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秋望① 赵 嘏 云物②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秋望①

赵 嘏

云物②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③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④。

[注] ①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鲈鱼正美”:《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④“南冠”“楚囚”:出自《左传》,为囚徒的代称。“南冠”即楚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锺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C.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用“不归”“空”直抒胸臆。

D.颈联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2.颔联和颈联用了哪些意象?诗人借用这些意象寄托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D 2.意象:残星、归雁、长笛声、人,篱菊、渚莲情感:①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长笛声、一个倚楼吹笛的人,组成了一幅黯然神伤的秋景图。而笛声那样哀婉,吹笛人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使得听笛的诗人那羁旅思乡之情更加强烈。②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诗人见此,归隐之思油然而起;江渚边上的残荷,失了满塘红艳,只留憔悴忧愁,诗人移情于物,更寄托了好景无常、思乡归隐的愁苦伤感。 【解析】 1.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颈联运用了比喻手法”错误,这里是把物“篱菊”“渚莲”当作人来写,具有的情感“静”“愁”,应为拟人手法。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意象,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情感题要注意结合词中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词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词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词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词句。颔联写仰观。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是说: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之,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选自《元史 • 董文炳传》)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敢隐实者诛,其家                籍:抄没

B.乃以田庐若干亩计与贷家             直:通“值”,价钱

C.吏亦不之                          惮:考虑

D.谗之府,府欲中害之                 或:有人

2.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董文炳爱民举动的一组是: (    )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②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 

③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④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⑤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     ⑥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①②④ D.②③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B.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C.董文炳冒着死罪,采用并居老百姓的办法减少户数,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D.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4.翻译下列句子。

(1)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

(2)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将军战河北 D.约为婚姻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战国策》的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曹刿论战》就选自此书。

C.《史记》中本纪记述帝王,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败秦军主力,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司马迁把他列入了本纪。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击沛公于坐

B.沛公在                     君与项伯有故

C.吾属今之虏矣!             谁大王为此计者?

D.使工药淬之                 而乃手共搏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