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1.在渴望团聚的日子里,小说的三位主人公采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等待,概括说来分别是:
狗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爹忽然记起什么似的,……抽空去看一下。”文章在写“我”的一家人故事的时候,插入了这部分关于瓦匠的文字,从情节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
3.文章前后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联系上下文,简要解释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4.小说没有跃宕起伏的情节,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写出了一段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也刻画了“我”的一家三口的鲜活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一位并结合文章分析其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学与新闻
记录客观事物,这是记者与史家的基本工作。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凡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都由他们记载下来。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起居注”。这在当时是颇类似于“新闻”的,但我们毕竟不能把“起居注”一类的东西称作“新闻”,而是把它们称作历史。记者的出现,是在近代报纸、杂志、广播产生以后,才有所谓“本报记者”、“本刊记者”等。顾名思义,“记者”就是记录之人也。《左传•僖公七年》云:“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义,无国不记。”可见,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是有专人记录的。这些人都是史官,也有点像“新闻记者”。古代官府的邸抄也是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的,后来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又称“京报”。不过,他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今天,凡重大事情,都有记者采访,然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记者与史家共同遵循的准则。中国古代正直的史官和史家,都有一个优良传统:秉笔直书。司马迁著《史记》,“不虚襄,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能不能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先进与落后,犹如史家能不能秉笔直书一样。反之,如若对新闻报道进行“合理想象”、“逻辑推理”、“艺术加工”、“故意拔高”等,就脱离了客观事实。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是正直的记者所不取的。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笔已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了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尊严。即便在今天,说真话的记者,也会受到某些人的责难和打击,但这样的记者,人民是会永远铭记他们的。
前人认为是“新闻”的,今天已视为历史资料;今天认为是“新闻”的,后人也将视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法。今天的史家著述往古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考证、辩别、分析、综合当时的“新闻”;今天的记者撰写现实的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后人书写当代的历史。
(节选自马宝珠《史学与新闻:“报纸为现代史记”》,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关于“史学与新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他们所做的记录,我们称作历史,而不是新闻。
B.今天我们称“起居注”为历史;今天的记者撰写的现实的新闻,后人也将视为历史。
C.人们把中国古代史官所记载的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叫做“起居注”。
D.今天,记者采访重大事情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
2.下列不属于“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表现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
B.在“文革”中,有些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
C.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
D.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直的记者一样,他们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事实,秉笔直书”。
B.新闻记者脱离了客观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
C.“京报”是古时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是由古代官府的邸抄发展而成的。
D.《左传》是我国最早记录古时重大典礼、会盟及最早出现“史官”一职的历史典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有人称当下90后、00后为“静音一代”。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17岁到24岁年龄段人群中,98%的人首选智能手机聊天软件作为沟通手段,打电话、面对面等人际交往方式变得罕见。
材料二 “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生活一天,不打电话,不上社交网络,不回电子邮件”甚至被定义为成功者身份的象征,至于面对面的交流更成为一种奢侈。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格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敞开心扉,真诚交流面对面”,要体现你对“静音一代”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与中国电信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根据合作协议,联通运营公司将与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双方划定区域,分区建设,各自负责在划定区域内的5G网络建设相关工作,谁建设、谁投资、谁维护、谁承担网络运营成本。另外,双方各自与第三方的网络共建共享合作不能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双方用户归属不变,品牌和业务运营保持独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崔护在用“①______”(必须用诗句来填写)来形容少女娇好的容颜时,是否已知道在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草本经》里有桃花“令人好颜色”的记载,现在已无从得知。但他将桃花的艳丽与女人的美貌相互映衬,却无意中道出了一个科学现象②_____。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桃花的美容价值,它含有山茶酚、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可滋润皮肤,改变面部细胞的活力,从而③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分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清运和分类地回收使垃圾重新获得资源的一种科学管理。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 。
垃圾分类的好处是 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危害,还能 。如回收1吨废塑料可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一吨易拉罐,可少采20吨铝矿;食品、草木和织物可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产生污染,还可以创造价值。各种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 ),就可以创造不菲的经济价值。如北京每年垃圾回收就可获得11亿元的经济效益。
我们人人是垃圾的制造者, ,我们也应该成为垃圾的治理者。“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减少透支未来的手段。垃圾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是垃圾治理的最佳途径。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分类地清运和回收使垃圾重新变成资源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B.垃圾分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清运和分类地回收使垃圾重新变成资源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C.垃圾分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分类地清运和回收使垃圾重新获得资源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D.当前,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分类地清运和回收使垃圾重新变成资源的一种科学管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偶有发生 有目共睹 变废为宝 反求诸己
B.时有发生 有目共睹 物尽其用 反求诸己
C.偶有发生 显而易见 物尽其用 扪心自问
D.时有发生 显而易见 变废为宝 扪心自问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在垃圾分类上投入,就必定有丰厚的产出
B.过去不分类是条件不成熟,现在要分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C.垃圾分类后,回收再利用,所形成的绿色循环产业模式
D.如果能充分挖掘垃圾回收产业中蕴含的资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