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的灵感来源,使用这些知识来帮助我们思考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如何实现同样的功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之一。”郑南宁说,“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发现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突破点在哪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极有可能出台政策全面鼓励无人驾驶。

B.据材料二可知,预测无人驾驶市场的规模与增长率都呈逐年上升态势,可见无人驾驶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C.可靠的5G技术和5G网络可满足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的要求,而密集的基站建设,对网络运营商也提出了挑战。

D.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有实现逻辑推理、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的巨大的计算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类似人类思维中的预测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技术储备进入路试阶段,作为人工智能市场应用的一种,将要比通用人工智能及普通机器人更早地得到普及。

B.无人驾驶汽车用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使得智慧物流保持超载低价状态的同时,更加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C.随着无人驾驶产业链的建立及完善,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

D.若将受神经科学和脑认知启发的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人工智能系统,无人驾驶汽车或可实现新的技术突破,进而增强驾驶行为的预测能力。

3.一、三、四三则材料,对“无人驾驶”相关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识:“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但褂子在别的朝代也出现过。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全身穿戴红衣红饰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是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这说明了宝玉的地位在贾府中较高。而地位高至后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红楼梦》中所涉服饰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B.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C.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B.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D.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B.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欣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只要我们了解清代的服饰特点,就能够解读《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形象特点。

D.《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陈独秀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鲁迅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刘勰说过:“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阅读下面文字,请修正其中画线部分,使之趋近“字不得减”的境界。(不要改变原意。)

看一副联,首先①关注其文字是否通顺,是否精炼没有赘语,语言风格是否统一,没有文白混杂等。其次再看它的句式架构是否均衡,是否”撑得起来”。如果句式过于散或者过于乱,那都会影响到读者的感受。再次,②就是联语的逻辑是否清晰,意象是否合理,是否有层次感,张弛是否有道。这是涉及到内涵的部分了,要修改起来的话,自然就比前面几步更难,而需要“动刀”更仔细了。那么最后的一步,切题和立意,自然是放在最后面去考量。这两点代表作者思维的最直接、最深层次体现,它们如果不合格,那往往表示整副联就得做大手术了,因此能不动则不动。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科学研究和生产经验都告诉我们,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有许多是会发声的。不同的鱼会发出各种不同的的声音,①______,例如大黄鱼,在回游过程和产卵时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有的鱼为了躲避危害而发声,有的为了招引异性而发声,可见,鱼类之所以发声,②______。现在,沿海居民会通过听鱼的声音,来判断鱼群的特点,从而采取捕捞措施。因此研究鱼类发声现象,③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