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节选自《史记》)

(二)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节选自《战国策》)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          内:接纳

B.善留侯张良      素:一向,向来

C.荆轲笑武阳      顾:回头看

D.起不意          卒:士卒

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司马迁认为他“将五诸侯灭秦”,把他列入本纪。

C.“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的敬称。

D.鄙,指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选文二“北蛮夷之鄙人”中的“鄙人”是自称的谦辞。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人,能虚心向谋士请教。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请问张良,采纳建议,同时热情款待项伯,并约为婚姻。

B.荆轲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到秦廷进见秦王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荆轲面不改色,几句话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C.刘邦廉洁爱民,能屈能伸。他进入关中,秋毫无犯,封闭宫室,等待项羽的到来,后来又能在项羽生气的时候主动上门谢罪。

D.为表现荆轲英雄虎胆,作者一方面用了大量短句营造紧张气氛,另一方面以秦王及其臣下的“惶急”、“惊愕”等表现来达到对比反衬的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D 2.D 3.C 4.(1)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而称王了。 (2)(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 (3)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卒起不意,意思是“仓猝间事发突然,出人意料”。卒:通“猝”,突然。 故选D。 2.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无论是文学常识还是文化常识,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 鄙人,粗俗之人,边远地区的人。根据语境来看,这句话是荆轲代替秦武阳说的,不能是自称的谦辞。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廉洁爱民”错,课文《鸿门宴》开头就交代刘邦贪财好色,他之所以“进入关中,秋毫无犯,封闭宫室”是因为惧怕项羽,伪装出来的。与“廉洁爱民”无关。 故选C。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距,把守;内,通“纳”,使……进入;王,名词作动词,称王。(2)所以,……原因;者也。判断句;出入,偏义复词,这里偏重于“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变故。(3)愿,希望;少,稍微;假借,古今异义,宽容、原谅;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2月13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

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0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之所以成为2019年春节电影票房冠军,是因为有我国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B.“中国天眼”与“硬核科幻电影”一样成为不同领域的热点,都能体现出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

C.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不大。

D.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其冲击下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

2.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四可知结合外国的经验,只要有了稳妥的资金流,就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

B.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80后、90后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故而80后、90后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

D.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3.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1)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⑵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我没有赶得上看见,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⑶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他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⑷“×××!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⑸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⑹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

⑺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有历代佳作有时事杂论,油印分发给大家。他这样新旧兼收选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领教了他的才学,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很亲切地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

⑻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反而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⑼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 又说,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疑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10)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段突出人物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尾段收束全文,表达对人物的景仰之情,这种结构思路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基本相同。

B.作者好像漫画高手一般,截取了徐先生生活的几个片段,抓住其特征,寥寥几笔,便把徐先生刻画得形神兼备。

C.“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去削了,剩下的全是筋骨。”此句运用拟人,形象地表现了徐先生删改作文的效果。

D.文尾说“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这“怅惘”是因为离开先生近五十年,一直未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听说先生已不在人世。

2.作为叙事写人的散文,作者写了先生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哪几件事?请分条概括,每条不得超过15字。

3.文中的徐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请概括其形象特点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者刻画这一形象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2)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收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側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3)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4)《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傀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5)《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D.《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述《礼记》内容时,多次运用举例论证,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礼记》谈及的在“礼仪规范”“访客”“与尊长相处”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

B.本文先总说“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后分述《礼记》的内容,最后总结“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内涵最大的概念。

C.文章第五段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告诉人们《礼记》中的许多格言是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可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D.本文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大量引用《礼记》中的句子,然后加以阐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礼记》的内容,让人学到了为人处世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的要求,要求人们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礼记》里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更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否则就是不道德的。

C.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D.《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林清玄在《清凉菩提》中写道:“错过,不是错了,而是过了。”

请以“错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雨巷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