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以“被需要”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己所欲是否一定施于人 生活中,人们关注自身的需要,无可厚非;人们时常渴望被别人需要,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一个人活在世上,毕竟要体现个体的价值,而个体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别人做出了奉献。巴金说:“我的幸福就是为别人多做奉献。”问题是凡事都有个度,超出这个限度,可能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被需要”是一种普遍的心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发达,尤其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进入了微信时代,“被需要”的心态无限制扩张,那就是要分清楚是利他还是利己,如果“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就是完人,如果借“利人”而利己,刷存在感,广告自己,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要对你“被需要”的动机大打问号。或许是客观上是利人了,但主观动机还是为己,从这里,我们可深入探查人性的复杂性。 被需要是幸福的,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如果一个人不被社会需要了,像一块脏抹布被社会抛弃,被遗弃,那可能失去了价值,或者可利用的价值很低很低。一位长者说过:“子女的孝应该是让老人做事情,如果一个老人无事可做,那可能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就有被抛弃的感觉。”这是肺腑之言,一些老者年过百岁,他觉得自己还能为社会做些事情,就是最大的幸福感;否则的话,植物人一样常卧病榻,成为社会的严重拖累,虽形体存在,但精神的生命已经死亡,那便是人生的最大不幸。 人是群居动物。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和人构成社会,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鲁滨孙漂流荒岛,但和星期五就构成了相互“被需要”的关系。人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独立存在。我们过去常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强调的就是这种关系。巴金在《朋友》一文中历数了朋友给他的种种帮助,如果不是这些朋友,他不知道如何活下去,恰恰是这些朋友,让他明白生命中还有光。我们从别人身上都获过温暖,如果我们不能给人一份光,如果不“被需要”,那个体便一无是处了。 然而对这“需要”也要认真辨析,你所认为的“需要”是不是别人的真正需要呢?究竟是别人需要还是你自己需要呢?比如说全民都关注的高考,有些“需要”确实是过剩的,我们的考生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脆弱,高考前吃什么喝什么都要关心,如何睡觉才能避免失眠也要关心,社会上出现这么多“预测”神师,还有媒体的围追堵截、穷追不舍,这是对考生的真正关心,还是自有其企图呢? 孟子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假“德”,感激、感恩的意思。施惠于穷乏者,是利他主义,如果是为了让穷乏者感恩,落个善人的名声,那就是为己了。利他与为己是一条分明的分界线,是划分“被需要”动机与效果的标准。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所欲呢,就一定施于人吗?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请以‘被需要’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任务指向性非常明确,既有内容上的指向,也有文体上的指向。 【审题】 命题方式:任务驱动作文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的主旨,此题可根据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立意。 审题过程:一是提炼关键词。从给的题干中筛选其中的关键词,“需要”“被需要”“自己的价值”。“需要”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需要的代表性理论。他把需要从高到低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被需要”则是指一个人渴望在他人的生活或者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发挥作用,能够给予支持和提供帮助。“被需要”本身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这就需要在“需要和被需要”的关系中追寻自我价值。 题中的关键词是“被需要”的心态,那么,什么是“被需要”的心态?材料的开头两句话提出了两个关注点:其一,是“关注自身需要”,这个“需要”,包括维持个人生存的物质条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需求。关注这个“需要”,是生存必须,也是让自己获得幸福,活出个性的必须。其二,是“渴望被他人需要”,这个“需要”的意义,在于“体现自己的价值”。相对于自身,这一点更为重要,也应该是行文分析的重点。自我需要,被他人需要,这两者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虽然需要兼顾而论,但论述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后者。在思辨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偏重。 二是剖析原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句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不可能离开他人独立存在。正如《南方周末》在新年贺词中所言:“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我们为自己奔忙,也给他人幸福。我们捡起一片废纸,也是在为自己清洁环境。你我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依的命运共同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被需要”正是命运共同体的直接体现。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能只关注自身需要,还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成为“被需要”的人。 三是辩证深层次关系。这次作文虽然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但如果学生仅仅写出人都有关注自身需要和被他人需要的需求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理清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1、被需要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自身内在需要,要不断提升自己,修炼自己,以能成就这高层次的需要。如鲁迅弃医从文,他把这种被需要转化为自己的内心需要,知行合一。2、在满足被需要时,也不能完全忽略自身的需要。如最近热议的老人是否帮年轻人带孩子的问题。虽然年龄不再年轻,也要敢于追求自己内心的需求。3、关注被需要,但要避免“被需要”的心态无限制扩张,不能借“利人”而利己,刷存在感,广告自己。如慈善诈捐等现象。 【立意】 1.自我因“被需要”而绽放价值。个人存在于世界之上,在践行自我价值的同时,更多地因为被他人、被社会需要而能够更好地践行社会价值,实现人生价值。 2.价值的实现是自身需要和“被需要”的协调统一。个人的价值,首先要关注自身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绽放自己。与此同时,在“被需要”之际,能以更好的姿态去温暖他人、温暖社会。 3.“自身需要”与“被需要”,当如何抉择?当自身的需要与“被需要”发生矛盾之际,应当如何去抉择。 4.自我需要是物质文明的基础,“被需要”是精神存在的升华,两者的结合才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 5.自我需要是自我的不断满足,而被需要是社会对自我过往的肯定,是对未来的鼓舞。 6.总是通过被他人需要来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背后缺失的是对我的价值定位和认识。 【素材】 昭君自愿出塞,是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是被民族所需要的,她的“被需要”,消弭了汉匈百年仇怨,为百姓换来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史可法坚守扬州,是因为他明白自己被身后的百姓所需要,为此杀身成仁而不惜。李时珍走遍山野,四处寻访,编著《本草纲目》,是因为他明白自己被每一个百姓所需要,救助每一个百姓,是他作为医者的责任和信念。无数英雄的存在,正式因为他们“被需要”,被他人所需要,被社会所需要,被民族所需要,因“被需要”,而绽放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川航机长刘传建在飞机发生意外之际,他是在考虑自身的需要还是考虑乘客的“被需要”?叶嘉莹在94岁高龄之际捐出一千多万给到南开大学创立“迦陵基金”等,都是明确了自我的需要是要去不断提升自我,然后在一定的机缘中,他们更多的担起了一份责任或信念,去温暖社会,绽放价值。 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只有先行满足了自我的物质需要(比如人类的起源、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才能更好的实现“被需要”,践行精神存在的升华,燃烧自己,进而温暖社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结构】 按议论文的程式来写,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在文中要明确、突出,尤其要强调论证过程,不可以罗列论据、讲述故事来替代论证。议论文强调理论性和逻辑性,因此,条理要清晰,结构要合理。写作中要注意及时分出段落,一段文字只集中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不要东拉西扯,导致文章缺乏层次感。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与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段判词所咏对象是王熙凤,她是个颇具争议的形象。有的人喜爱她、仰慕她,有的人痛恨她、憎恶她,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人物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少于5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在2019年6月6日—8日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称准备与中国分享有关研制超重型运载火箭的信息,并提议两国联手打造月球基地。罗戈津表示,“现在我们正与中国朋友举行谈判,并坦诚分享有关研制重型火箭的信息,其中包括一些参数以及有效载荷”。此外,罗戈津还向中国提议,两国联手打造月球基地,打造遥感卫星群。“我们希望发展太空监测系统,研究外太空,未来在小行星和彗星安全方面实现国际合作。让我们联手从事这方面工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审美内涵,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凝练为中国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青绿山水长卷徐徐展开,精美绝伦,令世人_____。这幅长卷诞生于宋代,流传近千年,叫作《千里江山图》。中国文人重道而轻器,与西方追求的实证精神_____,也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多数人脑海里反应的是黑白水墨画,而_____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很少被想起。其实,从考古以及历史遗存中可以判断,东西方色彩的装饰功能均先于再现功能出现,(   ),其粗犷、古朴的记录方式留下了当时人类视觉感知下的自然现象以及游戏等生活内容。如果我们不能从技法和材料的视角领悟古人,就难以理解《千里江山图》内在的美学意蕴与独特的表达技巧。唯有_____,造就我们自身的传统,突出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得以彰显,才具备与西方人文艺术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    南辕北辙    金碧辉煌    按图索骥

B.目不暇接    背道而驰    金碧辉煌    追本溯源

C.目不暇接    南辕北辙    富丽堂皇    按图索骥

D.叹为观止    背道而驰    富丽堂皇    追本溯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都是利用天然的矿物质在岩壁上涂绘

B.岩壁上涂绘天然的矿物质,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

C.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天然的矿物质涂绘在岩壁上

D.都是利用天然的矿物质在岩壁上涂绘,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掘我们自身的传统,突出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才具备与西方人文艺术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B.传承我们自身的传统,突出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彰显,才能与西方人文艺术进行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C.继承我们自身的传统,彰显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才具备与西方人文艺术对话的资格,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D.打造我们自身的传统,使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彰显,才能与西方人文艺术进行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3)荀子在《劝学》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从正面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