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①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①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②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③。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

(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②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竹歌并引》、曹希蕴《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成。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上阙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

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D.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

2.作者采用集句诗的方式,将竹子描写得形神毕肖。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请结合上阕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1.C 2.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清香,视觉嗅觉相结合,竹阴使杯里的酒带上凉意,这是触觉,多种感官结合,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②巧妙运用动词(或化静为动)刻画:巧妙运用“洗”“吹”“侵”“过”等动词,细腻传神地刻画竹子的形神,写出了竹的动态美,使画面生动可感。③正侧结合:既有对竹子形色香味的正面描写,也借“书帙晚”“酒樽凉”,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荫的凉爽。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萧悦笔下‘肥’竹”理解有误,词中“人画竹身肥臃肿”中的“人”,指的是一般人、别人,用别人画的竹子臃肿来衬托萧悦画竹的“茎瘦”,而并非萧悦画的竹子是“肥”竹。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经过雨水的冲洗,竹叶变得更加润泽,清风吹来竹叶的清香,这是视觉嗅觉相结合,“清阴微酒樽过凉”,竹阴使杯子里的酒带上凉意,是触觉,综合多种感官的描写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饱满;“雨洗”“风吹”“秀色乱侵”“清阴微过”,化静为动,写出了竹子的动态,使画面生动可感;正面侧面结合:对竹子形色香味的描写是正面刻画竹子的形象,“书帙晩”“酒樽凉”,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阴的凉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1.对语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B.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C.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D.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2.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③谨拜表以闻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3.下列划线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张仪学而游说诸侯      学不可以

B.已而楚亡璧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C.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泚致大绫三百匹

D.大王不取也          幸勿

4.划横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旦日士卒   飨:用酒食犒赏

B.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于己  贰:两属

C.公见人被暴害,恬然    因:依旧

D.且夫臧获婢妾   臧:女奴;获:男奴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 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D.“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2.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3.小说情节重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C技术跟传统的3G 、4G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C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问题,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刚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人民网《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

材料二:  

类别

特点

规模

1G语音时代

1987年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标志着移动语音通话的1G时代到来。

不详。

2G文本时代

具有通话和简单的文本传送功能,无法直接传送电子邮件等信息。

截至2012年底,用户达8.7亿。

3G图片时代

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话,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

截至2014年,用户达4.85亿。

4G视频时代

速度更快,通信灵活,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

截至 2018年底,用户达11.7 亿。

5G物联网时代

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万物互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  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率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1G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

B.从1G时代到3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

C.由于4G技术可以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3G时代的两倍还多。

D.5G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实现万物互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能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

B.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的国家。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C.2019年是5G元年,拉开了5G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带来的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诟病。

3.5G时代为什么被称为“物联网时代”?5G时代来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其实是由其本身的特质决定的。阳明心学本身就是自由活泼、积极主动的,极具创造性。

阳明心学的第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即道德自由。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良知是心之本体,知行的本体。人是有良知的,人应该不断地发明良知、实践良知,振起人的精神生命。“致良知”是学问修养的灵魂与第一原则。王阳明告诉了我们一条道德人格的上升通道,彰显了人性本来的光辉,强调人性的光辉不仅要照亮我们自身,甚至还要照亮他人。人不应该向下沉沦,不能为物欲所遮蔽,不能陷入异化之中而否定自我的人性。这一点,可以唤醒现代人冷漠的、功利的、庸俗化的心灵,拯救当下的生态危机、信仰危机、道德伦理危机。

王阳明对自然万物,包括草木、鸟兽、山水、瓦石等,都有一种深厚的生命关怀,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他发扬了孔子的“仁爱”与孟子的“仁民爱物”思想,在他看来,不仅是动植物等自然之物,甚至人造之物(如瓦),因其源于自然,又是人生存的不可或缺的物品,也都有生命,都有存在权利,都要顾惜。天地万物是一个生命整体,虽然人类必须取用动植物,但动植物仍有自身的价值,体现了一种普遍的道德关怀。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把“真诚恻怛”的仁爱之心发挥、扩充、实现出来,去应对万物,使万物各安其位,各遂其星。

大众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认可书本上、讲堂上的道理,但离开书本和讲堂后却难以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其实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来的。做不到是因为还没能理会得透,理会透了自然做得到。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要在日用伦常之间,在礼乐刑政之间,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发用出来,用来敬老爱亲,用来修身齐家。用来尽伦尽职,为政理事。做一分,就体认一分良知,体认一分良知,就要行一分。这一点,可以赋予今人实践道德、完善自我的勇气。

阳明的亲身经历也提醒我们,为政之道在于明德、亲民。社会风气不好,首先在于官德不好。阳明在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特别强调在明明德的基础上亲民。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要修身以德,以仁德为核心价值,引领和实现政治的正义。官德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人的良知在政府事业上的直接运用。为官不讲官德,就是违背良知。进一步说,亲民就是要以民为本,视百姓为骨肉亲人,尊重民心民意,体察民间疾苦。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阳明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将社会教化、社会治理以及具体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治理了很多难治之地,实现了民不骇政、四方咸宁。阳明的为官之道,对于今天化解社会矛盾、抟变政府职能等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阳明心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四百年来影响深远,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都是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慢慢品味,躬身实践。

(摘编自郭齐勇《阳明心学的世界影响与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阳明心学的自由活泼、积极主动,极具创造性的特质,决定其具有当代意义。

B. 阳明心学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认为良知是心与知行的本体,必须“致良知”。

C. 王阳明对自然万物都有深厚的生命关怀,认为万物皆有生命,人类不应剥夺。

D. 王阳明针对大众普遍存在的难以躬行践履道理的问题,提出了“知行合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 关于“致良知”,文章既分析了它对于提升道德人格的作用,也指出它在应对万物方面的作用。

C. 文章不仅详细阐述了王阳明的为政之道,还具体分析其对于今天社会治理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D. 文章立足于继承人类宝贵精神遗产,重在发掘阳明心学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实践阳明心学,不仅可以防止人陷入异化之中而否定自我的人性,还可以拯救当下的社会危机。

B. 王阳明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主张把仁爱之心扩展到天地万物,体现了普遍道德关怀。

C. 王阳明认为,只要将道理领会透了,自然就会做得到。这一点使今人有勇气实践道德、完善自我。

D. 王阳明不仅深谙为政之道,还富有政治实践能力,他能够把难治之地治理得百姓安乐,共同富裕。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娇弱的小草感谢大树替它遮风挡雨,挺直的大树感谢小草替它衬托伟岸;美丽的鲜花感谢大地哺育了它的芳香,辽阔的土地感谢鲜花为它装点希望;涓涓小溪感谢大海容纳抚爱了它,无边的大海感谢小溪为它增添了广阔与神秘。

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无私地给予了我们许多,友情,亲情……只是我们太忙碌,匆匆来去,为学习,为工作,为事业,为家庭,为金钱,为名声,我们不懂珍惜,忽略太多,舍弃太多,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行囊空空。

要求:

①读懂文意,找准角度,自拟题目。

②文体不限,抒写真情。

③不要照抄引文,字数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