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是一只睡着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拿破仑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任继愈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习近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假如你作为复兴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将参加“我爱我的祖国”校园演讲比赛,根据上面的五则名言材料,构思一篇演讲稿。具体要求如下:(1)至少运用三则名言材料中蕴含的观点。(2)题目自拟,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文体明确,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日前,国学英才系统化教育高层研讨会暨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仪式在京举行。院长蔡恒奇介绍,国学院将搭建平台,每年从全国遴选25名优秀学子组成国学“长城班”,以熟悉经典、能解经和力行为标准,实施国学英才系统化培养。国学教育的根本在于知行合一,让经典活起来,让经典走进生活。与会学者建议,“长城班”的课程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通过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是一种责任,一种如繁衍生息一样的天职。不论阅读是严肃庄重的,是轻松愉悦的,还是枯燥繁复的,①_____。向知识和道德进化是人类永恒的方向,阅读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重要路径。阅读是件寻常事,它须臾不离人们的生活,让寻常的日子过得坚定有力,充满情感。②_____,阅读每前进一步,人的进化就更深一步。既然如此,③_____?阅读,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常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文人来说,兴之所至,在驿站的墙上涂抹几句诗,是很平常的事,( )。当文人在粉墙上________,驿站的主人便在一旁给他捧着砚池,围观的人群中则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文士酣畅淋漓地________,然后飘然远去,他自己并不能把这放在心上。那“发表”在墙壁上的诗,自有过往的文人墨客去________。他们背着手吟读一回,觉得不怎么样,又背着手踱去,在转身之间,已就淡忘得差不多了。偶尔见到几句精彩的,便要伫立许久,品味再三,________般怡然陶醉,日后又少不得在文友中传扬开去。
过了些日子,那字迹经过风吹雨打,剥落得不成样子了,店主便用泥灰粉刷一遍,清清白白的,好让后来的人再用诗句涂抹。主人照例给他在一旁捧着砚池,很欣赏的样子。就这样到底有多少诗“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恐怕没有统计过。
1.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围观者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写诗的人也更不会大惊小怪。
B.围观者不会大惊小怪,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更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
C.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
D.写诗的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驿站的主人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
2.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
A.笔走龙蛇 一挥而就 评头论足 醍醐灌顶
B.力透纸背 一挥而就 指手画脚 振聋发聩
C.笔走龙蛇 一蹴而就 评头论足 振聋发聩
D.力透纸背 一蹴而就 指手画脚 醍醐灌顶
3.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
A.到底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没有恐怕统计过。
B.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到底墙壁上,恐怕也没有谁统计过。
C.就这样到底有多少诗“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没有恐怕统计过。
D.到底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恐怕谁也没有统计过。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举例解说“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描写宫室建筑走势形态和结构精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烈地抒发了对秦朝统治者横征暴敛和挥霍无度行为的愤慨和无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
(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语出《左传·成公九年》。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语出《史记·乐书》:“ 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③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运用楚囚、齐优的典故,强烈的表达了自己窘迫不堪的处境。
B.颔联借景抒情,“江声不尽”抒遗憾之意,以“草木秋”寓哀伤之情。
C.“万里羁愁”写出时空之悠远、广阔,与“万里悲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D.颔联“英雄恨”与首联“局促”“迁流”呼应,颈联体现其“恨”形象。
2.简析“君看赤壁终陈迹, 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中的“仲谋”,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孙仲谋”所寄托情感的是否相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