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          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作了较系统的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把长句变成短句。了解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用得多;二是并列成分用得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长句变短句最常用的手法是将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独立出来,让它们各成一个分句,相应的主干也独立成一个分句。可先总述后分说,也可先分说后总述。其方法如下:第一步,提取句子的主干,组成一个句子。第二步,用句子的附加成分分别组成句子。第三步,调整语序,并可适当添加关联词。 本题,整合成一个句子,就是将材料变成一个复杂的单句。根据题干可知,要求陈述的对象为“二十四四史”,也就是说整合的句子的主语应该是“二十四史”。对二十四史的解说,那也就是二十四史是什么或者怎么样,即二十四史是……纪传体史书。然后将提取材料中的要点作为句子的定语。把句子“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改成短语“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且放在最前面,把句子“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改成短语“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作了较系统的记录”,排在第二位。把“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改成短语“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放在第三位。把定语按照和中心语“纪传体史书”的远近顺序排好就可以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____。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造酒技术       。古人最早造酒是用稻米发酵,即将稻米中的淀粉发酵,酿造成酒。古人是非常聪明的,他们      ,想到既然稻米中的淀粉能够发酵变成酒,那么其他含有淀粉的粮食作物也能够用来酿酒。于是,他们便利用谷子、小麦、大麦、高粱和玉米等粮食作物来酿酒。随着造酒原料的逐渐丰富和造酒技术的改进发展,酒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最终有了今天       的酒。

(     ),葡萄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品种。关于葡萄酒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历来都没能达成共识。有证据表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描绘了古埃及人酿造葡萄酒和采收、栽培葡萄的清楚的情景

那么,葡萄酒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是在汉代。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看到“宛左右以葡陶(即葡萄)为酒”,于是,便将此酿酒技术带了回来。我国从此有了葡萄酒。到了唐代,葡萄酒在我国       ,唐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之句,便是形象反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源远流长   融会贯通   琳琅满目   沸沸扬扬

B.源源不绝   融会贯通   形形色色   沸沸扬扬

C.源远流长   触类旁通   形形色色   风靡一时

D.源源不绝   触类旁通   琳琅满目   风靡一时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除粮食作物外,水果也是重要的造酒原料。

B.水果是除粮食作物外的重要的造酒原料。

C.粮食作物和水果都是重要的造酒原料。

D.造酒原料不仅有粮食作物,更有水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描绘了古埃及人采收、栽培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清楚的情景。

B.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描绘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清楚的情景。

C.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酿造葡萄酒和采收、栽培葡萄的情景。

D.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结尾部分再次向蜀汉后主提出建议,其中要刘禅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克强总理访美期间,在谈及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他引用了杜甫《望岳》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示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3)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一句,借孔明的房子以引出自己的陋室;“_____________”一句,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 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C.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2.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游,得其指授。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也。”登乡荐,入国学,与柟及林虑马乡,榆次寇天叙,安阳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日切劘于学,名震都下。高丽使者慕之,录其文以去。连遭艰,不预试。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正德九年举进士。一清为吏部尚书,即擢理稽勋主事。调文选,请告归。起考功主事,偕郎中张衍瑞等谏南巡。诏跪阙门,予杖夺俸。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五年大计外吏,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幻以私憾欲去广东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萧鸣凤、陕西副使唐龙。理力争曰:“三人督学政,名著天下,必欲去三人,请先去理。”乃止。明年大计京官,黜张璁、桂萼党吏部郎中彭泽,璁、萼竟取旨留之。理擢南京通政参议,请辞去。居三年,起光禄卿,未几告归。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三十四年,陕西地震,理与妻皆死。理学行纯笃,居丧取古礼及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折衷用之,与吕柟并为关中学者所宗。穆宗立,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追谥忠宪。

(节选自《明史·马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B.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C.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D.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遭艰,指遭遇父母之丧,也称为“丁忧”,官员遭艰,须辞官回原籍为父母守丧。

B.吏部,是中国古代的官署之一,主管文武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大计,指每三年一次对官吏政绩的考察,考察结果是朝廷赏罚官吏的重要依据。

D.关中,地名,因其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理师从名士,文章名声很大。他曾师从同乡尚书王恕及学政杨一清,他的文章得到杨一清的赞誉,也受到高丽使者的追捧。

B.马理因言获罪,而且一犯再犯。他连同张衍瑞等人劝阻皇帝南巡,被施以杖刑,夺去俸禄,后又因与余宽等人争辩再次被处罚。

C.马理据理力争,敢为官员请命。马理赞誉魏校等三人名声卓著,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官位为这三人请命,最终保全了这三人。

D.马理学问纯熟,为人行为笃实。他与吕柟同为关中学者宗师,服丧期间将古礼与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的规定折衷使用。

4.把文中画横线及《荆轲刺秦王》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