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二年级的1200多名学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二年级的1200多名学生,要体验5天这样的艰苦生活——风中徒步七小时,仓库里打地铺睡四晚,洗澡只能用冷水……该校这个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始于1990年,到今年已经坚持了近30年。每年的体验内容略有不同,被老师和学生们称为“上一堂吃苦课”。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吃苦课’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关心他人、提高自理能力。”

这种“吃苦课”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赞其是“人生历练的宝贵一课”,也有人质疑此举纯属“为吃苦而吃苦”。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要多一些“吃苦课”式的磨砺教育 寒风中徒步七小时,仓库里打地铺睡四晚,洗澡只能用冷水……该校这个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始于1990年,到今年已经坚持了近30年。每年的体验内容略有不同,但被老师和学生们称为“上一堂吃苦课”。 其实,学校有必要给孩子多上一些“吃苦课”。 因为这样的“吃苦课”能够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是让学生“野蛮其体魄”。现在的大学生多是九零后、零零后,他们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自小没有吃过什么苦,很多还从小就养尊处优,而且现在学生的身体体质令人堪忧,有数据显示,虽然几十年来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但我国学生的体质却持续下滑,引发了舆论对于“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吃苦课”,就是有的放矢,能让被电子产品吸引,变得越来越宅的学生放下手机,投入户外活动中来。“吃苦课”并不只有吃苦体验,而是能苦中有乐。是在补充学生极为欠缺的吃苦耐劳的素质。 华师一附中能将“吃苦课”一上近30年,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现在有不少学校出于校园安全考虑,取消了校外实践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校及家长都没能认识到学生健康素养教育和运动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却过于注重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自理能力差、欠缺磨炼的孩子们,不仅身体素质令人担忧,还容易缺乏吃苦耐劳、耐心拼搏的优良品质,这容易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忽视对孩子的磨砺,将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绊脚石。 需要更多一些学校开设“吃苦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能只把孩子放在温室里进行圈养,而应该适当对他们进行放养,对此,有必要将学生体质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将责任落实到学校与具体的教师。“吃苦课”是一种磨砺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而这两者恰恰是目前教育的短板,在教育中注入磨砺教育,就是在弥补教育短板,能为大量“缺钙”的孩子“补钙”。 另外,对于磨砺教育不仅要抓好学校教育,也需要家长认识到磨砺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家校合作,这样才能完成磨砺教育“一来一往”对孩子进行“磨砺”的“整套动作”。 【解析】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可以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华中师大一附中给学生上“吃苦课”,第二部分是网友对“吃苦课”的热议。考生写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试题设定的任务,围绕“吃苦课”发表自己的看法,考生考虑的角度有:第一,上吃苦课,育栋梁才,今天的孩子是在被家长娇宠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如同温室里的树苗,经不起风霜雨雪,难成栋梁之材。孟子讲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第二,上吃苦课,重在实效,“吃苦课”当然要“吃苦”,但是切忌让孩子“为吃苦而吃苦”,要让他们理解“吃苦课”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上“吃苦课”,要收到培养孩子坚强意志、环境适应力、耐挫抗压能力的实际效果,要避免空壳的“吃苦课”;第三,吃苦教育,势在必行,长期以来“再苦,不能苦孩子”“赏识教育”等教育观念大行其道,家长的过分关爱使相当一部分孩子精神缺钙,怕受苦,怕挫折,无担当,这已经不是家庭小事而是沉重的社会问题,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吃苦教育,磨炼意志,势在必行。 立意: 1.上吃苦课,育栋梁才; 2.上吃苦课,重在实效; 3.吃苦教育,势在必行; 4.苦的是肉体,丰盈的是精神。 素材: 1.华盛顿,一位忍辱负重的美国开国元勋。他是一个痛苦只藏在内心中.而从不形之于颜色;磨难只刻在皱纹里,而从不诉之于哀叹的人。他有着一颗坚韧而孤独的心;他的成功来自于对屈辱的忍受,他的伟大在于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他16岁的时候就接受勋爵的邀请,到西部地区做测量工作。3年的野外测量工作,使华盛顿在经济上有了不少收入。然而,他的最大收获是:西部土地激发了他对这片工地的向往和追求,野外生活进一步锻炼了他的体魄,也砥砺了他的意志;同农民和印第安人的接触,使他对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验。 2.罗斯福,一个在苦海中搏击的人。像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物一样,罗斯福不是在喝彩声中登上历史舞台和进入伟人行列的。他,自卑过、绝望过、恐惧过、焦虑过、烦躁过;被冷落过、被谩骂过、遭枪击过、遭围攻过;受过气、吃过苦、挨过累……。在他39岁时,双腿瘫痪了。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它意味着不能到处与选民接触,意味着被人当作残废人看待,甚至意味着不能独立生活,这是一次严酷的考验。为了使病情不致于恶化,罗斯福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忍受着疼痛和摔跌,练习用拐杖支撑走路。下肢瘫痪了,则想尽办法保持上身健壮的外形。他说他必须让人们相信他不是一个残疾人。就是这样一位多灾多难的人,拄着双拐,坐着轮椅,毅然决然地走进了白宫,成为美国政坛上的一位巨子。 3.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在痛苦中孕育出伟大旋律。他的一生,贫困和疾病时时伴随着他,尤其是作为音乐家,双耳失聪,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决不能使我屈服,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是多美!贝多芬不断为人类奉献辉煌的音乐篇章。 4.越王勾践做到了卧薪尝胆,用行动见证了“有志者,事竟成,百二雄关终属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而他成功破吴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他盯紧目标不放松。十年生聚,十年磨一剑,终于等到了转机。或许,正是这份坚忍,成就了越王传奇的佳话。然而,如果勾践耐不住苦难的磨难,忍不住黎明前的寂寞,体会不到奋斗中的苦乐,中途放弃,那只能做个亡国奴。再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之情。即使他当初有卧薪尝胆之志,终会使越国彻底败亡。一代代的辛劳消失于苍穹之下,只因他没有等到苦尽后的甘来。所以,化险为夷需要的是不移之志和不舍之功。 结构层次: 《要多一些“吃苦课”式的磨砺教育》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开端援引材料,并提出观点:提倡学校有必要给孩子多上一些“吃苦课”。文章采用对照式的论证方式,将“吃苦课”带来的好处与当今不少学校出于校园安全考虑取消了校外实践活动的行为作对比,引人深思。文章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分析怎样把“吃苦课”落实到实处。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突出,紧紧围绕中心来展开论证,逻辑流畅,结构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则有关萤火虫与蜗牛的资料说,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而它的食物就是蜗牛。原来,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弯拢来就成为一把钩子,钩子上有一条沟槽,那东西细小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先用颚在精明的蜗牛的肉体上轻轻地敲敲。而蜗牛根本未把弱小的萤火虫放在眼里。它不知道,萤火虫的这种敲打就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敲它几下,注射另外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下肚去。

(1)从以上材料中可以推论出萤火虫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从蜗牛的经历中可以得出什么教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认为,吸烟仅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但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烟草制品中的尼古丁可导致烟草依赖,①_______。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成功需要一个过程,许多吸烟者知道吸烟的危害,并有意戒烟,②_______。部分烟草依赖者甚至在罹患吸烟相关疾病后仍不能戒烟。有些人为此选吸“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等,③_______,因为不存在无害的烟草制品,只要吸烟就有害健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_____,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 ),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______、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______,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______,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另辟蹊径     耸人听闻     数见不鲜     良莠不齐

B.剑走偏锋     混淆视听     层出不穷     参差不齐

C.另辟蹊径     混淆视听     数见不鲜     参差不齐

D.剑走偏锋     耸人听闻     层出不穷     良莠不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

B.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

C.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

D.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B.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多元的心态、更开放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C.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柳永在《雨霖铃》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天地开阔,世事茫茫的景象,透漏着一种景无边而情无限,情人相见无期的痛苦。

(3)辛弃疾在《水龙吟·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形象地表示,许多年过去了,北方的人民已经淡忘了国耻,往事已不堪回首 用典表现自己也想为国而战的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2.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