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当下时代是仓促的,所以成功要趁早;中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当下时代是仓促的,所以成功要趁早;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曙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

针对以上两种说法,学校拟举办一场辩题为“成功要趁早/成功不必趁早”的辩论会,请 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成功未必要趁早 有人认为,当下时代是仓促的,所以成功要趁早。蒋方舟接了一句,早熟的苹果好卖。的确,早起的鸟儿才有食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很多事也似乎都是早比晚好,就连杨玉环初长成时,都会害怕养在深闺人不识,天生丽质难自弃。鲁迅也曾在课桌上刻了早字勉励自己学习。不少人都深知一寸光阴一寸金,因此,都想尽快把光阴兑现成金子。那句“成功要趁早”的话已成了不少人的座右铭。所以,很多人不顾一切博出位,搏成功。在这样的风潮下,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各种活动和演出,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小小年纪表现出的成熟与干练,让我都望尘莫及。 过早的成功并不能注定永远的不败,就算是说苹果早熟好卖的蒋妹妹也有些名不副实。她年少时写的《邪童正史》 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人惊讶那书出自一个孩子之手。可长大后的她,常常在电视上露脸,参加各种节目,名气越来越大,却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看了她的博客后,会让人想起了方仲勇,想起了江淹。因为长大后的她似乎已经泯然众人矣了。很多时候,成功太早未必是好事。多少小童星后来没了踪影,多少小神童后来还不如平常人? 拔苗助长的结果是苗死了。 很多成功了的人反而看得很淡然。如写过很多书和剧本的李碧华一向低调,拒绝领奖,拒绝接受采访。早早成功的韩寒在博客主页上写着,拒绝参加笔会,拒绝参加颁奖典礼,拒绝参加演出,不签售……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至少知道在成功后,要把握的是什么。一个人若把出名看得过重,往往会丢掉自己曾拥有的。很难想象一个到处做报告,颁奖的作家能写出什么好的作品? 很难想象一个到处窜场,哗众取宠的演员能演出多么有深度的角色? 把名利看透了,反而能真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李安说成功有三要素是思想,能力和机会。通常有了前两样,机会就来了。而不是毫无根基,就一天到晚做着白日梦想出名。即使出名了,那也只是成一个知名的小丑。 没有足够的才华和良好的心态,还是不要太早成功的好,省得会遭人耻笑,有了足够的准备时,也不要太追求成功,因为很可能会为名利所累,落得江郎才尽的下场。 成功未必要趁早。 【解析】 一、审题要点: 这是一道典范的组合思辨性材料作文。从材料的理解来看,材料前半部分倡导“成功趁早”;后半部分则是反向的,意在说明大器晚成者不乏其人。二者既矛盾对立,同时又各有道理。成名者有早有晚,关键是,你的态度是什么? “成功要趁早”既有其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首先,从积极意义来看,“成功要趁早”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进取,青春年华,自当有一股“锐气”,避免过早地贪图安逸“暮气沉沉”,在“世故”、“平庸”中辜负青春。联系当下的“啃老族”“拼爹族”,我们不难看出青年人身上“进取精神”的缺失:“成功要趁早”的消极意义表现为其往往容易导致人急功近利,好走捷径,最终误入歧途,迷失自我。例如当下哗众取宠,甚至丧失底线,不择手段之流,堪称这方面的代表。 “成功不必趁早”是一种踏实态度,我们应当顺应“功到自然成”,强调厚积薄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成功不必趁早”也可能会作为“无所作为”的借口,可能会成为“安于现状”的安慰剂, 所以我们也应该辩证分析,理性看待。 综上所述,学生如果能具备这样的发散性思维,寻找恰当的立意角度并不难,而且提炼观点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本文要求写一篇辩论稿,这就限定了本文的文体必须是议论文。 二、立意要点: 1、成功要趁早 2、成功不必趁早 三、作文素材: 1、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已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李曙光,小时候也是个曾遇到考试就害怕,长期在及格线上徘徊的“丙等生”。从害怕考试的“丙等生”摇身变成文体兼修的“全优生”,李曙光完成了逆袭。在与中学生交流时,他曾以荷花自喻:“春天山花烂漫时,我在水中眠;夏天才露尖尖角,迟开也鲜艳。”这位78岁的老院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寄语青少年一代:有的人年少有为,也有人大器晚成,“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 2、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大器晚成”,这个“晚”,强调的就是时间的积淀。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一生穷困潦倒,创作名画无数,却在生前连一幅画也卖不出。直到死后的数年,他的《向日葵》、《星月夜》等巨作都拍出了上亿的天价,享誉世界,名声大噪。其实,“大器晚成”是艺术成熟的普遍规律。因为艺术不仅需要天生的才赋,也更需要后天的沉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在意这光闪耀于天地间的早或晚呢? 四、结构模式: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可以设立分论点,如此题可围绕“成功要趁早”或“成功不必趁早”的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昆虫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花粉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给出的答案是: 一亿年前。近日,该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们与美国学者合作,发现了一枚为被子植物传粉 的昆虫标本。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古生物学家们 认为,该发现直接将昆虫传播花粉的历史向前推进了 5000万年。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嗅觉是什么?②当气味分子刺激我们鼻子中的感觉细胞嗅觉神经元时,③快速向大 脑发出神经脉冲,④因而使大脑处理这些信号并识别气味,使我们闻到气味。⑤虽然对气 味非常敏感,仅仅几个气味分子就足以刺激一个嗅觉神经元,⑥但气味闻习惯后会消失。 ⑦当同一种气味持续刺激时,大脑会有“疲劳"感,适应这种气味,减少或停止接收这种气味 刺激所产生的重复的信息。⑧通过降低放电速率的方式,⑨嗅觉神经元来适应气味的持续 存在的刺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佛山、大明湖和约突泉,是济南的三大     。( ①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________,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    _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②):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 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         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 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名胜  不舍昼夜  游荡  涌

B.名胜  昼夜不停  飘荡  挤

C.圣地  昼夜不停  游荡  挤

D.圣地  不舍昼夜  飘荡  涌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永远那么纯洁,活泼,鲜明”,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0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在蜀山上高触星辰,人们面对蜀道感慨叹息。

(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通过描写女子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宫怨

杜荀鹤(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杜荀鹤: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字仿佛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被误之久。

B.三、四句用幽怨的反问语气,进一步写岀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心情。

C.后四句写宫女回忆起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

D.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不只是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自况。

2.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